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唐朝最佳闲王> 第三二五章:微服

第三二五章:微服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虽然不是李元吉说的,但却一直用这句话去鞭策大唐的官员们,当然,史官自然会把这句话的源头记在李元吉头。
  泾阳,这个极其熟悉的地方。
  李元吉不曾长时间待在这里过,但却在这里与突厥人战斗过,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记忆。
  身为皇帝,便是再闲,也不可能闲到可以到周边每一个县城转一转。
  而泾阳,便是李元吉选取的一个地方。
  这里地处长安北部约三十余里处,是镇北与长安相连的必经之路,但受制于路途太远,所以更多的采为漕运,而并不怎么重视陆运。
  这里不像华州等地,地处关与原途,且又在潼关之后,距离长安也有些距离。
  即便是税改对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影响,虽然华州等地也跑不了,但是去那里,所得到的结果,远远不如去泾阳来的更划算。
  乔装打扮一番,只是暗带了一些护卫,整个朝野下,没人知道李元吉去了哪里,当然,知道他离开长安的人也只有少数,为了不暴露行踪,李元吉甚至将宋忠也留在了宫。
  来到稍显破败的泾阳城下,城门大开,守卫的兵士显的有些无精打采。
  这里距离长安不远,可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泾阳如今的局面,如果,如果泾阳可以再往北二十里,哪怕是十里的距离,他们现在也不至于混的这么惨。
  人流并不多,除了三三两两进城的百姓以外,几乎看不到有商队入城的迹象。
  刘善坐在一张椅子,面前的桌子,放着一些记载资料的纸墨笔砚,但看得出来,已经很久没有动过了。
  而此时的刘善,正在加紧的复习着功课,说是复习勉强也能称的。
  书的内容,刘善早已背的滚瓜烂熟,所有的知识点也已经全部掌握,但是书这种东西,久了不看是会忘掉的。
  闲着也是闲着,百般无聊的刘善,便拿出那本运用最多,已经被翻的有些烂掉的算术不断的翻着。
  刘善,是那个曾经在灾荒之年捐出三千八百石粮的刘家幼子,当时李元吉封其父为泾阳县子,擢刘善为钦差督臣,专门负责监督官仓粮食。
  但是随着灾年的过去,官仓已经不需要放粮了,刘善这个临时的官位,自然也没了效应。
  或许是出于感恩,或许是因为刘善在担任钦差督臣之间的表现折服了泾阳县令闵贤,所以在灾荒过去以后,刘善被留了下来,只不过身份从官员变成了小吏。
  这次税改,作为泾阳县少有的‘现代化’人才,刘善自然是被闵贤委以重任,亲自负责一处城门不说,还要在每日城门关闭之后,负责整理今日四座城门的进出计税情况。
  只是让刘善有些郁闷的是,泾阳的地理位置很尴尬,工作量不多,整日里闲的让人有些发霉的感觉。
  “这位官人打扰了,不知可否讨口水喝?”
  “稍等!”虽然是在看书,但注意力可不能完全集在书本,刘善早注意到了这富家公子朝着自己走来,只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是来讨水喝的。
  掏出自己的水壶(葫芦做的),稍稍倒出一些,将黑色的陶瓷碗简单的清洗了一遍,然后又倒出了满满的一碗水,双手递给了李元吉。
  李元吉倒也没有嫌弃,双手接过陶瓷碗,一口气将其送入腹,连连表示感谢。
  “公子可是孤身一人?”刘善有些惊的问着。
  李元吉的打扮根本不是普通人的模样,加身后那匹骏马,更是漂亮的不能行,单单只是那一匹马,能值不少的钱。
  而一位富贵公子,即便是真的渴了,难道连多走几步到城里去享受更干净的水都不愿意吗?
  刘家不算富,起那些大户来说是这样,刘家也不算穷,便是当了小吏,有了俸禄,刘父也会不定时的给自己些开销。
  虽然刘善不介意给他一碗水喝,但是反过来,如果刘善是对方,这个时候一定不会拉下脸面来讨这碗水喝的。
  “恩,孤身一人!”李元吉淡定的点了点头,觉得刘善这个人心地还不错,说话的语气也较和善,加自己心也有些疑惑,不由的问道:“不知官人可否解惑,为何这泾阳人流如此稀少?”
  刘善微微皱了皱眉,暗暗打探了眼李元吉,暗道:‘监事?’
  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监事台的监事除了有那些明面的任务以外,有时候也会接受一些暗的寻访任务。
  如调查某地官员在民间的口碑等等,前些日子隔壁县的县尉,因为在收课税的时候显的太过霸道,而有人问起,百姓自然要指责一番。
  若说是故意的,倒还真不是故意的。
  百姓也只是为了发泄一下自己心的不满,只是谁也不知道,问他们的人,凑巧是暗访的监事。
  结果监事将这事汇报去,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那位县尉被带走了,连表面的调查都没有。
  然而直到后来才知道,监事台已经在这一个月里,在暗将所有能调查的全都调查了一个遍,问题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贪赃枉法的事情也没有,只是身为县尉,在一县的口碑臭了,直接影响的可是朝廷,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在那里继续干下去。
  人流稀少,这可是个大问题,若是回答的有什么纰漏,直接影响的可是县令闵贤。
  面对这个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人,刘善可不敢像百姓那样口无遮拦。
  “是这样的,吾家近日与皇家做生意赚了些钱,所以长辈便为我们这些小辈们定了个目标,每人给一些钱,自己去找项目投资,三年为限,赚钱最多的,则有机会接任族长,吾来这里也是为了看看合不合适做买卖,只是未曾想到,人流似乎有些不大够。”看到刘善的疑惑,李元吉倒是没有想到其他的方面,而是觉得对方似乎有些谨慎,随口编了个借口。
  听到这里,刘善暗暗松了口气。
  这年代民风虽然彪悍,但民风也很淳朴,骗人什么的虽然也有,但那只是小部分。
  如果说李元吉这位富家公子是骗子的话,那么刘善也只能觉得,他实在是太闲了。
  配合着李元吉这身打扮,加他的说法,刘善也已经渐渐的排除了对方是监事的可能,因为监事台不会给他配这么好的马,富家公子哥也未必有兴趣去干又苦又累的监事。
  “按理说呢,吾食泾阳粮,应为泾阳死,但吾实在做不来这等昧良心的事。公子若是想做买卖,可到东北方向二十里处的三原,那里人流密集,且商业繁荣,不像咱们这里,只有到了晚,临关城门之前才能见到零零散散的商人。”刘善满脸苦涩的说道。
  镇北到长安大多不走陆路,这对北边的诸县是个打击,但北边毕竟有人,该有的商业,还是要有的,虽然不长安和洛州沿线那么繁华。
  “为何?这里距离长安更近,岂不更具有吸引力?”李元吉故作不解道。
  “此处距离长安仅有三十余里,而三原距长安仅有六十里左右,六十里路,对于大多数商队而言,早晨起的早一些,途赶的紧一些,一日便能走完,若是在泾阳耽搁些时间,当日便进不了长安,等于是又要多花一日的开销,所以大多数商队早已算计出合适的路线以及歇脚点,除了这些歇脚点,其他地方基本与泾阳差不太多。”刘善无奈的说着,能一天走完的路,谁愿意花两天去走?而留下来一夜的开销是多少?一只商队,少说也得几十钱,能赶一天能省个几十钱,省了既是赚了。
  或许是想到了其他没有提及的问题,刘善继续说道:“差点忘了,北边其他地方在人流面倒是泾阳好一些,因为泾阳距离长安太近,加三原的挤压,百姓甚至难以寻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机会,所以大多数青年壮力都结伴跑去长安了,毕竟那里赚的钱可这里多的多。”
  吸血,真空地带,李元吉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会遭遇这个问题。
  而这又是个无解的问题,后世用了几十年,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而是必须要打破现有的规则与成,然后重新划分蛋糕。
  泾阳有泾阳的优势,但是很显然,此刻的状况却是劣势大于优势。
  “难道县里没想点别的法子挽救一下?”李元吉觉得有些无奈,又有些不甘道。
  “想了啊,怎么没想?”刘善一听,瞬间来了动力,放下书本继续道:“将夜宿的价钱降低一些,以此来吸引商队的留宿,只不过一些歇脚点似乎是早商议好了的,商队大多都在那里停留,只有少数商队愿意来泾阳省一些钱,只是这每日赚到的钱却是寥寥的,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