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寒门首辅> 第二百章 超越时空的棉花种植技术

第二百章 超越时空的棉花种植技术

  可惜,本朝考的实际并不是四书五经,而正是朱子集注。
  光读懂原文并没有什么用,要的是理解朱子他老人家的意思。
  这一点很关键,这就相当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升级版,准确的讲应该叫独尊朱子。
  谢慎只得感慨朱子的思想更迎合统治阶级的需求,便是把亚圣孟子放到朱熹的那个时代,官家也会选择更实用的理学。
  按下这些闲话暂且不提,却说谭芳的状子被吴县令打回去后恼羞成怒,当即就要给干爹李太监写信。
  若不是幕僚何纶极力劝阻,那封信就送出去了。
  谭芳之前就因谢慎挨板子受辱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只是何纶分析的头头是道他也不好驳斥。
  最终谭芳决定等有机会进京当面向李太监哭诉。
  至于谢氏族人则被谭芳当作发泄对象赶了出去。
  谢七叔为首的一众谢氏族人直是云里雾里。
  来时那谭员外分外热情,怎么才几天的工夫态度就发生了急剧变化?
  余姚城里的贵人,还真是捉摸不透!
  无奈之下谢七叔和一干族人只得愤愤不平的离开了余姚城返回句余山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是四月中旬。
  谢慎发动了王守文,谢丕家的一干佃农到海涂尝试种植棉花。
  关于海涂种植棉花的具体技术谢慎也不算十分清楚,只能说知道一个大概。
  他将一些重要点讲给佃农听,佃农纷纷表示赞叹。
  想不到瘦弱斯文的小相公对农事也有了解,当真是叫人钦佩!
  人总是喜欢于划分群体的。
  原先谢慎在这些佃农的心中不过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只读圣贤文章的小相公,但现在他却是一个可以值得交心的朋友。
  至少在棉花种植这一块,谢小相公懂得比他们都多!
  能和两家的佃农交流感情,谢慎自然也十分乐意。
  他也存有私心,便是从这些佃农中选出个身材健硕魁梧的作护卫。
  上次谢家的护卫被大哥谢方辞退后谢慎又去牙行了几次,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照理说护卫从族人中选是最为合适的。但谢家那些族人的性子谢慎可是领教了。他们不来吃白食谢慎就谢天谢地了,实在是用不起!
  故而谢慎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两位好友府上佃农挑选。
  王守文和谢丕自然是拍着胸脯作保,自家佃农都是品行良好的,可放心挑选。
  但佃农毕竟不是奴仆,还得他们本人同意才是。
  谢慎一一问过去,发现有意向到谢家做护院且符合谢慎用人条件的只有一人。
  这人名叫鲁种田,名字倒是十分符合庄户人的身份......
  谢慎和他简单交流了一番便表示他明日起可以来家中任职了。
  这鲁种田身材魁梧,足足有小山一般高,硬件条件实在是好。
  加之鲁种田家中只有其一人,没有亲戚子女拖累,可以一心扑在护卫事业上。
  毕竟护卫是个搏命的活,平日里没事还好说,一旦出了事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大事。
  有家室拖累的人很难做到拼命,那谢慎雇佣他们做护院也就没了意义。
  从沿海滩涂回到家时谢慎心情大好,当即给小萝莉讲了一段儒林外史,望着小萝莉如痴如醉的眼神谢慎十分得意,打趣道:“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公子我好有才华?”
  小萝莉这才回过味来,哼道:“才不是呢,明明是这故事好,和公子有何关系。”
  谢慎摇了摇头不与小萝莉斗嘴,而是铺纸研磨准备写一封信叫郑训导托人捎给宁员外。
  这些时日一直被琐事缠身,疏忽了和宁员外的交流很是不该。
  既然是合作伙伴就要保持频繁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维系感情。
  生意无外乎人情,这点是谢慎两世为人总结出的精华。
  何况宁员外不仅仅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如果谢慎对他表现冷淡,很可能会被宁员外误以为是心存戒备,从而淡化和谢慎的合作。
  在生意的初始阶段谢慎还没有能力甩开宁员外独自经营,抱大腿是最正确的选择。
  何况宁员外这个人还是蛮有意思的,至少在眼下谢慎不用担心背后被人捅刀子。
  谢慎在信中提了一些自己对茶叶经营的看法并询问了宁员外这些想法的可行性。
  当然,谢慎还向宁员外对大哥谢方照拂表示了感谢。
  一封信写好谢慎便直接到县学而去。
  这件事太过特殊,叫陈虎儿去他还是不太放心。
  此时郑训导正自在堂屋内打盹,被脚步声惊醒后四下张望一番见来人是谢慎苦笑道:“谢贤生来的真是巧,为师刚睡下没有盏茶的工夫你便进屋了。”
  对于这位郑训导,谢慎的感观发生了一些改变,总体观感还是不错的。
  “学生叨扰了。”
  谢慎拱手赔礼道:“学生这里有一封书信,还想请恩师代为转送给宁员外。”
  “哦,放下吧。”
  郑训导点了点头,轻声道。
  其实一封信由谁送是很有讲究的。
  谢慎当然也可以自己派人去送,但效果绝对不会有郑训导来送的好。
  宁员外既然在信中告诉谢慎郑训导的过往,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二人。
  这样二人都不会觉得突兀,可谓美哉。
  “正好明日为师要去一次杭州府,便帮你把信捎去吧。”
  “哦?恩师要去杭州府?”
  对此谢慎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
  县学训导的日常职务就是教授县学诸生学问,没有别的职责。故而他们因公外出的机会是很少的。
  郑训导讪讪一笑道:“宁员外每年寿辰为师都会前去祝寿,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原来如此!
  看的出来郑训导对当年宁员外伸出援手,给他提供西席先生职位!十分感动,故而每年宁员外寿辰他都要去祝寿。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如果当时不是宁员外雪中送炭,郑训导别说考中举人了,连吃饭糊口都是一个问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郑训导这么做也算宁员外没看错人。
  ......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