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猎击三国> 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返辽东】

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返辽东】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一直都在。)
  八月末,辽东第二批援兵抵达雒阳,由于这一次不需运粮,只需运兵,故运兵数量大增,足足来了二千人马。如此,雒阳的龙狼军数量,达到四千人马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两次增援的兵力,几乎全是战兵正卒,而辅兵役夫可直接在河南招募,无须浪费运力与辽东有限的人力资源。因此,当马悍为四千龙狼军补足三千多辅兵、役夫之后,全军总兵力达到七千多人马。再加上马超、庞德的龙狼别部上千兵马,龙狼军兵力近万。如果再加上雒阳新军,马悍在雒阳的总兵力为一万三千多,已经超过了辽东。
  这一批增援的到来,马悍终于可以放心离开。
  九月初,马悍以贾诩为督都,与郭嘉共领将军府事,以徐晃、马超、庞德、周仓、乌追为裨将,统御各部人马。而马悍则自率陈到及三百将军卫队,随船队返航,重返辽东。
  马悍此时回辽东,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雒阳局面稳定,但谁也不敢保证这种稳定能持续多久,若不趁此机会回一趟辽东,以后不知何时才有机会了;二是有重兵镇守,足以威慑内外,此时离开,正其时也;三是辽东刚经过一场动乱,身为主公,必须回去一趟安抚人心,稳定后方。
  赵云、太史慈、田豫、乐进、王烈都有来书,时间有先有后,但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主公是辽东的擎天支柱,辽东是主公的基石,当此人心浮动之际。殛需支柱来夯实基石。
  于是,马悍回来了。
  马悍九月出发,顺流而下,到东莱时正值十月。东莱一众官员:太史慈、吕岱、柳毅俱前来迎接。马悍对东莱诸将在此次北海之战中的表现大加赞赏。
  太史慈随后禀报此战的后续情况,马悍这才得知,董昭的谈判已经有了结果,袁绍同意以燕县置换乐安国,外加一个文达。
  据献策的郭嘉推测,袁绍有七成可能会同意,贾诩则认为有八成——多出那一成则是因为有个文达。这个内弟与心腹,对袁谭而言,重要性甚至超过麾下大将吕旷,袁谭肯定会说服其父交换。
  其实不用袁谭多嘴,冀州集团的几位谋士一致认为,乐安国为平原门户,若不能将之夺回,必将严重威胁平原。而燕县隔着一条黄河,有事鞭长莫及。无事控制也费力,实为鸡肋。以鸡肋换屏障,这笔买卖做得过。
  当然,有一个原因谁也不会说出来——若能夺回。谁愿拿地盘交换啊!
  太史慈以八百悍卒破六千袁军,打得袁大公子差点变野人。如此勇猛,如此战绩,令一向不怎么在意东莱军的冀州集团大吃一惊。此次局部冲突。刷新了冀州集团对辽东集团战力的认识,更加倾向于与之结好,共图幽州。自然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燕县。
  马悍听罢,心下明了,这年头还得看谁拳头硬啊!如果此战是东莱战败,袁绍哪会与他交换什么地盘,怕早就陈兵东莱边境,对那百万粮仓虎视眈眈了。
  交易完成,此间事了,马悍与袁绍之间这场短暂的冲突,也告一段落。汉末群雄之间,因各自利益,分分合合,打打谈谈,今日兵戎相见,明日歃血为盟,亦属寻常。
  马悍在东莱待了三日,等沓氏渤海军基地的管亥率战船队前来迎接,旋即起启,北上辽东。
  马悍并未急着往襄平赶,他先是到沓氏渤海军基地巡视,观看了管亥指挥的海战操演,随后又到沓氏造船坞视察。此坞为官方造船基地,拥有三十个泊位,但有所需,年造船百艘不在话下。
  管亥引领主公视察了船料仓库与木材储存场,边走边道:“这些船帆、缆绳、桐油、浆漆,多数都是我军接手后所备,幸好木材储存够多,否则必定影响主公造船大计……”
  船料这些,有钱就可以买到,但适宜造船的木料却是有钱买不到的。倒不是辽东缺木料,正相反,辽东深山老林里的百年坚木,历朝历代都是最适宜造船的材料,每年都有扬州、荆州一带的商人来辽东采购木料,或自用,或转卖荆、扬水军。
  但木料有个麻烦,不是砍下来就能用的,最少得阴干三年,也就是说,得提前储备。马悍近一年来大量运兵运粮,对船只的需求量大增,造船坞每天都在开足马力制造新船,若不是有辽东数十年储备充足的木料,别说造新船,连修补老船都成问题。
  马悍详细询问了工匠的情况,管亥给了他一个意外的答案:“辽东擅造船的匠人本不多,原本很难满足主公要求,幸好主公当初从徐州弄来的近万人口中,有不少熟手,这才没耽误事。”
  马悍当年从广陵之乱中解救了数万百姓,其中近万人愿随他北上,以避徐州之乱。徐州水系众多,支流纵横,当地百姓多多少少都通水性,也熟悉船只,所谓“南船北马”是也。要雇人造船,使用南人,其快速上手及熟练程度,可不是见水都晕的北人能比得了的。
  马悍欣然,最后向管亥下达一个指示:“我要在建安三年以前,看到二百艘楼船、三百条斗舰、艨艟,其余运输船上千条。”
  管亥心算一下,道:“目下已达到主公三成要求,还有两年,亥定然尽力而为。”
  马悍盯住他,重重道:“不是尽力,是必须!”
  管亥似有所悟,胸膛一热,振声应道:“是!必须!”
  十月中,马悍来到平郭,接见了平郭丞、辽东工官蒲元,同样视察了平郭军器制造。
  蒲元因在军器制造方面取得的成果而被提升为平郭丞,他的几个徒弟也各有官身。主公的信任、材料的齐备、资金的充足、新技术的应用……一切的一切,都激发了蒲元师徒对兵器创新制造的巨大热情。
  现在他们已初步摸索出“灌钢法”炼钢。加上水排的应用,产铁量翻了两三翻,质量更高,宿铁刀剑的制造流程也得到相应加快。
  “待主公返回雒阳时,元必定为主公的卫队人手装备一件宿铁兵器,其品质堪比七十炼神兵。”蒲元在马悍离开前如是说。
  ……
  十月底,辽东寒冬初至,马悍终于回到阔别经年的襄平,此时赵云、田豫、乐进、王烈,以及高句丽故地辽宁郡的太守邴原、长史国渊、玄菟太守公孙显俱等候久矣。只有夏侯兰尚在征讨三韩。未能及时赶回。
  去时还是一个自领的辽东太守,归时已是骠骑将军,更是天子外戚,国之栋梁,辽东诸将官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马悍特地招来辽东、辽东属国、辽西、辽宁、玄菟等郡四百石以上官员,宣读天子诏书,颁布赏赐,赐予符节。一时之间,举郡欢腾。涌动暗流,就此平复,因阎柔、蹋顿叛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扫而空。
  马悍在襄平只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可谓忙碌异常。每天只睡不到三个时辰,其余时间,不是到白狼营、汉戈部等重地视察。就是到田间地头及牧场,了解农作物收成与畜牧情况。晚上还要不停接见各地官员,听取汇报。这其中要数国渊的汇报最令他欣喜。
  国渊以辽宁郡长史的身份,领屯田校尉,实行马悍的大农庄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垦殖二千顷,又得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大量普及,收成喜人,当年上交公粮八十万斛,各类肉脯果蔬千余车。这些粮食已入辽东府仓,足以支付辽东数郡官员俸禄、士兵军粮及各项开支。而辽东的粮食,而尽数启运东莱,以支援数千里外的雒阳。
  按国渊预计,随着不断开垦新地,以及新垦之地变成熟地,明后两年,收成还会翻番。大农庄计划,已初见成效。
  第二桩令马悍开心的事,他又收了二百悍卒入将军卫队,凑成一曲。这二百人,全是从乐进带回的蛮子营那里精选的。将军卫队,原本要求必须经过汉戈部洗脑,成为马悍的忠实信徒,才有资格入选,蛮子营没有经过这个程序。不过,马悍到蛮子营转了一圈,认为不需要,可以一举两得解决这个问题。
  马悍的威名,其实蛮子营里也有所耳闻,比如夫余人、沃沮人都知道“昆勃图鲁”的厉害,十分敬畏。只有邑娄人、肃慎野人,才没当回事。
  马悍进了蛮子营后,让乐进召集全体蛮子兵,当着千余蛮人的面,马悍让邑娄人选出一个公认最厉害的神箭手,让肃慎野人公选出一个力量最大的人。
  接下来,马悍与邑娄人比射箭,与肃慎野人比……掰腕子。
  论箭术,这个天下能与马悍比肩的不超过五人,这个邑娄神箭手,连五十名都排不进,结局自然无须多言。而那个肃慎野人,马悍第一眼看到时,差点以为是后世的“小巨人”重生——当然,指的是块头。
  面对这个高出自己近一个头,身躯宽的一倍的巨人力士,马悍只数一二三,铁臂一板,就把对手连人带案几压翻在地。
  蛮人只服武力,而且一旦折服,忠心誓死不改。两百“兽人”一加入,将军卫队的战力爆涨,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马悍用了大半个月来安抚人心,稳定后方,然后,在冰雪封冻道路以前,离开襄平、离开辽东,重返雒阳。
  这一次,南归的队伍里还多了一员大将乐进,以及他的八百蛮子营——如无意外,这是建安元年最后一批援兵了。
  或许是因为此行实在太过顺利,老天也看不过眼,当马悍再次经过东莱时,太史慈带了一人登船参拜。
  此人一见马悍,就伏地惶然道:“将军,不好了!先翁馈赠将军的五千丹阳兵中的三千水卒,怕是要完了!”
  报急之人,正是已故徐州牧陶谦长子——陶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