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公子风流> 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家的传统

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家的传统

  老朱家的人都有一个性子,那就是受不得枕边风。
  太祖与马皇后如此,后来的弘治与张皇后也是如此,至于那成化帝和万贵妃更是如此。你瞧那成华帝,无论他如何昏聩,如何混账,但是只单单这一点,那么恭喜的是,成化帝绝对是亲生的,这是祖传的基因,断不会有错。
  徐皇后与朱棣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观感上给人一种朱棣大男人的印象,无非是因为徐皇后有自知之明,希望做个贤后,如马皇后那般,偶尔会有几句谏言,却绝不会轻易干政。至于张皇后比马皇后和徐皇后差一点,万贵妃这个纯属是坑夫货,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从中即可管中窥豹。
  朱棣听了徐皇后的话,确实心动了,假若是别人说这番肺腑之辞,多疑的朱棣尚且会怀疑他的居心,甚至连想都不必想,便断然拒绝,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好好思量了。
  沐英……沐英……
  徐皇后提到的是沐英。
  沐家确实是义子中的楷模,不但是他为大明朝立下赫赫功劳,为大明朝南征北战,尤其是平定云南最为出彩。而且忠心耿耿,为大明镇守南疆不曾有过差池,再有沐英的长子沐春,十七岁就随父征战西南,后又平定云南等地反叛。积军功授予后军都督府佥事,当时群臣请求让其试职,所谓试职就是实习,怕这沐春年纪太轻,担当不了重任,结果太祖皇帝则说:“这孩子是我家人,不用试职了。”于是直接授予其实职。沐英死后,沐春继承爵位,镇守云南。并镇压维摩十一寨平越巂蛮阿资等叛乱。也是功不可没。
  沐英的次子沐晟,也深受太祖皇帝的喜爱,后历任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建文元年封侯。当时麓川反叛,沐晟讨伐平定麓川,功劳也是不小,此次南征,沐晟也是率一部军马先行进发,作为明军的前军和向导,如今已与安南浴血奋战。
  太祖皇帝对带兵的将领一向都有疑心,可是唯独对他的这些养子和义子却都十分信得过。当时的开国功臣十有**都遭受了屠杀,可是沐英平安李文忠徐司马这些人却都一直受倚重,不但让他们在外头带兵,甚至有一些直接让他们镇守各处。值得一提的就是平安,朱棣靖难之后。平安奉命带兵抵抗朱棣,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最后平安战败,朱棣依旧对他甚是倚重,命他为为北平都指挥使,镇守北平。
  可以说,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已经清除了所有的障碍。将所有的开国功勋都杀了个干净,而留下来的这些人还有几分本事的,除了姓朱的这些人,就剩下老朱家的养子了。其实从靖难之役就可见一斑。燕军这边,主要是朱棣和朱权为首的一群藩王,而南军这边,领军挂帅几乎是一群养子,平安是养子,而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又是朱元璋的养子,因此这靖难之役,倒有点是亲儿子们打养子和养孙的战争。
  朱元璋这样多疑的人尚且对自己的养子如此器重,也十分放心,而事实上,他的这些养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无论是李文忠还是平安亦或者是沐英,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耿耿。
  朱棣此时也不由动心了,他一向喜欢拿太祖皇帝给自己脸上贴金,到处嚷嚷其实我父皇是喜欢我的,当政之后,又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而现如今徐皇后直接以太祖的典故来说服他,很有杀伤力。
  只是这事儿确实不小,朱棣当然晓得,收养了一个养子意味着什么,他背着手,在殿中团团乱转,依旧还有几分疑虑,随即他道:“效仿李文忠的例子,赐姓朱,却依旧命他姓郝,供奉他的宗祠,这倒没什么不可,这小子确实不错,才干是有的,朕也颇为喜欢他,朕考量的是其他的事,他和太子关系一向不睦,假若收了他做养子……只怕……再者,朝中那些大臣,朕今日下旨加重了锦衣卫的权柄,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心里有怨气是真的,现在若是再如此,他们必定跳出来反对,若是太子也搀和,哎……”
  朱棣的思维十分精准,很快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收养了一个养子,却惹得亲儿子大张旗鼓的带人反对,这事儿传出去可不好听。
  不过徐皇后却不这样看,女人其实有自己感性的一面,反而笑道:“臣妾也听说过一些流言,不过年轻人之间有些摩擦也是理所应当,郝风楼毕竟是他们母后的救命恩人,他们感激都来不及呢!况且一旦收养,那便成了自家的兄弟,到时候陛下将他们二人叫到跟前来,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这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太子人品贵重,不是小肚鸡肠之人。而郝风楼呢,虽然心胸未必开阔,不过看在陛下和臣妾的面上,想来也不会和太子为难。”
  朱棣苦笑,心道徐皇后有些天真,只是也不好点破,索性道:“好罢,这件事暂时就这么定了,朕可要说好了,郝风楼这个家伙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收养了他,这赏赐,朕就不给了,倒是有个叫曾建的家伙,朕依稀有些印象,据闻他昨夜中箭,却是带伤示警,若不是他示警及时,这些叛党还真有可能得逞,这个曾建要发文重赏一下,让纪纲去办。”
  “至于你,这几日却要多歇息,朕明日邀郝政入宫,他是准备要去安南了,儿子成了亲嘛,该乐的也乐了,得老老实实给朕办差去,朕不养闲人。明日恰好也跟他说一说这事,你要收养人家儿子,总要让人家答应才是。否则岂不是成了强盗?不过想来郝政是保准会点头的,朕也不断他的香火,依旧让郝风楼供他郝家的宗祠,也不算是强人所难。”
  徐皇后含笑点头。
  正说着,太子和汉王却是到了,有太监通报一声,徐皇后容光焕发的道:“请进来吧,外头天热。来,加几盆冰,给两位殿下消消暑。”
  朱高炽和朱高煦一通进殿,朝父皇母后行礼,朱棣一向是严父的形象,拉着个脸,捧着茶盏吃茶。徐皇后嫣然笑道:“快坐下说话,母后这儿可不是西暖阁,不必这样紧张兮兮。”
  这话意有所指,教朱棣喝进去的茶水差点喷出来。
  二人小心翼翼的看了朱棣一眼,见朱棣没有反对,这才寻了椅子侧坐,朱高炽身材肥硕,出汗极多,浑身上下都冒着汗,有太监递了湿巾来,他拿在额头上抹了抹,随即放回盆里去,彬彬有礼地道:“母后,身子好些了吗?瞻基听说了母后的事,也是吓得不得了,拼命说要保护母后,要杀光乱党,儿子听了便笑了,教他跪在明伦堂里反省,有孝心是好的,可是小小年纪杀心这样重,却有违父皇的教诲。父皇常说,为政要有张有弛,有罪要罚,可是不能牵连无辜,似瞻基这样不明是非,将来长大了还怎生得了。”
  朱高炽一开口,就显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站在他的立场,是不希望有人借着这次叛乱将事情上纲上线的,因为一旦将事态扩大,充实的必定是锦衣卫的力量,锦衣卫若是弄出几个冤狱,把矛头指向一些朝廷重臣,那么他这太子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可是现在朱棣正在气头上,直接劝说非但不会有效,反而可能招致怀疑,一旦朱棣怀疑他的用心,他估计也完了。
  于是朱高炽抬出了朱瞻基,朱瞻基乃是圣孙,一向受朱棣和徐皇后的喜爱,一听到朱瞻基这小子,便是拉着脸的朱棣也不由露出几分慈色。
  借由朱瞻基,说一些道理,最后话锋一转,又说朱棣经常教诲,圣君应当仁德,绝不能扩大打击面云云,这既给朱棣戴了高帽,同时又使自己处在无懈可击的地位,任何人想要反驳,就等于反驳自己的父皇。
  朱高炽的政治智慧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两年来又长进了不少。
  果然,徐皇后听后,不由莞尔:“小孩子不懂事,你教训他做什么?整日叫他跪着,哪里有你这样教孩子的,瞻基这样小,你就这样忍心,叫个人去东宫,让他不必跪了,我这做祖母的没受惊也跟着难受。”
  朱棣亦是动容,跟着呵斥道:“真是胡闹,小孩子有什么错,好好教导就是,动辄惩罚,这像做父亲的样子吗?”
  朱高炽连忙道:“是,是,这是儿臣的错。”不过他心里却是明白,朱棣方才说小孩子有什么错,好好教导,这就说明,朱棣在潜移默化之下,也觉得滥杀无辜是一件错误的决定了。
  …………………………………………………………………………………………………………………………………………
  ,依旧求月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