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历史剧]朕不能死> [历史剧]朕不能死_97

[历史剧]朕不能死_97

  苍茫草原上,此时阿鲁特崇绮的正蓝旗已经快跑了一半路,但是奈何甘肃本来就是狭长型的分布,而且他们又是绕远,便是再快,拖着粮食倒也不是很能走快。杜文秀带兵直接从甘肃省内抄小道阻截,倒还真把阿鲁特给堵在了茫茫草原上。
  天苍苍天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天空中两只乌鸦“啊嘎嘎”的飞过,阿鲁特只觉得自己这一路上的运气,总算在这里用完了。
  “大人,怎么办?”随军亲兵看见不远处堵着的一大群回族人,忍不住问道。阿鲁特崇绮当下看着这些虽然人数众多,但显然装备都不是很精良的回族乱民,摸了摸腰间刀:“啥怎么办,逃啊!”
  就是正蓝旗的军队装备在如何好,但是老老靠着远处乌压压的一片,选择会去硬拼才是真的傻呢。
  “每个人带点粮食,然后跑!”
  大草原是所有蒙古人的家,自古以来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汉子都遵循着一条最古老的战略:“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明显打不过,自然是撒丫子跑啊。
  有人看到这,可能会问,这战略不是日后那位伟人的游击战略吗?怎么会最早源于蒙古呢?这其实就要说到最早的秦汉时候了。那时候蒙古族的祖先突厥可不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战争策略,一连骚扰了汉朝百年的边疆安全?蒙古人历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论游击战这些人可是祖宗。
  当下,伴随着阿鲁特崇绮的一声令下,所有正蓝蒙旗的军人立即就收拾收拾点军粮,然后调转马头,就向着蒙古的茫茫草原深处跑去。远处正在严阵以待的回民,原正摩拳擦掌,打算与这些满清政府的军队做一次血的对抗,却是看到这些人转身就走,眼珠子瞪地都要掉下来了。
  “快!!!快去追!!!!”就如黄土地是回族人的主场,草原一直都是蒙古人的天下,叛军头领杜文秀看着这些蒙古人打扮的清兵调转方向,开始往北的草原深处狂奔,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妙,连忙招呼起手下人去追!
  但是两条腿的人又怎么可能跑的过四条腿的吗?即使回族叛军里有一些打劫来的马匹,又怎么跑得过蒙古人精心将养出来的大宛驹?当下只吃了一阵马腿子灰,看着这些蒙古的骑兵消失在了茫茫草原之中。
  杜文秀见此,除了大骂也别无他法。就在这时,又见远处草丛里冒出鼓鼓黑烟,好似有什么东西在烧一样。他带着手下,向着那黑烟处跑去,正见得那着火的乃是一辆辆粮车。
  心好似在滴血。。。杜文秀看着这些快到嘴巴里的军粮只觉得心痛不已。。。
  带不走就烧掉。。这些蒙古人还真是比回民还要野蛮。。。
  第114章 回族叛乱(十八)
  打草谷。这种专用的名词也是出自蒙古人的一个分支,契丹人。人马不给粮草, 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这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 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 被辽人称作打草谷。
  当下阿鲁特崇绮的正蓝旗蒙军知道自己是回不了山西了,也就干脆在蒙古大草原里面的深处做起了祖先最早的买卖。以天为被, 地为床, 粮食吃完了就带着军队去附近的回族聚集地打劫, 这日子过的也叫一个潇洒, 甚至有些乐不思蜀了。
  且说左宗棠一连数日在山西未曾等到来自阿鲁特的消息,便是再镇定的人也感觉到了一丝妙,只觉得阿鲁特一行人可能深入敌后已经遭到了不测, 当下也是有些懊悔,忙给京城中去了一封加急奏折。载淳在看见这封奏折的时候,心也是一慌,忙去叫粘杆处的人去调查前线的情况。柳湘得令, 又不得不再次动用自己在西北的力量,只是奈何此时新浙粮行在陕甘的各大分舵都已经撤离,消息的打探能力大大减低;再者,回民叛军为了堵截在蒙古上流窜的阿鲁特军,在西北与东南部的交界处设立了一条长长的防线, 更使得消息一点都漏不出来。
  “怕是凶多吉少啊。。。”载淳心想便连粘杆处都已经无能为了,不由叹了一口气。慈禧慈安对此,倒此虽然面上不显, 但心里倒是有过一丝窃喜。毕竟这些曾经和八大臣有勾连的人都是这对女子天团的眼中钉,如此能为了大清贡献牺牲,正是最好不过了,也免得自己出手,惹得载淳不满。
  “皇上要不要追封一下牺牲的将领?”
  既然人已经死了,慈禧也乐得做做姿态,安抚安抚一下前线将领,表示一下自己的大肚和体。
  载淳闻言,看了看自家老妈,心下也是叹息。要说自家老妈做表面功夫还真是一套一套的,如果不是了解她的很,还真可能被她骗了过去。
  “现在还不行,此时把这消息传出去,恐会动摇军心。”
  若是阿鲁特大军被灭的消息传出去,肯定会大大的打压前线将领的士气,载淳绝不会在这种时候给左宗棠拖后腿。
  “传令户部全力支持前线军粮供应,朕不想再看见再出现一个太平天国。”
  当初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一开始由一省之地,越滚越大,成了大清的毒瘤。载淳以史为鉴,决不会允许这种国中之国再现,务必要把这场反叛掐死在摇篮之中。
  载淳的命令很快就传达到了前线。左宗棠此时也知道再观望下去可定是不行了,遂率领大军,直接用山西开往陕西。
  左宗棠的大军共有四十多万,除了陕甘退受的军队,几乎调空了山西,直隶,天津的一半驻军,浩浩荡荡,火炮攻城,骑兵灭贼,可谓勇猛。回族叛军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同样是百万,哪比得上曾经的太平天国?这些手持土器的回民被节节逼退。
  左宗棠深知,没有自己的军粮供给后勤薄弱,朝廷已经把所有能调给自己的粮食都调了,为了力求速攻,更是毫不吝惜开山炮的使用。陕甘一带的城墙,大多就地取材,很少是由砖石砌造,多由黄土堆积,如何能扛得住大规模杀伤性大炮的威力,一时间,回族叛军听闻“左宗棠”之名皆闻风丧胆。
  回回首领杜文秀与马华龙见得清军如此威势,自不敢硬抗,忙率领手下舍弃陕西的地盘,退入甘肃,临走之前,更是大肆搜刮调全省之地的粮食,不打算给左宗棠提供一丝供给。
  甘肃黄土荒漠繁多,且此省呈长条形,左宗棠若要攻入甘肃,必定会产生战线深入的局面。而战线深入,自古以来的大问题便是粮草供给。如此,杜文秀与马华龙也算是掐准了左宗棠的命门,倒使得左宗棠有点蹑手蹑脚起来。
  “如今我军虽节节胜利,但要攻入甘省也同样很难。”左宗棠当下在营帐中指着甘肃地图对杨岳斌说道。
  杨岳斌原为陕甘总督,对于陕甘一带的地理环境也是清楚。他深知,一旦闪电战发展为拉锯战,就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左兄,陕西之北有甘肃,甘肃之北有新疆。回军可退之地实广,我军若绝意剿灭,实难啊。”
  左宗棠当下手持竹竿,点在地图上。新疆甘肃二省,南有祁连昆仑山脉成为一道天然难以翻越的阻隔线,显然,若是叛军再被逼回西北,肯定是不可能越过这两座天堑山脉跑到西藏去的,那只是自寻死路。新疆最北面有天山山脉,正北方也肯定不可能。只有东北面和西北面两个方向。西北面乃是新疆腹地,东北面则是蒙古草原。
  “不必全剿,且先驱逐为上。”左宗棠说道。左宗棠也知道全部剿灭不太可能,转而唤成先把叛军逼出陕甘。
  “如此来说,回军要退,蒙古较新疆可能性大些。”
  新疆沙漠毕竟不比蒙古草原,环境要恶劣的多。若左宗棠是叛军首领,应该也会优先把蒙古当做首要退路。而左宗棠得到的消息回报也确实是这样,大批回军的部队驻守在甘肃的蒙古沿线,形成了一道防线,似乎是为了撤退作为准备。(其实主要是为了堵阿鲁特的骑兵。。。)
  “但新疆回族众多,回军能得到的助力会更多些。”
  杨岳斌也说道:“在下觉得我们应当先打通蒙古沿线,封掉其蒙古的退路。一来,初秋草原粮草还算可以,能做一些补充。二来,蒙族人与我大清交好,能得到的助力也更多些。”
  左宗棠顺着杨岳斌的思路往下想去。果真,一旦打通蒙古的同道,便可从东北,东南形成围攻之势,逼回军退入甘北,从而再逼回军入新疆。两害取其轻,新疆这等不毛之地,在他们的眼中远不及蒙古重要。
  “如此,便我们当先修书蒙古诸位亲王,取得联系,然后成合围之势,共商大计。”
  最后,左宗棠定下了这般的决定。
  第115章 回族叛乱(十九)
  了解蒙古史的人就会知道正是清朝崛起以来,才真正驯化了这个历朝历代北方的大敌。
  有清一代, 对北方边疆的羁縻和统治可以说是最好的, 并且有着明晰的发展轨迹,无论是传统意义的漠南蒙古, 还是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甚至新疆的准噶尔都是清朝逐步控制甚至消灭的。
  满族自己也作为少数名族, 长期与蒙古族打交道, 深深知道蒙古民族的战力和不羁, 所以皇太极入关前极力先击败了号称蒙古最后一个大汗的林丹汗, 从此满族就以对待蒙古族的两手政策为国策,极其有效的统治了北方游牧地区,有清一代, 除了早期在新疆和青海与蒙古族有过战斗,现今内蒙地区和外蒙地区可以说是历代王朝战乱最少的。这两手政策就是外示以尊重,内则忌惮而下于死手。
  通过上百年的满蒙联姻,分化和瓦解蒙古各部落, 大力扶植喇嘛教,蒙古族可以说是最不会反叛大清的一个少数名族。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大多都具有浓郁的满族血统,并因为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可以说是绝不希望清政府倒台的。当下左宗棠修书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很快就得到了蒙古各部的响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