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历史剧]朕不能死> [历史剧]朕不能死_72

[历史剧]朕不能死_72

  慈禧倒是听出了慈安的意思,叹了一口气:“热河行宫在大清腹地,紫禁城虽然是国都,但到底离海太近了。”
  这下,载淳却是懂了。两宫太后也是赞成载淳了。只是毕竟要做两手准备,如果英国真的因此再对大清发难,北京扛不住的话。。。至少热河还能避上一避,争取时间议和。
  “曾国藩的内军械所已经把英国仿制的军舰建设出来了,臣建议,如此便把军舰调到大沽口吧,再叫兵部把四门阿姆特来大炮送到军舰上,一门送至内军械所继续仿制,再着湘军由山东内路至沿海加强防御。”
  恭亲王看见两宫太后和皇帝都已经定了主意,便也不能反对,只能就更多的细节考虑提了出来。
  载淳与慈禧慈安闻言,也点了点头:“如此就吩咐下去,叫内务府即刻准备启程热河吧。”
  “恭亲王在京城当下先拖住巴夏礼,等朕与两宫太后到了热河,再把会见美国使节的事情公布出去。”
  “臣遵旨。”
  “如此有劳皇叔了,皇叔得空再去见见荣寿和夏昌平吧,血滴子旁的不行,做做护卫还是可以的。”
  帝后自己去了热河,留下恭亲王对付巴夏礼显然是有一定危险的。不过,恭亲王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差事了,换做别人载淳也信不过,也只好委屈他一下了。
  恭亲王对此倒也没什么,当下更表忠心不提。
  第74章 洋务运动(三)
  承德地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北平原的过渡带,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 但夏季凉爽宜人,基本无炎热天气, 是中国北方稍有的夏季好去处。
  承德避暑山庄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相续建造起来的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为了实现安抚、 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 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
  只不过如今伴随事件的推移, 满蒙的联姻深化,民族间的融合越来越多,承德山庄的政治作用到了载淳这一辈的时候, 已经远不如康熙乾隆时候了,更多的只是单纯作为帝王的避暑行宫。
  载淳因为这次前去承德并没有想要会晤蒙族贵戚的想法,所以一出紫禁城,赶路速度就非常快, 十日内,大批人马就赶到了避暑山庄。
  明黄色的马车,伴随着上千浩浩荡荡的宫人,驶入了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内。按着老老规矩,载淳依旧居住在烟波致爽殿, 而慈禧慈安一如往常入主松鹤斋。除了一千宫人,跟在后头的还有京城九门步军和善扑营兵甲,以守护帝后安全。
  入得烟波致爽殿之后, 载淳很快就嘱咐人去落实了会见美国使节的事物,而在京中的恭亲王,在得到载淳已经达到避暑山庄之后的消息,就马上通过总理事务衙门向美国下达了正式的同意会见檄文。这封檄文,一经放出,立即就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英法列强,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了大清在私底下早就和美利坚的走私犯勾勾搭搭,但也是没想到大清居然敢如此把这件事放到了明面上。
  英国使节巴夏礼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气急败坏的就杀进了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求见恭亲王。恭亲王看着来者不善的巴夏礼,当下就是一笑,一句话就把巴夏礼挡了回去:“这事我可做不得主,下这旨意的是我国皇帝和两宫太后,我只是个臣子,哪管得了这些?”巴夏礼听着恭亲王的调调,气的牙痒痒,却好似一拳头打到了棉花里,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
  “那你们的皇帝呢?我要见他。”
  巴夏礼说道。
  恭亲王笑的更是客气了:“哎哟,这可不巧,我国皇上正去承德避暑了,不在京城内,要不然我给你禀报一下,问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巴夏礼听到此,哪不知道奕䜣这是在扯皮了,当下冷哼一声,也不复纠缠,留下一句“恭亲王好本事”就拂袖而去,而没过几天,远在上海的长江入海口,就爆发了一场很是声势浩大的“英国海军军事演习。”
  英国那些先前帮助过大清对抗太平军的军舰,如今因着美国与中国建交的事情,当下变友为敌军,示威样的堵在了长江入海口。
  李鸿章如今作为江南巡抚,坐镇上海,一见到这个场景,自也是冷笑连连,他早就算到了可能会落到这个情况,连忙就带着五万淮军驻扎在了长江沿海沿线,以防暴动,同时拿了十万两银子找上了英国海军提督何伯。
  呵呵!论贪污腐败行贿谁还能比的过我大清官员?当下,那英国海军提督在收到这十万两银票之后就许诺,若无必要,绝不会对大清动武,同时答应为清朝说话,上书英国国会,为大清求情。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大清的电报网络还没有搭建,所以依靠的都是书信,美国使节在收到大清的国书之后已经足足过了半个月,而等到美国使节做好准备工作,正式踏上大清土地的时候已经到了八月中旬。
  美国为了体现出对于与大清建交的重视,派出的人乃是蒲安臣。蒲安臣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1854年,一群反对黑人奴隶制的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党,这就是今天的美国共和党,蒲安臣正是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由于他的帮助,该党在麻萨诸塞州成立。1855年,他进入了美国国会,当了6年的国会众议员(1855年-1861年)。1856年6月2日,他更是发表著名演说《马萨诸塞州的抗辩》,为美国解放黑奴运动提供了重要文献。
  蒲安臣如今的职位是美国驻华公使,由北方军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亲自任命。
  说道这蒲安臣来华之旅也是千难万险。美国政府为了遣送使节送出国书,派出的乃是军舰护送。虽然派出的军舰只有三艘,但是也足可见其重视程度了,毕竟如今美国内部的战况,所有人也是有目共睹。
  蒲安臣原觉得军舰跟随只是为了以壮声势,但是未曾想,才刚跑到太平洋西边沿海,蒲安臣就遭遇到了一批“海盗”的攻击。蒲安臣站在船头上,用望远镜看着海盗船上的情形,只觉得可笑:这群英国人还真是会掩耳盗铃,就是那船上没挂上英国国旗,还真当他看不出是英国人假扮的吗?也不想想,美国和英国打交道这么多年,谁不知道现在世界上就数它最会搞鬼。
  “打!开火!”
  既然你想做海盗,那大美利坚自然也要拿出对付海盗的方法了!蒲安臣一声令下,所有水手都进入戒备状态,在各自岗位上站好。等到船只一靠近,“轰!”,“轰!”,“轰!”数声巨响,各船的火炮就不断的开启了火,一时间,东海之上硝烟不断,打得也是热闹非凡。
  正在两军交战正酣难舍难分之际,突然,又听“砰”,“砰”,“砰”的炮火声,又有一艘船只从东海沿岸驶来。正是如今大清内军械所刚刚建造成功的“安庆”号!
  “安庆”号蒸汽轮船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由大清能工巧匠徐寿、华蘅芳仿制英国最先进的军舰制成,上面不仅配备有当时大清最先进的洋枪,更装有四门从查尔德那买来的阿姆斯特朗大炮,攻击力极强,并不下于当时一流的军舰。
  当下“安庆”号与美国军舰从前后一起夹击“海盗轮船”,顿时打得海盗船迎接不假,最后海盗见势不妙,只能灰溜溜的仓皇逃窜到了太平洋之中。
  第75章 洋务运动(四)
  原本英国假扮的海盗军舰对上美国的使节船只,虽然败的几率也不小, 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打的仓皇而逃, 他们也是万万没想到大清居然不仅仿制出了现代化的军舰,还搞到了最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 在中美双方夹击之下,顿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美国使节蒲安臣当下见得大清的这艘军舰, 也是眼前一亮, 他也是没想到这个遥远而古老的东方帝国居然真的能自己仿造出这等利器, 果真, 自己先前也是小瞧了大清。
  “安庆”打退了“英国海盗船”,然后缓缓驶向美国船只,美国船只的旗手在船上打着旗语, “安庆”号的水兵们虽然不懂,但看见船上的“米字”旗,也同样依葫芦画瓢的挥动这大清的五爪金龙旗子。两船慢慢靠近,蒲安臣站在甲板之上, 抬头一看,见得大清军舰之上为首的站有两人,一少一老,少的衣着颇为华贵,一身碧青色的苏绣松鹤延年长衫, 头戴一绣金丝的帽子;老的则是穿着传统的中国武官官服,腰间挎一把长刀,面容看着倒像是个温和忠厚的武者。
  这来人正是奕询与李怀化。
  奕询与李怀化如今因着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劳军的功劳, 都已经加官进爵,奕询如今已是大清当下最年轻的贝勒爷了,还兼任了光禄寺少卿,从四品,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而李怀化如今也是升官至包衣骁骑参将,从三品的京城武官,二人一时间可谓是风光无俩。
  这二人因着一个是皇帝心腹,一个与慈禧有些渊源,又互相配合过,所以此次又被载淳与两宫太后任命为中国接待美国使节的管事,全权负责美国使节从接应到面圣的所有事宜。
  两船靠近,有水手忙用木板与绳把两船固定在一起,奕询与李怀化带着翻译官与蒲安臣及其从属译员在甲板之上进行了短暂的会晤,互相交换了国书,然后表明身份,便各自返回了船上,向着中国内海开去。
  因着载淳颇为知道外国人对于异国君王的尿性,所以在这封国书里并没有采用那种传统圣旨上的八股骈文,仅仅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做了开头,就开始了简单而干练的叙述,最后盖上了“天子行宝”的国玺字样。(大清帝国自乾隆之后共有二十五方玉玺,由军机处即内阁看护,每一方都有其独特的用处和不同的刻字,自行百度,“天子行宝”国玺是用来藩国册封外蛮之用,碧玉质,蹲龙纽。)
  美国使节蒲安臣听着翻译官翻译着这份很是特别的国书,又见得这两位大清使节居然没有像传言之中硬逼着自己要去行什么跪拜礼仪,心下对此行的满意又上升了几分,自然言语中也客气起来。
  “既然这样,就要多谢两位来自大清帝国的使者了,我也代表我国总统给大清的国王带来最崇高的敬意。”
  翻译官在听得蒲安臣的话,一字一字的进行了翻译,双份会晤之后,都对此还算满意,遂,众人又各自返回了自己的船只上,由大清军舰开道领路,带着美国军舰前行。
  按照常理来说,由海上来清朝见皇帝,一般都是在天津大沽口靠岸,转陆路进京,但如今载淳与两宫太后在承德避暑,所以就变成了在秦皇岛靠岸,由八旗中的镶红旗亲自担任护送仪仗兵前往承德。在此说下,虽清朝八旗的各旗掌兵大权早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尽归帝王,但八旗名义上的各个统领依旧对于八旗有着一定的发布号令权利,而如今的镶红旗旗主便是惠老亲王,自然,奕询作为他的嫡子,这厢安排都是为了任务顺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