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科幻未来>银河科技帝国> 第403章 温差发电

第403章 温差发电

  黄豪杰一篇篇的翻阅着关于离子发和光子发的资料,这些资料很多是理论上的论文,当然其中离子发方面的实际应用还是有不少的。
  米粒家、太阳国、西洲联盟都有离子发的卫星或者探测器,特别是深空探测器方面,钚同位素电池配合离子发,才可以飞行几十年。
  不然那些动辄飞行几十年的探测器,根本没有办法采用化学燃料发动机。
  看了小半天,但是解决核聚变小型化的热量问题,有用的依旧是寥寥无几。
  不过离子发和光子发还是非常有潜力的,黄豪杰向忠问道:
  “我记得我们是不是有一个离子发动机研究所?”
  [是的,离子发动机研究所在基隆市,所长是周博通,总工程师是三岛季。]
  “周伯通?”黄豪杰好奇的抬起头来。
  [╭(′•o•′)╭☞是博学多才的博。]
  “额……”黄豪杰顿时一尬,连忙转移话题:
  “将我实验室里面的5、6、7号小型反应炉送去离子发动机研究所,让他们研究核聚变的离子发动机,顺便连光子发动机的任务也给他们了。”
  [好的。]
  黄豪杰吩咐了这个事情之后,便将注意力集中在温差发电上面,温差发电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发电技术。
  无需复杂的设备装置,只要一种叫做“热电材料”的特殊材料,在其两端施加以温度差——比如,一端是27摄氏度凉水,另一端是100摄氏度的开水,这73摄氏度的温度差,就可以让这种材料发出一定功率的电能。
  既然优点这么多、潜力巨大的发电技术,为什么很少听说有应用?
  因为温差发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效率太低。
  现有最好的温差发电材料,其热效率只有常规火力发电厂的一半不到,比地热发电的效率还低(地热发电效率在6~18%左右),这么低的热效率,那些资本家又不是傻叉,怎么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不过黄豪杰在翻阅到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时,发现这篇论文给了他给不少的启发。
  这篇论文是由西洲联盟—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ernstbauer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表的。
  论文之中的数据显示,他们实现了温差发电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热电优值系数(zt值)的翻倍。
  他们开发的热电材料具有高达5到6的热电优值系数,而之前最好的材料一般也只有大约2.5到2.8。
  黄豪杰顿时重点关注起来,让忠将这个团队关于热电材料的资料收集起来,不一会一大堆资料出现在他全息电脑里面。
  温差发电要想提高热电效率,就必须要提高热电材料的zt值,只有zt值达到或者超过4,这种技术才具有商用价值。然而,热电效应发现10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连3都很难达到。
  为什么热电材料的zt值这么难提高?这要从温差发电技术所依赖的物理原理——热电效应本身说起。
  金属或者半导体的内部存在有一定数量的载流子(比如电子或者空穴),而这些载流子的密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如果物体的一端温度高,另一端温度低,就会在同一个物体中间出现不同的载流子密度。
  只要可以维持物体两端的温差,就能使载流子持续扩散,从而形成稳定的电压,这便是温差发电的原理。
  而温差发电的效率,取决于热电材料的三个重要的特性:
  第一、塞贝克系数(材料在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产生电动势的能力),塞贝克系数越高,相同的温差下产生的电动势就越高,意味着能够发出来的电就越多。
  第二、电导率(材料的导电性),电导率越高,电子在材料内部就可以越容易地扩散。
  第三、热导率(材料的导热系数),热导率越高,热量就可以更快速地从热端传递到冷端,从而让温差发电所依赖的温度差消失,电动势也就随之消失。
  显然对于热电材料来说,前两种能力是越强越好,而后一种能力则是越弱越好。
  热电优值系数zt,也就是这三个参数的集合:塞贝克系数越高、电导率越高、热导率越低,zt值就越高,材料进行温差发电的效率也就越高。
  因此,热电材料的研究,其关键就是如何提高材料的zt值,也就是在实现高的塞贝克系数和电导率的同时,获得低的热导率。
  不过想同时优化这三个参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三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提升一种性质,往往伴随着另一种、甚至两种性质的指标出现削弱。
  一般情况下,提升材料的塞贝克系数,就会降低其电导率。这种三个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性质,这使得热电材料的研发一直进展缓慢。
  然而,三种参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这种关系,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这个“利益共同体”也有一个“叛徒”——热导率,更准确地说,是热导率的一部分。材料的热导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电子热导率和声子热导率。
  其中,前者与电导率息息相关,是“利益共同体”的一分子;但声子热导率,却是在决定热电材料性质的各种参数之中,唯一对zt值里其它所有的参数都没有影响的参数。
  这个维也纳大学团队的研究思路,便是在不影响材料电子热导率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声子热导率的方式来降低整体热导率。
  具体到材料的微观层面,就是在不影响电子输运的前提下,通过一些特殊的构造,来增强声子的散射,从而只降低材料的声子热导率,却不改变其它参数。
  他们从2013年开始,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同时实现高电子热导率和低声子热导率的材料。
  用一层覆盖在硅晶体上的由铁、钒、钨和铝元素组成的合金材料,实现了高达5到6的zt值,让zt值比现有最好水平翻了倍。
  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由铁、钒、铝、钨四种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结构非常规则,例如,钒原子旁边一定只有铁原子,铝原子也一样,而两个相邻的同元素原子之间的距离也总是一样。
  然而,当科学家们把薄薄的一层这种材料,与硅材料基底相结合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出现了。
  尽管这些原子仍然维持着原有的立方体的结构,但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却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以前该是一个钒原子出现的位置,现在可能变成了一个铁原子或者铝原子;而一个铝原子旁边本来该是一个铁原子,现在可能还是一个铝原子,甚至是一个钒原子。
  而且,这种各个原子之间位置的改变,完全随机,毫无规律可循。
  这种有序和无序相结合的晶体结构,就让材料产生了独特的性质:
  电子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特殊路径,在晶体里“自由”穿梭,使得电导率和电子热导率不受影响;但热量传导依赖的声子迁移却被不规则的结构阻隔,导致声子热导率大幅下降。
  这样一来,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差得以维持,由此产生的电势差也就不会消失。
  维也纳大学团队也就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热电材料电子热导率不变、声子热导率下降,从而大幅提升zt值到6的目标。
  而他们的理论上,如果可以改变相关概念材料的拓扑结构,zt值达到20也将不再只是梦想。
  zt值达到6,热效率将达到12%左右,如果zt值可以提升到20,热效率可以和蒸汽轮机相提并论。
  而温差发电设备和蒸汽轮机比起来,那个结构就简单到极点,比如上面提到的钚同位素电池,它就是温差发电电池。
  不过材料学方面,黄豪杰不如正统的李想他们,他连忙向材料研究所发了一个研究课题,让材料研究所专门研发一种zt值为20左右的热电材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