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一场雪
沈无衣自然是感动的。
在朝堂之上,他能这般义无反顾的站在自己身侧,叫她不是一人,心里如何没有触动?
刘大人再一次说了一番反驳之话,无论如何也不支持沈无衣的说法,认为她不过是在找理由为自己逃脱。
嘉元帝也并非是那等耳根子软的人,况且沈无衣那番话当真是叫他听进去了的。
再加之又有这个少年将军的附议,此时在他心里考虑了起来。
后来,嘉元帝不打算再多纠结此事,似乎心里也未有个结果,便龙袖一挥,叫他们先行退下,此事他自有定夺。
话虽说如此,但仍旧叫沈无衣配合工部,制造出她所说之纸。
一路从御书房往宫外去时,沈无衣内心仍在神游。
卫子琅走在她旁侧,双手立在身后,与她并肩而走,不缓不慢。
白大人与其余几位同僚正走在前,三五成群的正小声交谈。
“我家的小丫头可真不平凡呢!”卫子琅见无人,压低声音凑在沈无衣耳边道,“真是个胆儿大的。”
见到皇上,没有半分惧意。
宫内朱甍碧瓦,着实气派。
沈无衣抬头瞧了瞧天,笑道,“这还得多亏了卫公子,才将小女子这胆儿给养肥了。”
这话听着倒是中听,卫子琅笑得眼眸生辉。
如今皇上有旨,叫沈无衣协从工部将纸张制造出来,她便也不能再住客栈,再加之沈无忧如今又中了状元,她便干脆花银子买下了一间三进的院子。
毕竟是京城,寸金寸土之地,一间院子花了她两千五百两。
但院子十分宽敞,朱门高墙,隐隐有几分气派。
她找木匠刻了个沈府的扁牌,又请风水师看了一番,只等过些时日她将地契交给沈无忧,算是送他的惊喜。
她的生意还在安阳,目前是不可在京城久做他停留的,况且她来京城也是想要盘间铺子,将生意做到京城来。
唔,前提是——皇帝同意了她从商的政策。
手里现在还有一万多两银子,倘若皇帝不接受她在御书房的说法,她也不着急,总之后半辈子只要沈无忧能在官场立足,一家人好吃好喝一辈子,怎么都够了。
沈无衣在第二日便去了工部,又花了半月的时间,拿出了制作的成品给嘉元帝过目。
嘉元帝知晓这一沓纸的成本不过二十几文时,心中舒畅,二话不说是赏了沈无衣白银千两,更是同意了她的法子。
十月初,嘉元帝颁发了新的律法。
自今后起,从商者家庭者子女,可科考。
家有读书人,可从商。
与此同时,又大肆推行了新的廉价纸张,让诸位寒门学子终是用得起笔墨。
而沈家女子沈无衣这个名字,成了这些纸张的‘开创之母’。
那日,皇上特意差人去了安溪村,给了沈家一块“为国效力”的扁牌。
这一块扁牌,比沈无忧高中状元时更让人激动。
沈老汉当真是不可置信,他以为孙子高中状元便已是大喜,未曾想沈无衣都给了他一个人如此大的惊喜。
一时间,不说安溪村的人,便是附近从不相识的村邻都赶了来祝贺,同沈老汉攀亲戚。
自然,沈无衣一点也不关心这些。
她是想着,既然皇上已经颁发下了新的律法,她一腔热血,总算是有施展的余地了。
她将已备好的府邸送了沈无忧,而后又在京城盘下了一间大铺子,之后便又回了安阳县,将此事与江北说了。
江北如今跟着沈无衣赚了一笔钱,加之他性子是个镇得住的,不说家人如何,他也再未心软过,倒是替自家妹子物色了一桩好亲事,只待些时日便要成婚了。
如今安阳城的生意几乎由他一人掌控,因着有身手,之前又混迹过‘江湖’,再加之官府上有卫子琅先前同知府大人打过招呼,倒也是相安无事,无人上门找不快,生意做的安安稳稳。
待得沈无衣回来与她说要将铺子发展去京城时,江北毫无怀疑的听从了沈无衣的安排。
沈无衣想的是,京城那方毕竟还不熟悉,先派几个有实力的去站站根,倒是立稳脚了再议。
安阳城是她们的盘踞点,沈无衣自是不会先放弃。
十一月初时,京城下了第一场雪,由江北带头,一批人已在京城操办着开业事宜。
毕竟纸张纸巾等东西非常实用,加之价格低廉,又有卫子琅卫将军为后盾,又有白尚书在一旁照拂,铺子竟开的顺风顺水,没有半点阻碍。
京城的生意比安阳的还要好上许多,沈无衣忙于赚钱的门道里,时间流转,竟又是到了一年的年底。
如今沈无衣与沈无忧都住在了新买的府邸中,沈老汉却舍不得离家,但眼看过年,兄妹二人合计了一番,决定将沈老汉接至京城来。
除此之外,又从牙婆那儿买了两个护院,两个打杂的做饭的婆子。
沈老汉本是不想离开安溪村,还是兄妹二人好说歹说了一阵,这才下定了决心一同上了京城。
他老人家从未入过京,见得京城繁华景象,心里不免有些触动,尤其是看见沈府两个招牌时,老人家再是忍不住内心激动,泪湿了眼眶。
他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他终是达成了心中所想,他的大孙子考取了功名,在京城安下了家来。
院子里的每一处都要比安溪村好,高门大户,红砖绿瓦,他每走上一步都腿脚打颤。
黄先锋到是不认生的很,一到新院子便打起滚来,窜来窜去的,可显其兴奋模样。
沈无衣与沈无忧一左一右的搀扶着沈老汉往内院走去,他今日特意着了一身青色官袍,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化,少年风度翩翩。
他同沈老汉道,“爷爷,日后咱们便在这里安家了!”
沈老汉内心五味陈杂,“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啊!我沈家出了你们兄妹两人,真是冒起了青烟。”
沈无衣笑的灿烂,“那是爷爷教养的好,我与哥哥能懂事听话,都是爷爷的功劳。”
“你这小丫头,嘴巴子抹了蜜儿似的!”沈老汉虽知她是说的好听话,可心里仍旧开怀无比。
他觉着,看着这一对孙儿出人头地,这辈子已是值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