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圈> 第159章 积压的纺织品与存“资本”的仓库

第159章 积压的纺织品与存“资本”的仓库

  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工业社会的小民身上已经消失了。
  因为工业革命之前,必先有农业革命,粮食产出的巨幅增长,工业品丰富,已经让小农感受不到何谓青黄不接了。
  何谓青黄不接?稻子麦子最贵的时候,就是田里水稻绿了,地里麦子要结穗了,眼看差一俩月新麦子就要收割上市了,偏偏家里断粮了。
  这个“青黄不接”之时,就是粮价最贵,囤积居奇的粮店,米店假捂盘惜售创造“真紧缺”“还会涨”的市场情绪,一边拉抬一边放的“出货期”,是最适合放高利贷的阶段。
  眼看杨白劳家要饿死了,黄世仁就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做笔好生意。
  别说压房压地,压闺女都得借!
  可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现代已经从小农身上“消失”了。
  现代社会,粮价似乎一年四季都是稳定的,一年年都是稳定的平稳上涨。
  但那只是从小农经济下的小农身上消失了,青黄不接的时段性,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南北美订单农业下的农场主那里,依然明显。
  现代的农场主,就是古代的小农,依然在经历着作物“收购价格”的波段性“青黄不接”。
  简单来讲,就是5月大豆收割,收购价最低,一个巴西种植10公顷大豆的农民,亩产200公斤,5月收获大豆3000吨。
  巴西五月大豆收购价格,一袋不到50雷亚尔,吨价只有260美元,3000吨总价78万美元。
  到了七月,吨价就会上升到280美元,到了八月,北美大豆眼看要收割,这就是“青黄不接”之时,整个美洲大豆库存见底。
  此时世界市场豆油与饲料需求一旦攀升,饲料商与加工商就要补购大豆,会造成大豆价格疾速攀升。
  巴西大豆的每吨价格,或许就会一举突破300美元,350美元,400美元。
  可巴西农场主能等到九月的吨价400美元么?
  等不到的。
  五月大豆收割了,小农惜售,想再等等,可二季玉米要开种了,大豆不卖,种玉米的钱哪来?飞机,播种机那都是吃油的,没钱开不动。
  四五月收割的3000吨大豆堆哪里?
  小农是没有仓储设施的,粮储不是一堆就完了的。要翻粮,要降温,要防霉防虫防鼠,小农无力建造粮储设施,等不到这个价格。
  他若在现代锚粮,弄“中联储”,就可以通过为农场主免费提供粮储设施,免费储粮的形式,帮助小农等到这个价格。
  为什么要建粮仓?因为要放积压粮呀,用来存“沉淀资金”。
  李轩是农盲,但不代表他不会做期货大豆,还是场外市场。与扫服装尾单,断码尾货,拿到比厂价更低的纺织品再售一样。
  积压的纺织品就叫“沉淀资金”,扫单就是在激活这笔“沉淀资金”,将其货币化,转化为“资本”。再销售的过程,就是为“积压的纺织品”寻求价值复位,资本获取利润的过程。
  若是从银行贷款扫积压的纺织品,把积压的纺织品用来换积压的飞机,再把积压的飞机租赁给缺飞机的航空公司,用航空公司的租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就叫资本回路,就叫牟其中。
  美洲订单农业下,同样会积累出积压的“尾单”,同样可以做资本回路。
  盖粮仓,就是为了用来“装贷款”,让积压的纺织品自己入库就是了,谁说贷款非要找银行的?谁说借钱要付利息的?
  纽约广场协议,就是德国马克与日元的价值复位协议。就是扫单。由英美资本扫德日银行坏账,不良资产等“沉淀纺织品”,做成资本回路,一个原理。
  很简单的原理,只不过多绕几下,大多能看懂扫服装尾单的人,就只会曰升值贬值了。
  看似虚无的金融,资本的增值,实际就是通过把积压货“货币”化,转化为“资本”,为“货币”寻求价值复位,来实现的。
  五月的巴西大豆就是“积压纺织品”,与小农门前挂的一堆玉米棒子一样,全是露天摆放,装都没地方装,盖粮仓就是为了“装”它的。
  就在巴西滨海与内陆盖些粮仓,根据当地的实时收购价格,小农入库3000吨,就在小农的“中联储”户头,标个二级大豆3000吨,吨价24万雷亚尔。
  期间买种二季玉米的农资,直接按大豆时价卖大豆库存,就可以了。
  “中联储”的会员买农资便宜,团购价,直接在“中联储”的会员界面就能买。
  到了9月,大豆吨价涨到400美元了,看看库存还有多少大豆,3000还剩1000吨?想卖,卖掉就可以了。
  五月与九月大豆一吨差价120美元,小农1000吨不就多赚12万美元么?
  巴西种10公顷地的就是小农中的小农了,美国农民每人还得种80公顷呢。
  有一万个巴西小农来“中联储”免费存粮3000万吨,中联储不就为巴西小农多赚了12亿美元么?
  “中联储”就是义务为小农提供免费仓库,让小农免费存粮。
  嫌弃里约的大豆价格低,小农还可以把自己库存的1000吨大豆,海运到纽约卖掉。扣去海运,检验检疫,关税,港区仓库租赁费,或许在纽约卖掉更赚钱。
  当然,别说3000万吨,“中联储”一粒大豆都不用存,直接就榨成“金龙鱼”摆超市了,存个毛。
  那巴西小农运往纽约的大豆,是怎么回事?那是真的交易数据,只是没有真实交割而已,与黄金商品期货,外汇市场是一样的,一天5万亿美元的交易额是真实的,只是没实际交割而已。
  小农能从折腾来折腾去中赚到钱,账户中就真有钱,多研究多空双方,利好利空基本面,重组并购题材,红筹蓝裤衩的,这回赔了下回赚就是了。
  只不过中间的海运费,关税什么的,就是“中联储”收的印花税了。
  而“中联储”收储3000万吨大豆花了多少钱呢?
  零!
  永不加赋是圣明,弄个永不减赋就压迫了。
  粮库收储开白条多伤农民兄弟的心呀,“中联储”义务为小农提供免费粮库,仁义吧?
  这就叫剪羊毛。
  这就是统治的艺术!
  由于入库是货币计价,所以即便粮库里一粒大豆没有,也不存在挤兑风险。
  至于小农“中联储”账号上的大豆“xxx”吨,当地市场价“yyy”,总价“zzz”,都是真的,只不过大豆不在库里,总价在账号上。
  小农在“中联储”账号上的这个总价“zzz”乘以1万,就是沉淀资金,就是小农为“中联储”提供的无息贷款,就是委托“中联储”代为理财的资金。
  计价货币一旦变更为“魔术币”,就又成了“中联储”发出去的流通货币。
  若要锚粮,现代版的“中联储”就会这么锚,变个魔术,粮库不用有粮,但要让人的眼能看到“真实的库存”,让瞎子心里有数。
  可要在大汉锚粮,李轩就痛苦了。
  不单是无法依托现代金融货币体系与“货币信仰”,仓储物流一塌糊涂能接受,储转输损耗巨大没问题。唯独金融最厌恶的风险,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汉粮价兮去它娘。
  汉十三州粮价波幅之剧烈,一石栗米去年五钱,今年就能万钱。
  司农之薄,治栗之册,在标各州郡县粮产时,会标注丰收,歉收,蝗涝旱,饥馑,饥荒,大饥,人相食等各种情况。
  去年亩产十石的良田,今年涝一大,亩产就不过石了。一旱,蝗一来,就歉收,绝收了。
  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就是汉的常平仓,太仓与甘泉仓那样的大粮仓也有。可常平仓已废,除司隶外,大多粮仓在河套,幽州等边郡地方。
  交通,路面情况,车辆载具放在这里,一郡遭灾,若是洪涝,连临郡的粮都输不过去。
  一州遭灾,邻州仓廪充盈?没用,官仓账面储备是账面,仓里实际有多少粮,是另外一回事。
  上官来检查,把豪族家的米粮堆满官仓。上官走了,官仓里的粮,也挥一挥衣袖,古德拜。
  本州官场官官相隐,相互拆借“展览粮”,让地方豪族帮着遮掩可以。可不会朝遭灾的临州变“食用粮”呀,那变过去变不回来了。
  加上路运转输困难,损耗巨大。有个风吹草动,成州成郡的粮价,就会剧烈波动。
  一个不大的人祸天灾,就得标注一笔“人相食”。
  李轩之所以要先锚粮,就是要通过“中联储”,把州粮仓,郡粮库,县结转库,干湿库的节点建起来,以州郡县各等级公路相连,连成一张拓扑网。
  主干网上的每一个节点,呈星状散开,成为城市内与县下的毛细血管,用毛细血管上小粮站,再覆盖。
  这一网络的建成,将有效确保北盟的粮食安全。
  在巩固网络覆盖区支配权的同时,惠泽被这一网络辐射的城乡百姓。
  锚粮的第二个原因,是要让商德与农德并联。
  通过货币与粮食对冲,让货币通过粮食来寻求价值复位,从而提升农人的社会地位。
  恰如美元锚石油,从而让部落的土著,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狗大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