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宋帝江山> 宋帝江山_156

宋帝江山_156

  萧山派出去的奸细活动频繁,有的被完颜亮抓住,有的却弄回了消息。眨眼间一年过去,又到盛夏,这日萧山正在查看这个月的练兵记录的时候,忽然收到消息,抓到了可疑的奸细!
  这些天因为萧山查的严,本着宁可错伤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他已经处理过十多个奸细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萧山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只是命人带进来。
  被带到营中的人和往常一样,双手被缚,头上罩了头罩,萧山抬头看了一眼,只见来人是两个,一个五大三粗,身材彪悍,皮肤黝黑,是个中年汉子,另外一个却只有十三四岁,虽然长的高,却因为在发育期,显得有些单薄。
  萧山照例问道:“叫什么名字,过来做什么?”
  那个中年汉子却答非所问,虽然头上带着头罩,但声音却有两分熟悉:“萧山,你是不是就是那个秦家油铺的萧山?”
  萧山的身世并不是什么秘密,知道的人也多,萧山不以为意:“是!”
  那个中年汉子便激动起来,语调也变了:“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张志雄啊!”
  萧山开始努力的回忆,名字有点熟,声音也有点熟,但张志雄是谁?
  张志雄身边的少年有些不太高兴的开口:“张大哥,跟他废话这么多干什么,还以为南边有英雄,原来是个连人都不敢见的懦夫!”
  萧山并没有被少年的话说激怒,他只是挥了挥手,营中侍立在两旁的士兵便上前,将张志雄的头罩摘了下来。
  萧山一看到张志雄的脸,就登时呆住了,张志雄咧着嘴朝萧山呵呵的笑。
  两人对视了三秒钟,萧山从椅子上跳起来,冲到张志雄面前,摇着他的肩膀:“三哥!是你!”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萧山年幼的时候在京城油铺里所认识的油铺中的伙计张三!当年张三离开临安北上,渡江之后就再也没有半点音讯,临走的时候两人商量名字,张三改名张志雄,现在故人突然出现在这里,萧山心中激动不已,忙上前给他松绑,又请他坐下,招呼人看茶。
  萧山营中的侍卫一见状,就知道自己抓了萧统制的朋友,便也上前,七手八脚将跟着张志雄一同前来的那个少年松开。
  那少年松绑后却并不坐,只是四处张望查看,脸上一股勃勃英气。
  萧山指着那少年问道:“三哥,这是……你儿子?”
  张志雄哈哈大笑起来:“我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儿子?这位是我新认识的小朋友,我在江北山东一带占山为王,趁机杀些金人出气,有一次下山遇到这个小朋友,他说听闻我的名声,要跟我上山。他在山上住了两个月后,我们就听说了建康府的统制叫做萧山,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就过来瞧瞧,果然是你啊!”
  萧山和张志雄握手而笑,张志雄招呼那个少年:“来,过来,我给你介绍认识一下,这一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萧山。”那少年就对着萧山上下打量。
  张志雄又指着那少年道:“他的祖父辛赞,现在是开封府的知府。”
  萧山脸色微变,开封府现在是金人的地盘,开封府的知府,那不就是金人的官吏么?而且看起来官职还不小,这个少年恐怕是有些猫腻。
  张志雄却没有察觉到萧山心中所想,接着说:“他的祖父虽然是金朝的官,但这个小朋友却志向不凡,想要回复河山,是个好样的!”
  萧山朝着那个少年看去,与此同时,少年也在打量萧山。
  萧山开口:“这位小朋友怎么称呼?”
  少年昂首挺胸:“在下姓辛,名弃疾,见过萧统制。”
  萧山在心中默默的念了一边少年的名字——辛弃疾,辛弃疾!!
  这可是萧山在小学就知道的名人了,小时候考试他的诗词可是不少,萧山随口就能背上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歪着脑袋看萧山,隔了一会儿说:“你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倒是不错,可你这么年轻,哪里来的白头发?词不达意。”
  萧山哈哈大笑起来,今天一下来来了两个朋友,实在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他当即设宴款待,只不过他平时和士兵同吃同住,用度都是一样,现在来了客人,款待也拿不出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打来的野兔,江里钓起来的鱼,以及一些白菜地瓜之类的时蔬。
  萧山和张志雄叙说别情,吃的不算多,辛弃疾时不时插嘴,听到萧山干掉秦桧的时候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往嘴巴里塞兔腿,十分爽快。
  等到酒席撤去的时候,张志雄才说:“这次前来,可不单单是认亲,我们在金国,打探到了一些消息,所以赶着过来报信的。”萧山的探子也打探到了一些金国的异动,这说起来都是机密的事情了,萧山看了辛弃疾一眼,虽然这个人历史上大大有名,可现在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害怕他口风不紧,泄露了出去。
  张志雄看到了萧山的眼神,道:“这也是我这次带他来的目的,有些消息还是他打探来的。”
  萧山正色道:“请讲。”
  张志雄叹了口气,看了辛弃疾一眼,辛弃疾就开口将自己得到的消息缓缓的说了出来。他的祖父是开封府的知府,能够知道的也比萧山派去的探子要知道的多一些。
  原来完颜亮近日下令征调全国各地的所有工匠,大造战船,以增强金朝一直处于劣势的水师;并且规定各路猛安谋克凡25岁以上50岁一下男子,一律编入军籍;督促各路总兵府制造兵器,其费用分摊百姓承担;并且强行预征五年的赋税,充作军用。
  还着令辛赞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似乎是有意将开封定位新都。按照开封宫殿修建的工期,秋九月就会完工,完颜亮必然迁都南下。
  这一次完颜亮挑选了对金兵作战有利的时间动手,恐怕是要决心南下了。
  萧山在张志雄这里,又印证了自己所得到的消息,他掰着指头算了算,历史上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赵瑗已经三十六岁,现在看这架势,似乎又有一些什么东西被自己的蝴蝶翅膀扇的乱七八糟了。
  萧山所不知的是,完颜亮自从上次在襄阳吃了大亏之后,回去便咬牙切齿外加心惊胆颤,派人多方进入襄阳城打探,虽然没有弄到什么机密,却也知道了那些杀伤自己厉害的武器,是萧山临时赶制的。
  这个临时赶制四个字,让完颜亮彻夜难眠。临时赶造就这么厉害,如果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岂不是自己要江山不保?
  完颜亮坐不住了,先前的试探性攻击激起了他彻底动手的欲望,越快动手越好!
  萧山和张志雄辛弃疾说完,又问他们准备怎么办,张志雄现在占山为王,队伍有两三千之众,可谓声势浩大。张志雄的意思是自己回去,等到打起来的时候,自己带人联络中原各处义军,骚扰完颜亮的后方。
  萧山觉得这个做法倒是很不错,张志雄在萧山这里呆了三天之后便要回去,因为对方有正事要办,自己也不变过于挽留,他只是邀请辛弃疾多玩儿两天。这个少年豪爽大方,又雄心勃勃,很对自己的胃口。
  岂料辛弃疾听说张志雄要回去,也要跟着一起回去:“我要跟张大哥走,他去哪里我去哪里!”
  张志雄伸手摸了摸辛弃疾的脑袋,对萧山道:“他这次跟我出来的也够久了,他家的大人恐怕要四处去找他,弃疾年纪小,不便离家太久。”
  萧山便命人送两人过江,回头又给赵瑗写信,并且也写上了自己的推测:“若无意外,今年秋天,完颜亮恐怕要大举南下,陛下当早做准备。”
  赵瑗收到萧山的信后,亦从其它的将领和前去金国的使臣那里,收到了这个消息,完颜亮南下只是时间问题,而自己则应该及早备战,给他一个迎头痛击。
  赵瑗在一天早朝的时候,和众臣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历代南朝,建都之处都选择建康,不仅因为其是军事经济重城,还因为其攻防一体的独特优势,并且靠近前线,更够对前线的战况做出迅速的反应。是当恢复中原的意思。而临安地处南边,靠近出海口,建都于此纯粹是赵构为了逃跑方便。现在完颜亮准备南侵,并且想要迁都靠近前线的开封,自己也有意前去建康驻跸,金人不灭,誓不归还。
  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特别是恢复官职,现任枢密使,已经五十多岁的张浚更是大力支持。有人赞同就必然会有人反对,赵构听说赵瑗居然要在金国还没动的时候想要迁都建康,肺都快急肿了。
  赵瑗前去建康,必然会带走大臣和军队,那自己在临安岂不是危险?如果自己跟他一起去建康,想都别想,更加危险!
  和赵构意见其它大臣并不能影响赵瑗的决定,但有一个人,却让赵瑗觉得非常为难。
  反对赵瑗迁都的人中,史浩是反对的最激烈的,比赵构还要激烈:“陛下若迁都建康,就无退路,前年太上官家御驾亲征,沿路花费巨大,亏空到现在才勉强补上。且建康宫殿简陋,众臣前去住在何处?重新修建还是住在府衙?陛下前去建康,大军驻跸,太上官家搬是不搬?若搬又是一大笔话费,不搬的话,也要派兵守临安。若是不派兵,完颜亮直破临安,太上官家,太后,太皇太后又该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让赵瑗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坚持不松口,并且已经派张浚先去建康府,腾出一些房屋和住处了。
  赵构见劝说没用,急的跳脚骂也没用,连赵瑗平时尊敬的丞相史浩劝说都不能改变赵瑗的心意,急的天天在家里怒骂。
  病急乱投医之中,赵构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一个人或许能够劝动赵瑗改变主意。他当即亲自写信,洋洋洒洒十几页,命人快马加鞭给萧山送去。
  萧山接到赵构的信时候,实在是纳闷的很,他在建康,并不太清楚临安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构的十几页信,翻来覆去都是在讲述当年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对萧山怎么照顾,现在又对萧山如何思念。有些用词肉麻至极,搞的萧山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十几页信纸下来,赵构对自己的上述内容总结:“马上回京一趟,一个人回来,越快越好,再不回来就要出大事了!”
  萧山莫名其妙,但最近也有些事情要跟赵瑗商量,两人老是写信并不太方便,于是便上了一封折子,恳请能够让自己回京一趟。
  折子马上就批复了下来,萧山将自己手上的事情交给副统制打理,自己一骑回京。
  他本来是准备回来先见赵瑗,岂料他的马刚到城门口,便被赵构截了去。
  赵构麟德宫的太监四五个都在城门外等候萧山,一见他来便拥了上来:“萧统制,太上官家等你多时了。早已备好酒菜,日日盼望。”
  萧山这些天总算是听到了些风声,知道赵瑗准备迁都建康,他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高兴,赵瑗迁都建康,就意味着自己每天都能够见到他了。但随即细细一想,又觉得有很多不妥,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赵构半路把自己截了过去,竟然是说这件事情。
  赵构这两年只顾自己享受,也不管那些烦心的朝政,儿子又三天两头的过来问安陪伴,生活过得非常滋润,比他在皇帝位上看起来年轻了不少。
  萧山开门见山:“太上官家诏臣前来,不知有何事要交代?”
  赵构叹了一口气,拉过萧山的手做亲热状:“老朽是有件事情,想让你去做。他一向最听你的劝,老朽想来想去,也只有你才能够劝动他了。”
  萧山被赵构的亲热搞的有些不能适应:“太上官家想让臣劝说陛下做什么事情?”
  赵构摇头:“是不要做什么事情,你在建康也去了一年了,应该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官家想要建都建康,简直是异想天开!”
  萧山道:“现在的确不是很适合,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完颜亮一旦打来,建康也太危险了。”
  赵构听到萧山这番话,简直就像是见到了知己一般,用力的拍着萧山的肩膀:“正平,劝说官家这件事情,就交在你身上了!办好这件事,老朽必有重赏!”
  萧山背后冒出冷汗,赵构也不再留他,亲自派人送他前去皇宫。
  萧山走在路上的时候,心就开始有些不规则的跳了起来,整整一年,没有见过赵瑗了。这一年,他有没有变化,是胖了还是受了,过的开不开心呢?
  萧山等在赵瑗办公的崇政殿外,有小太监进去通传。
  片刻之后,里面便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着建康统制官,四品忠武将军萧山觐见!
  作者有话要说:嗷,我又回来了~乃们对于虫子的评论太有爱了,决定不改这个虫了~
  111、野炮
  片刻之后,里面便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着建康统制官四品忠武将军萧山觐见!”
  萧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走入殿中,向赵瑗躬身行礼:“臣见过陛下。”
  上面的人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语调平稳:“平身。”
  萧山缓缓抬起自己的头,朝着坐在龙椅上的赵瑗看去。对方穿的是皇帝常朝所用的通天冠绛纱袍。黑色的帽子上缀着青白色的串珠,帽边的两根带子柔顺的垂下,黄色玉石所做的耳听正在他的耳边轻轻的晃动。红色的纱袍上用金线绣着云龙的图案,白色的中衣领子将他的脖子围住,映衬得他的面色白皙红润。赵瑗的双眼平视着萧山,嘴角微微翘起,雍容华贵之极。
  这副打扮萧山从未见过,红袍穿在有些男人身上,未免显得有些女气,或者穿在一些彪形大汉身上,有些滑稽可笑,但用在赵瑗身上,却是妥帖适合不过。他一时之间看呆了,眼睛都忘记眨了。
  赵瑗从御座上站起,对着萧山微笑:“朕有一年没见你了,萧卿风采依旧。”
  萧山亦笑了起来,尽管知道他下面说的话会被起居郎记录下来,但还是笑道:“臣倒是常常见到陛下,只不过梦中的人和面前的人比起来,逊色不少。”
  赵瑗的脸上微微的红了红,在萧山面前五步开外的位置停下:“这次回来多留些日子再走,朕有很多话想跟你说。”
  萧山躬身:“臣遵旨。但凡陛下有令,臣不敢不从。”
  赵瑗的眼中滑过一丝狡黠的神色,一向沉稳的他稍有这种表情,看的萧山心中一阵狂跳,呼吸也有些急促了起来。
  赵瑗便问萧山这一年来的情况,因为旁边有人跟着,萧山也只是说些军中的情况,只是讨论公事,可一双眼睛却好似长了根一样一直落在赵瑗身上。
  赵瑗将今日尚未批阅完的折子丢开,邀请萧山前去游园,皇宫并不大,也没什么好逛的,赵瑗便换了一套常服,策马和萧山并肩而行,前去西湖边的聚景园。萧山看见赵瑗案头的折子都堆得和小山似的,很担心他这么跟自己出去一天,回来后要忙到半夜,便道:“陛下似乎还有公务尚未处理完,臣也不急在一时,等一等无妨的。”
  赵瑗微微扬了扬眉:“这些事情每天都很多,日日如此。萧卿可不是每天都能在朕身边。”
  萧山也就知情识趣的不再多说,随着赵瑗一起出行。
  虽说是微服出巡,但两人身后的侍卫太监还是跟了一大群,起居郎倒是没有跟来,只是记录了:上幸聚景园,忠武将军萧山作陪。
  一行人从城中南边的清波门而出,门外就是西园南门,内有会芳殿、瀛春堂、揽远堂、芳华亭等近二十座殿堂亭榭,萧山见到亭宇的匾额都是赵瑗提的字,便笑道:“陛下还有心情做这些?”
  赵瑗笑了笑:“太上皇喜欢过来,便让人将这里重新整饰了一翻,朕平时来到来的少。”
  萧山步入园中,只见垂柳依依,鲜花绕堤,开凿了人工河道,引西湖之水入内,树下芳草鲜美,河道上还有两座石桥,幽静之中,又带着生气。
  偶尔有太监宫女路过,便朝着赵瑗曲膝行礼,赵瑗今天看起来心情非常好,拉着萧山观花玩水,笑语晏晏。萧山觉得这个时候不该说煞风景的话,却没想到赵瑗自己提出来了:“此处虽美,但朕却想去建康。”
  萧山不得不煞风景的道:“今日臣刚回京,就被太上官家叫了去,也说到此事。”
  赵瑗笑嘻嘻的看着萧山:“朕知道他说些什么,不过萧卿肯定不会反对的,是么?”
  萧山道:“臣和太上官家一个意思,陛下现在去建康,恐怕不是什么好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