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节

  显然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想法,看向此人的表情明显有些变化。
  但此人似乎丝毫不知,一心一意等着祝英台点评。只是祝英台确实被他这一大串震撼住了,一时没有开口。
  “李兄,既然是《子夜歌》,又有这么多吴语,你就该用吴语来唱才是。”一旁的袁为之见气氛有些紧张,突然开口结尾:“而且英台年纪小,你这又是“芳香”,又是“玉指”、“美目”的,他怕是听不懂。”
  这话就有些狭促之意了,于是一时间,众人哄堂大笑。
  祝英台没有跟着笑,她怕他们一群人说着说着就替她做媒。
  “好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好在事情没有按祝英台担心的这么发展,原本坐在廊下并没有出声的一人高声斥道:
  “你竟敢讹称这诗是你写的!”
  那做出《子夜歌》的人脸色一白,而后坚决地否认:“你血口喷人!”
  “这首《子夜歌》是晋朝一女郎‘子夜’所作。她一腔爱意却未得到良人,于是做此怨诗,世上知道的人虽少,但也不是没人听过。”
  那青年冷笑着。
  “昔年传王轲府中有鬼魂吟唱此曲,遂无人敢再提,渐渐失传。”
  “你是何人,居然这样污蔑与我!”
  方奉脸色又红又白。
  “他乃刘宋中书舍人东海鲍照之后,鲍涯。”
  噗。
  袁为之是他的引见人,伸手一指:“他的先人鲍参军乃是乐府大家,家学渊源尚在我等之上,他既然说这诗不是你写的,那必定就不是你写的。”
  太子虽然宽厚,但素来最恨这种文坛大盗,立刻命人将他押了。
  那边鲍涯向众人拱了拱手,“此诗虽然散轶,但乌衣巷谢家和传出过鬼曲的琅琊王氏应该都有收录……”
  他怕众人不信,又指了指祝英台。
  “何况这位郎君刚刚不愿为他点评,又蹙眉不语,显然也是因为如此。”
  祝英台一愣,没反应过来。
  那方奉本就是想借着这偶尔得来的《子夜歌》博得太子注意的,而太子身边多得是能让人说实话的人,没一会儿,此人就对讹称此诗为自己所做之诗供认不讳。
  “怎么有这么蠢的人,行骗到太子面前了。”
  一群文士见了这样的闹剧,纷纷窃窃私语。
  刚刚没有点评的祝英台,虽然年纪轻轻,在众人眼里却也变得越发高深莫测起来。
  “好险,这样一来,这么长的乐府诗应该不用抄了吧?”
  祝英台在心里松了口气。
  “虽然被这俗人坏了心情,但这《子夜歌》却不错……”
  她正这么想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太子却向她递过一个眼色,“祝小郎,将此诗记下。”
  记,记下……
  就在她挣扎着要承认自己没记住时,萧统已经闭上眼,将刚刚那人吟诵过的《子夜歌》背了出来。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听闻殿下记忆超群,过目不忘,想不到竟然过耳亦不忘!”祝英台旁站着的鲍涯激动道:“殿下,您背的一字未错!”
  在这没有百度没有电脑没有印刷本没有录音笔的年代,一个人记忆力超群,那真是老天爷给的最好技能了!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抄书。
  混入学霸队伍里的祝英台,一边压力山大地同步抄写着萧统背出的诗,一边在心中第一万次腹诽自己一个工科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地步。
  这时代太子有异于常人之处,大多昭示着天命所归,鲍涯的激动成功掀起了又一轮追捧的热潮,祝英台素来对这种场合不怎么适应,抄完那首《子夜歌》就到一边去了。
  没一会儿,同样闲散的袁为之也摸到了她这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酒壶喝了一口,露出怡然自得地表情。
  看着那熟悉的酒壶样式,祝英台不由得多瞟了两眼。
  “想要?裴家新出的‘春露’,要不要尝尝?”
  袁为之将酒壶递了过来。
  见祝英台摇头,他又劝道:“这酒不像烧春,口味清淡,你喝喝看。”
  她还能不知道这酒酒味清淡?她闻着这味儿都快吐了好吗。
  袁为之发现祝英台确实是不感兴趣,便将那扁扁的方壶又放回了怀中,像是不经意般问她:
  “你知不知道今天为什么来了这么多人,甚至还有许多庶人也被允许入园参加这诗会?”
  “不知道啊。”
  祝英台很诚实地摇头。
  “因为北魏送亲的使团就快入京了。”
  袁为之分享着自己得来的消息。
  “两国来使,历来有‘斗诗’和‘谈玄’的惯例……”
  “太子是国之储君不便下场,这是在找有诗才的能人呢。”
  第305章 天工造物
  “魏国送嫁, 听说带了三百匹好马来, 裴公希望我们能想办法弄到这批马。”
  梁山伯笑着打趣马文才。
  “裴公怎么了, 是要养骑兵了吗?进贡的马要搞到手不容易啊。”
  “他一直想要养一支骑兵, 有时候速度太慢做什么都不方便。”
  马文才皱着眉头, “但是那么点马能做什么?送来的马说不定都是骟过的。”
  两国断了几十年的联系, 别说战马,就连驮货的都用的是驴和骡子。
  蜀地那边倒是产马,可是那小马一直是士族的玩物, 他们不喜欢大马只喜欢这种侏儒马, 导致南方也将马培养的越来越小,这种称为“果下马”的马莫说打仗, 就连载的人稍微重一点都走不起来。
  皇帝曾举全国之力建起过一支骑兵队伍, 谓之“白袍队”, 连带后勤加照顾马匹的马奴、侍从,也不过才万人, 马则有六千多匹。
  这已经是当时梁国最能打的骑兵部队了。
  这支骑兵前期时还发挥过一些作用,后来皇帝攻打北魏喜欢用水军,这支白袍队就彻底没落, 听说编制已经只剩六千余人,马更少,连两千匹都没有了。
  裴公到京中后曾打听过这支白袍队的事情,想要从白袍队的马场里弄到一些马, 结果回来后直摇头, 说那些马被养的和猪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便停止了这样的念头。
  养兵贵,养骑兵更贵,一个骑兵至少有两到三匹马换乘保持马力,听说北魏那边的精锐骑兵一骑四马,哪怕再怎么精打细算,这匹马也装备不了一百五十个骑兵。
  这些骑兵做斥候或奇兵还可以,可也不成气候。
  “裴公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设法谋取就是。”
  梁山伯已经不似过去那般谨小慎微,显然这一年来在御史台的历练让他有了不少底气和自信。
  “我怕二皇子要伸手。”
  马文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最近他动作越来越多,对我的忍耐也越来越低。我一直和他虚与委蛇,但毕竟不是一条路上的人,撕破脸是迟早的事。”
  自从糖方没有让二皇子如愿后,后者这一年来数次对他刁难,连带着傅歧也受到不少牵连。
  要不是裴公入京,宣告了他和自己的师徒关系,情况怕是更棘手。
  裴公和马文才合作以后,原本就富甲一方的裴家庄现在已经变成了让不少朝中人忌惮的势力。
  那些铁已经被秘密地铸成了钱,并在被朝廷发现之前成功的换成了粮草和土地,马文才现在也有了一座自己的庄园,就在离建康不远的丹阳,是从徐家手中买来的。
  他和祝英台大部分研究都被移到了那个庄园里,祝英台成功制作出的东西会在那里被快速复制,然后借由裴家的路子传播开来。
  现在的流程是祝英台(研发)、马文才(统筹并组织生产)、裴家(铺设渠道并销售),整个裴家客店下方的地窖已经被挖开,改造成了各种实验室,用于平时的研究。
  因为这样的关系,裴家客店很少接待外客,只作为裴公和裴家人在京中的落脚点,能入住店里的也大多是和裴家或和生意有关系的人。
  有了钱,裴家的游侠儿们很多为了生活由暗转明成为了护卫,偶尔有些人委托裴家做什么事情也会来找这家客店,在祝英台眼里,裴家已经俨然有了后世雇佣兵的雏形,这间客店也越来越像游戏里的任务酒馆。
  这一次魏国送嫁队伍和梁国使臣一起进入梁国国境,边境的军队不方便进入北魏接应,便是请了裴家的护卫私兵以商队的名义去接应的。
  两国相交没有小事,裴公怕节外生枝亲自带队去的北方,如今送了信回来,似乎是看上队伍里的马了。
  马文才现在已经是皇帝御用的文书,相当于当年陈庆之的位置。
  按理说作为皇帝的文书应该权势日重,可皇帝萧衍这几年崇佛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不但朝政大部分是太子和几位皇子在处理,就连奏折看的都少了,只在最后做决断。
  马文才这个秘书郎在同泰寺陪伴皇帝的时间比在台城里还长,说起来是秘书,实际上倒有些像是随从。
  倒是梁山伯到了御史台后节节攀升,从监察御史做起,现在已经升到了侍御使,开始有了纠举百官和承诏的资格。
  他和临川王府有过节,御史台里一半人恨不得早日扳倒萧宏这个大毒瘤,一半则畏惧他的势力避之不及,梁山伯升的这么快也是和此有关,现在和临川王府有关的案子都是他在调查和处理。
  这一年多来,临川王府上下都恨极了这位“裴山”,梁山伯遭到的大小刺杀不下二十次,谈起这位“白面御史”都恨之入骨。
  只是毕竟他在外面名义上是“裴家庶子”,出入有裴家游侠照应,才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
  也因为他不惧明枪暗箭,做人做事也滴水不漏,越发受到御史台几位长官的器重。
  裴公是马文才的老师,裴山又是名义上的裴家子弟,两人有所来往便没有多少人意外。
  梁山伯在外面很注意维持来往的分寸,是以人人都知道他和马文才是朋友,却不知道是过命的交情。
  傅歧现在已经出仕了,在尚书台任金部郎,金部是管理库藏出纳、京中市集、宫市交易的,但和刘宋时不同,金部已经不受重视很久了,说是管理库藏出纳和集市交易,其实现在也就发发宫人、官奴的衣衫,偶尔将宫中储存的陈米旧布之类的东西卖出去。
  按傅歧的话说,就是无聊到蛋疼。
  唯一的好处是陈霸先的油库也归傅歧的金部管,油这种东西不能久存,陈霸先就倒卖起库油来补贴家用。
  有了钱上下打点,又靠傅歧的路子和裴家弟子的身份做倚仗,陈霸先迅速拉起了一帮小弟,从一开始的倒卖库油到倒卖宫中库藏,再到后来帮马文才推开新鲜玩意儿的市场,现在也算在京中说得上话的人物。
  “话说回来,北魏和亲的公主已经快到扬州了,你那些烧春说不定能卖掉。”
  梁山伯笑着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