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哇,你这是默认了呀!喜欢你的女孩子漂不漂亮?”
眼看着八卦朝着不可控的趋势发展,严晓冬拉了拉丁霄霄的衣袖,把话题扭回来:“美国的高中是不是非常开放?电视里一样?”
“部分学生是的,但并非全部。”
……
凡此种种问题,不一而足。
李知行有问必答,对同学们态度亲切。毕竟,实验班上的大部分同学也是他高一时的同学,做了高一一年同学后,大家都熟悉了,自然没什么可拘束的。
宣州实验一中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着名中学,就读于此的学生统统非常优秀,是从全市和临近县市招收而来。唐宓就是以宣州临近的嘉台县中考第一的分数进入了这所著名的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的。
实验班是宣州实验中学最好的班级,高二文理科分班之后,实验班的少部分同学分流到了文科实验班去,大部分人还留在理科班,因此,班级的结构和李知行走时相差不大。李知行高一时在班上甚至年级里已经颇有一呼百应的效果,现在离开一年后再回来,依然声势不减。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永远的风云人物。
唐宓不再听他们说些什么,只认真地俯首做题,连头都懒得抬起来。
卢明远顺手翻着下节课的课本,侧过头去盯着唐宓的侧脸半晌,再次觉得,她“冰雪美人”的外号果然不是白叫的。
“我发现,你与李知行的关系和传言一样,真的很差啊。”
唐宓继续算着题,抽空看了卢明远一眼。她其实不太喜欢听到有人和她谈论李知行的
————————
3博客。
————————
事情,从来都是冷淡应对,可卢明远生得憨厚,模样如此真诚,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
“什么传言?”
“我听他们说过,你和李知行的关系非常差,高一时有人撞见你们吵架。”
唐宓说:“算不上。”
卢明远是本年级最有名的励志人物。他高中入学时成绩平平,进入平行班,但随后猛然然开了窍,成绩宛如坐了火箭直冲云霄,高二时就成功进入了实验班,然后又因为热心和组织能力出色,高三一开学就当上了实验班的班长。
卢明远和唐宓同班一年,打交道不多,彼时两人座位相距甚远,她也并未担任任何班委职务,而且,她高一入校后就参加了数学竞赛班,整个高一高二阶段,从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到晚自习阶段,都不在班上,总在竞赛班学习数学。除了她的几位舍友,其他人难得和她说上话。
唐宓的“高冷”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容貌出色气质如冰雪,二则是她优秀的成绩,即便在这所全都是尖子生的重点中学,她也是非常出挑的,毕竟,能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并且获得二等奖的女生,全省都找不出几人。
“不过……你和李知行,好像是亲戚?”
唐宓这下子真的愣住了,侧过头盯着卢明远的眼睛。
“亲戚?这是谁说的?”
卢明远被她如冰如雪的目光看得半边身子一麻,随后才说:“我昨天送作业去教师办公室,听到有位老师提了一下,说你们好像是亲戚?”
唐宓沉默了半晌,摇了摇头。
“我和他没有关系。你怎么会觉得,我和李知行是亲戚?”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毕竟……”
卢明远觉得有些尴尬,没再说下去。
唐宓完全知道他的想法,她并不介意他朝着这个方向理解。卢明远作为班长,知道很多普通学生不知道的事情,有所猜测也是很正常。
毕竟,她是贫困生,贫困到学校免了她全部的学杂费,每个月再给她八百块的生活补助。而李知行的出身非常好,虽然同学们都不清楚他家的底细,但大家都是聪明的学生,怎么也能从他不用本地的中考成绩就直接进入宣州实验中学、平时的谈吐、老师对他的态度和八卦传闻中窥得一二真谛。
李知行回校半天之后,带回来的新鲜感也慢慢消散,下午之后,班上不再有人围着他问这问,唐宓身边也安静下来。
高三之后,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就从课外活动变成了自习,整整四节课之后,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早就饥肠辘辘,在下课铃响之后,同学们如放出囚牢的小鸟一样,一拥而出,离开教室去吃晚饭,只有唐宓留在教室里做英语模拟卷——她总是选择比其他同学更晚的时间去食堂。
夕阳西下,斜照落在教室中,伏案做题时,她感觉有人挡住了夕阳,抬起头来一看,李知行站在她座位旁的走道上,却并没有落座,只斜靠着木桌,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唐宓实在提不起精神和他招呼,又低下头去,一心一意啃着自己的英语模拟卷。
李知行看到唐宓正以飞快的速度往试卷上填写答案,她雪白纤细的十指握着黑色的中性笔,对比十分鲜明,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
“这道题选错了。”
李知行宛如老师指点学生样,伸出手,在卷子上一点。
“应该选c,in need of。这道题四个短语都是对的,但是只有in need of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唐宓终于抬起头,略带惊讶地看了他一眼。
“是吗?”
李知行说:原句的意思是,给需要的人以帮助。”
唐宓“啊”了一声,再仔仔细细看了一下原句,李知行说得没错,的确是自己看错了题意。她划掉了错误的答案,写上正确的,同时钩上了错题的题号。
“谢谢。”
以英语问题切入,这就算是谈话的开端了。
李知行说:“你周末有没有时间?”
“没有。”
“姑父让你去找他谈谈。”
“没时间。”
李知行说这话之前就知道他绝对会在唐宓面前碰壁,他也不在意,继续说下去:既然如此,有一件事,姑父托我问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