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节

  叶秋桐和他们聊天,知道两家村办企业都已经注册好了,厂址也选好了,目前在做征地和三通一平工作,估计新年下半年就能正式投产,到时候,村里没出村打工的中老年人,都能有个地方赚点外快。
  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以后,能给村民的实惠和福利就多了。到时候,康滔打算把村里泥泞的机耕路用水泥铺起来,再把通往县城的土路,改造成柏油路,村民们以后出行就方便了。
  光是这两条,就要花上百万,如果放在过去,康滔也只能想想而已,现在有了村办企业,还有了叶秋桐的包销承诺,美梦很快就能实现了。康滔充满激情地说,要让后山村三年变一个样子。
  叶秋桐觉得自己这条曲线救国的办法还是挺好用的,也行得通,听到康滔这么说,也挺高兴的。
  林镇长他们也就是过年来慰问拜访乡贤的意思,坐了一个小时就告辞走了。
  叶秋桐和康滔把林镇长他们送到村口,在回来的路上,叶秋桐看到村办小学一片破败,屋顶上还露了一个大洞,不禁问康滔:
  “康支书,这是怎么回事?”
  “哦,前几天突然起龙卷风,把小学屋顶吹坏了,还好放寒假了,孩子们没事,真是庆幸。”康滔说完,又发愁道,“别看只是吹了个洞,我让泥瓦工去看了,他们说上面的木梁全朽了,如果要修,最好整个屋顶换掉,不然怕也撑不了多久,春天再下几场雨,还会继续往下塌。”
  叶秋桐记得这青砖瓦顶的小学是建国后修建的了,她和迟生都是在这里上学的,没想到至今还在用。
  叶秋桐沉吟了下道:“这样吧,村里再选个地方,开阔一些,要有运动场地的,我出钱,你们把学校建起来。”
  康滔闻言,喜出望外,但是随后又道:“秋桐,要建一所小学,得花好多钱呢,修修补补还能凑合着用,要不你出个修补屋顶的钱就可以了吧?”
  康滔的话很实在,没有吃大户的意思,还想着帮她省钱,叶秋桐听了挺感动的,笑道:
  “这里也是我的母校了,要不是在这里上学识字,我也不可能走出去呀!今天就是我回报母校的时候了,康支书,你放心吧,办一所学校的钱我还是有的。你只管选址,让人来设计图纸,一应费用我会全出的,运动场地也要修起来。”
  叶秋桐知道,再过十几年,由于生源数的减少,不少村办小学就会撤并,几所学校并作一所,上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要到外村上学的,还得寄宿。不寄宿就得天天来回接,家长根本没办法做到。农村也没有发达的公交系统,上学远,家长又没法接的话,只能靠双腿走了,才有了后来的“冰花”小男孩的新闻图片……
  叶秋桐决心,要办就办高标准的小学,不光教室要充足,预留未来的发展空间,还要有达标的住宿条件,完备的运动设施。
  这样以后村办小学撤并时,后山村小学的条件最好,自然不会被撤掉。如此一来,后山村的孩子就能不出村上小学了。
  只是现在大家都不能预料到小学会撤并的事情,叶秋桐要建这么大的小学,让康滔难以理解,连连说浪费了。
  不过,叶秋桐坚持说要按她的标准来建,并且说等村里选址好了,她让新恒地产派设计师来设计。
  康滔最后屈服了,能建全县最大的农村小学,他这个支书面上也有光,但是听到叶秋桐说不肯显名,他又不理解。
  在农村里,造桥修路,无非就是想显名于世,到时候总要立个石碑,在石碑上打上捐资兴建者的芳名,以百传流传。怎么到叶秋桐这里就不按常理办事了呢?
  “康支书,只要大家得到实惠就行了,名声什么的,不是我追求的。”叶秋桐解释道。
  正文 第九百八十七章大龄男青年
  康滔还挺不好意思的,觉得这样叶秋桐白白出钱,什么都没落着,太亏了。
  叶秋桐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她说:“如果你非要我显名,我就不捐了。”
  话说到这份上,康滔只好消停了。
  于是,村办小学的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叶秋桐回头又给了村办小学一个福利,当晚,她拿了五万元钱到康滔家,让他给村办小学的孩子们买些课外书和作业本铅笔什么的,另外,再给小学的老师们每个月多加二百元的福利,并且承诺这项政策会一直执行下去,什么时候钱不够了,让康滔打电话给她,她随时转来。
  现在经过几次调资,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从原来几十元,到现在一百多元,但是物价也随之飞涨,原来一块多一点能买到一斤猪肉,现在要两块五左右了;中华烟两块钱一条,现在要四十块了……
  但是收入水平整个社会不象以前那么平均了,做个体户的一个月几千上万都有可能,有人光卖菜一个月就能赚八千九;而土里刨食的农民一年交了征购粮、农业税,到手剩下的可能还不足千元;但是国企的领导可以领到两千多元的工资……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初显。
  教师就是这分化群体中属于贫寒的一类,工资低,任务重,还因为师资不足,许多村办小学聘用了民办教师来上课,没有正式编制,一个月只有七十多块钱的工资……
  老师不富足,怎么能安心教学?
  叶秋桐早就了解到,现在后山村小学老师正式编制的加上校长是三个,其它七个老师都是民办没有编制的,就是这十个老师,撑起了后山村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二百元一个月,还不够现在有些人豪吃一顿,不够一个土豪在歌舞厅里“全上”一次花篮。
  但是在农村多了这二百块钱,老师的生活水准就能大变样。
  康滔看着厚厚一迭的钱,心情特别激动,道:“咱们村的老师都很朴实,不过工资太低是个缺陷,过去他们上完课,还得回家兼种地,开荒种水果才能养活一家人。
  现在好了,每个月多个二百块钱,能解决不少事,他们也能更专心教学,我回头就和他们提要求去,每年都要争取有人给我考上县一中。他们有了钱要还教不好,有的是想调过来教书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叶秋桐虽然不是什么伟人,但却知道知识真的能改命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老师能把精力都投入教书育人,后山村不知道又会走出多少人材。叶秋桐突然特别期待,她笑着道:
  “被你一提醒,我还打算再成立一个奖学奖教基金会。以后老师和孩子出了成绩,都大大有奖。”
  “秋桐,这花销也太大了,你真的不想树碑立传?”康滔真想不透叶秋桐这个人了。
  “咱们村多出些人材是好事。”
  叶秋桐微微一笑,不再解释。如果不是这个村子收留了她,让她在这里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不会有现在的她了。
  叶秋桐是个感恩的人,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上辈子就算是穷的时候,村里要修路,提倡主动捐款,她也是从牙缝里挤了几百元捐出去。
  现在她发达了,钱对她来说真的只是数字了,抱着这些数字冷冰冰的没有实质的感觉,但是如果捐出去,做公益事业,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这就够了。
  从康滔这出来,叶秋桐又回了趟娘家,钱秀花正捶着腰,说擦洗了一天把她累坏了。
  叶秋桐便问她为什么不叫人帮忙,钱秀花便念叨开了,要过年大家都忙,没空,她也不好意思叫人家。还好邻居们知道他们回来,有主动过来帮着擦洗了一会。
  这都怪秋生,如果过年前找个媳妇回来就好了,她也不至于这么累,没人帮忙擦洗。
  叶秋生听了,虽然不敢甩脸,但是脸上的神情也不好看。这时候正好有几个过去在县城做生意的老朋友来找他,约他出去喝酒,叶秋生就去了,正好能离开老娘念叨的魔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