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红楼庶长子> 第183章 对抗

第183章 对抗

  在不知不觉中,贾珂悄悄的在自己的部下中形成了两套系统,一套是他指挥的宣化,开平两镇的正规军。这些人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是还有一些朝廷的掣肘。另一套是完全属于他的,由他亲手建立的满族八旗,这支部队完全听命于贾珂,贾珂可以用他们去进攻任何地方。
  这两套系统形成了贾珂的两把宝刀,这两把宝刀既是统一的,又是互不的统属。这使他们既是一体的,又是互相制衡的。
  接下来几天,贾珂为了验证自己对他们战斗力的判断,举行了几次满族八旗和正规军的对抗。双方在草原上你来我往进行了模拟的战争。
  在战争中所有人都使用,用木头包了石灰的弓箭,长枪以及木刀。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又能看出双方的战斗力。
  战争的结果是经过贾珂洗脑的满族八旗,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他们现在已经把被贾珂去死当成了一种光荣。
  再加上现在的满族八旗,和开平镇的部队一样装备了纸甲,在武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鞑靼人在北方寒冷地区锻炼的体魄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
  而且他们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再加上现在装备精良,对镇开平镇正规军时,正面如果无法突破,就会从两面不停的攻击,甚至会包抄后路,开平镇的骑兵一旦无法阻止他们,那么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就会面临满族八旗的像雨点一样的箭矢,就算穿着纸甲,也无法长期坚持。到了最后一般都会形成满族八旗损失惨重,开平镇正规军被击溃的局面。
  这在以前同鞑靼人的战争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以前的鞑靼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很差,以前他们只要出现一两层伤亡,部队就有可能一哄而散。而经过贾珂训练和洗脑之后的满族人,现在他们哪怕承受五六成的伤亡,仍然能够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
  开平镇正规军的主要问题就是,骑兵无法和满族八旗相匹敌,而且人数又少。这些骑兵虽然经过贾珂精心的训练,但毕竟在骑术上和鞑靼人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身体也不如鞑靼人强健,因此如果对上装备差的鞑靼人还能够取胜,但是对上和他们装备相同的满人的话,他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贾珂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觉得不能让满族八旗对正规军有如此大的优势,否则他军队中的力量就会处于失衡状态,于是便对正规军的弓箭进行了改良。
  把以前的普通弓箭换成了威力巨大的英格兰长弓长弓一般长1.5米左右,个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这些长弓的有效射击距离达到了三百米。长弓手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而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这些改良过的英格兰长弓威力十分巨大,根本不是现在的纸甲说能够抵挡的,这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的战斗力,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这一改良有效的抑制了草原骑兵的攻击,可以给草原骑兵带来巨大的伤亡。即使是满族八旗装备了精良的纸甲,要想通过这些箭雨也是会损失非常惨重。
  但是这些长弓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由于拉力太强,长弓又特别巨大,所以对弓箭手,对体力有巨大的考验。但是它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弓体是单一木料,工艺相对要简单得多,制作和补充十分的方便。不像中国传统的弓箭,虽然在平射上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制作工艺太过复杂。而且在最远射程上,和威力上都和英格兰长弓有巨大的差距。
  开平镇的正规军在装备了英格兰长弓之后,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对三百米外的敌军放出10~20之箭,如此威力巨大又密集的箭雨,足以给任何部队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这样的进攻却不能持久,不过对于骑兵冲锋的短短时间来说,每分钟放出一二十箭已经足够了。
  而满洲八旗经过连续的失败之后,也找出了相对克制英格兰长弓的方法,就是在外围连续的快速移动。
  然后寻找开平镇正规军的弱点,避开英格兰长弓的正面,利用英格兰长弓弓箭速度慢的缺点,连续闪避快速接近。
  然后利用装备的中原弓箭在直线上优于优英格兰长弓的特点,发挥自己骑术精良的特点,在不停的接近中连续放箭。
  那也是因为英格兰长弓,虽然弓箭飞行的距离比较远,威力比较大。但是它放出的箭的飞行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中原弓箭。使得部队只有灵活的快速移动,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英格兰长弓的打击。
  虽然英格兰长弓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的出现,便使两只军队处于了平衡状态。之后再进行的几次演习,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情况。一方就是取得胜利,也会被对方的攻击造成巨大的伤亡。
  时间就在这样对部队的不停训练中慢慢的过去,夏天马上就要结束了,秋天又要来了。这预示着鞑靼人今年的入侵又要开始了。
  而贾珂现在已经是兵精粮足,不论是满族人,还是开平镇的正规军。放眼天下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他们与其它部队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承受,远超于其他部队的伤亡比。只着一条就能使贾珂部队的胜算加大积分。
  鞑靼人在连续几年对中原的入侵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虽然在开平镇,以贾珂镇守的方向,损失了一些人马,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收获巨大的。各个部落都因为几次南下,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补充,部落中的人口这几年减少的十分有限。这让各部落手里对于南下变得热衷起来。
  现在每年秋天向中原入侵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共识,因为他们发现,中原王朝中除了贾珂,竟然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
  贾珂在夏末的时候向朝廷送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如果今年鞑靼人再次入侵,而宣化和开平两个方向又比较太平的话,希望朝廷允许他带领骑兵进入草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草原部落进行大量的掠夺。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贾珂没有想到他这封奏折在朝廷中引出了轩然大波。
  上书房的三位大学士,因为贾珂的这封奏折,吵得不可开交。
  大学士李潞对贾珂的这个看法十分的赞赏,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又能够大量的消灭鞑靼人但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
  而大学士严慕却认为,这样贸然出击,如果战败将损失非常惨重,而且到了草原上不辩方向,而草原部落又是逐草而居行踪不明,能取得多大战果完全是要靠碰运气。不如让贾珂的精兵随时等待向四方救援。
  最后是大学士潘永,这位老大人完全是知乎者也那一套,说什么内王外圣,从来没有中原天朝,派人滥杀无辜的,这样有违孔孟之道,但是对于这一套,李潞和严慕都是嗤之以鼻,大家谁不知道这个潘永是怎么爬上来的,现在反而把自己打扮成了正人君子的模样,不过是掩饰,他没有办法罢了。
  三个大学生几乎分成了两派,只有大学士李潞坚决同意贾珂的办法,其他两个大学士不管是什么理由?一个前提是不同意贾珂出兵,其实他们俩心中还是害怕,这些年来同鞑靼人的战争,除了贾珂,其他人从来没有胜利过。他们是害怕贾珂也失败了,把中原天朝最后的遮羞布也丢开了。
  最后三人实在是辩不出结果,最后只能把意见总结后请求圣裁。
  皇帝在接到贾珂的奏折和三人的批示之后,也陷入了两难之中。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动挨打,已经把鞑靼人恨之入骨,有人想出去痛击鞑靼人,他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另外两位大学生说的也有理,如果贾珂再失败了,损失的兵力到其次。主要是到时候天下人怎么看中原天朝。
  皇帝拿着贾珂的奏折,翻来覆去的细细品读,读完之后又放下,然后又一次拿起奏折,他对上面的一句话,感受非常深。那就是:敌可往我亦可往。
  皇帝对这句话感触非常深,他朝廷中的这么多大将,就没有一个有贾珂这样的气魄,别说是要深入草原击败鞑靼人了,就是在城下与敌人决战都没有的。
  皇帝再一次看完贾珂的奏折,握紧拳头在御案上用劲一垂。最后拿起朱笔,在贾珂的奏折上批了一句话: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
  写完这句话后,皇帝思考半晌,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
  皇帝批完这句话,心里也痛快许多,然后一个人把折子,快马送出。让贾珂早做准备。
  贾珂接到皇帝回复的奏折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贾珂想来鞑靼人马上就要四处出击了。
  贾珂看着奏折上的两行字:“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心里像冒着火一样,要说他不激动那是假的,有因为能得到封侯等机会而高兴。也为他们这一次名正言顺的去草原抢劫而高兴。这一次如果北上草原能够成功,就奠定了他贾珂以后在朝廷中的地位,也让他成为天下的名将。
  而贾珂认为这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十有八九。鞑靼人屡次南侵,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老巢安全,这一次自己一去,一定会满载而归。现在等待的就是时机了,要等到鞑靼人全部南侵,被绊到各处的时候,那才是自己出击草原的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