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建章夜火> 槐火(一)

槐火(一)

  我又做了熟悉的梦,梦见熟悉的江畔长道,我又与谢璐偶遇,她一袭雪衣与素妆,却满面戚容。她难以置信地望着我一路走过,等我又怅然想回头,最后再看她一眼,她却忽然飘到我面前,告诉我她怀孕了,孩子是我的。那个孩子从她捂住小腹的手下爬出,正要扑向我,而我毫不留情地丢下她,转身逃开。她却在背后连声质问,你不爱我了吗?
  爱?没有,从来没有。
  你骗人,不是这样的!你看看啊,她是你的孩子。
  不是,我不爱她,我不相信。
  等终于甩下谢璐,她的丈夫也来找我,告诉我同样的事,谢璐怀孕了,孩子是我的。而我把他胖揍一顿,边骂他不负责任。我故意往他脸上捶,捶得血肉模糊,似乎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误会口中的话是在骂自己。惊慌失措地想要逃跑,却觉揍他的事没有做完,一拳比一拳砸得更重。事情诡异地弄反了,我偷他的妻子,该是他揍我才对。意识到这点我才终于拔腿离去,抬眼时,却见谢璐正挂在天边对我笑,夸我打得好。转眼,她笑盈盈搂住我的脖子,再不提孩子的事,我心有余悸地被她揽着,亲吻,继而从绵长的吻里,坠进那间熟悉的居室,缀满蓝紫花片的池塘上,她捧起我的脸问,你们男人怎么看待唐璜?
  此言一出我才看清,眼前之人不是谢璐,是雪柔。一阵风过,她又浑身赤裸地趴伏在一片莲叶上,乳肉被压进叶上的褶皱。像搁浅的人鱼,一如初见时的一顾。她说,她想起高中时恋慕的少年,一手好字能诗能文,放在今天,似乎怎么看都有点迂腐,这个人,这样的爱好。
  那何妨呢?能被喜欢就意味着不过时。我边答,试图靠近她,她翻身一躲,底下变成一片漫流的金沙,涡旋下陷。她骂我是男人中的娼妓,故作深情,在无数女人间骗取青睐,以此显得像个男人。可你不行,因为不像才想装得像。这才是事实。
  是她对我毫不怜惜,她把我当成玩具。我想爱她,可玩具不该有心,这样会把一切搞砸。空留我在原地无能吼叫,雪柔已借沙势游回海里。空中阴云遍布,只在日光边缘破开一道微明的裂口,叹息般轻薄的浮光从中透出,那里有个温柔的人也在我辩护。温柔得让人心碎,连我自己都说不出如此偏袒的话,一生只做一件事、只爱一个人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是吗?谢璐打着纸伞从狂风暴雨的海上走来。她问我,在你看来,区别一段纯粹的肉体关系和精神出轨,最关键的标志在哪?这是我曾问过她的话,那她闪烁其词地答,既没有纯粹的肉体,也没有纯粹的精神,情既相逢必主淫。可此刻的她已似全然忘却此事,不再像她,她是问讯握权的阎官,那个牙尖嘴利的小女孩也附在她身上。
  舌吻。我答。对于不够亲近或不愿亲近的人来说,很是冒犯。
  她走至我身前蹲下,再次捧起我的脸,那镜花与荷风,你会选谁呢?
  叁岛。
  必须二选一呢?
  荷风,我喜欢他的笔名。
  雪柔骤然合了伞,气急败坏地丢在我面前,拂袖而去。谢璐不会做这样的事。
  我怅然若失地向前走,不远就遇见那个为我辩护的人,她站在倾溜水帘的檐下,一眼看穿我心底的百般委屈和困惑。她抱住我,任由我埋在她胸脯间,边拍着我的背,娓娓道来,爱情不都是这样吗?一方不断迁就另一方;谁更在乎,谁更离不开谁就输了。总以为忍忍就会雨过天晴,最后只是习惯忍受阴云密布的天气。变成孤身一人更糟糕,最开始不就是为了逃开孤独吗?纵是过日子,也需两人搭伙,独木难支。
  我在她柔婉的语声里睡意昏沉,似乎又变回曾送给谢璐的小陶人,哀怨地躺在她怀里,叹着绿叶成阴子满枝。她说这就像灯草和尚,闲时变小藏入袖中,夜里需要时变大成人形。她喜欢我,至少我让她虚幻地感到自己还年轻。但凡她还需要我,我就能留在她身边。
  ·
  漫天卷地的雨却将我与她隔开,聚流一处的雨溯回旧年,那时也有人对我倾吐类似的话,满身雨痕与泪痕,远没有这般平静。她的哭诉和抱怨,似暴雨般无穷无尽:
  这本就是没得选的事。半途又突然换一个人卷土重来,从零开始一点点磨合,哪还有那样的精力。都这么大的人了,谁想将爱情当成人生的全部啊!可是已经耗费的东西——青春、激情、信任,回不来了。它们不是草木的种子,不是无处不在的水,是火,仅有的燃料烧完,再也没了,什么都没了。
  ——我们好像就不是这样,从来没有谁刻意地迁就另一个人,随遇而安就很好。犹豫许久,好像被她突然的冷峻怔住,我没能将这句话说出口。后来我才庆幸没说出口,她也没直说言下最残忍的事实,我们只是玩玩而已。
  人是残缺的,这句话她总挂在嘴边,背后衍生出一套精细的理论。人与生俱来残缺,因而需要形而上的偶像,需要爱情和奉献,需要让心上的残缺被填补;可也正是需要,让它们成了不可能的事,在需要的面纱下,信仰背离全心全意,降格为不得不尔的妥协,缚上功利与实用的枷锁。就像必须吃喝拉撒,必须有精神的寄托。可信仰本该高尚得多,不是吗?
  她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映荷。我入学,正好是她第一年教书。我猜到她有对象,她也看出至少在男女之事上,我比同龄的男生早熟,知道我听得懂她那段话在说什么。
  我喜欢的人有男朋友,怎么办?纵知道那些所谓的朋友只会竖起耳朵八卦对方是谁,是不是他认识的,相貌身材如何。他们的想象力还不到那人的年龄也许比我大很多,也给不出任何可靠的建议。只是我忍不住倾诉,也不想放弃,她只是有交往的对象而已,又不是已婚,何况结婚了也可以离。
  我经常在课上肆无忌惮地打量她,直到她看往我的方向总要叁思。遇到尴尬的冷场,却最喜欢点我起来回答问题。我言不对心地乱说一气,想的全是你害羞的样子真可爱。也许某天会将真实的想法脱口而出,我担忧又期待着。语文成绩不差,只有作文总是离题,叁十八分往下。她经常把我叫去单独辅导,聊着聊着,就扯到其他的事上。
  譬如同一张试卷关于奥斯曼帝国的阅读,提到15世纪一幅记录诸多历史信息的细密画,我想起帕慕克的小说,便问她里面的一段话,作者说,在法兰西的绘画中,我们的结果是走出画框外;在无限延伸的中国绘画,我们的结果是永远困入其中;可是在这之间,坚守风格的细密画里,结果是抵达安拉俯视我们的位置;这个地方在哪里呢?画里还是画外,恰好在朦胧的边线上?
  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疑问,却是眼睛一亮,轻拍我的肩道,你也看帕慕克啊!还以为他冷得像极圈。
  我不由自主地低头笑,脸开始发红发烫。那时,这是和女生说话常有的反应,未曾想对她也不例外。她开心,我也莫名地开心起来,垂眼又看被她做满记号的答卷,却只想把它抛在一边,继续道,以前真没想到,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异域风情的冲击。他是细密画家,竟然用文风重现了旧日细密画的画风。笔下盘出根茎粗壮的沙漠玫瑰,孤立在东西向长道的边缘,旷野里,烈焰般的回旋重瓣,咬破就滴血不止,沾满光盖珠玉的银白剑刃,像趾蹼缠绕新落的绒羽。
  我还记得富祖里那句诗,“我不是我,而我说的永远都是你”。少年明明看不懂,却总逞强地以为是似懂非懂,已心契其中难言的妙处,唯有舞之蹈之。我也曾心潮澎湃地四处找寻他的诗集,无论译作或看不懂的原文,终是一无所获。想想也是,每次听到有关那片地方的消息,总是战乱,本拉登又做了什么坏事。
  她第一次向我满意地连连点头,说从前纸贵,学人总苦于无书可读,善本难得;似乎今日也没有太大改变。依旧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似能接触到很多信息,还是被流量和营销号挟持,四处是媚俗讨巧的同语反复。熟悉的话语才容易被瞬时接纳,精深复杂的东西门庭冷落,成了华而不实。
  所以那天,我、你——我们因各自的异口同声发笑。我们也想起同一件事,我突发其想对她说,我想读一读六朝诗赋,若说韩、柳的古文直接汉时班、马,中间几百年像消失了一般,苏轼说“文起八代之衰”,八代到底衰在哪呢?她望着我笑且骇,鼓励我多涉猎,但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她的表情让我以为自己的想法很是幼稚,幼稚得荒诞不经,却为不打击我,她无法直言。我读了《文选》,为赋里繁复的用典苦恼不已,读熟后其义自见,反觉古文似白水,清口却寡淡。
  后来我才知,恍然回忆起少时的自己,才会露出那样的表情。她在介绍小李杜的课上夹带了大量私货,说杜牧痛骂白居易诗浅俗,“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说李商隐受六朝诗赋影响显着,他的骈文也很精致,但精致得曲高和寡,也有些不切实际,又说他与令狐相公绹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一下课,几个女生走上讲台,继续问她其中详细。而我才有机会问她,是不是她真正的态度,更青睐精雅的骈文。她说,她在少年时很喜欢李商隐,诗和文都喜欢。
  帕慕克在文中引用富祖里的一句诗闪过脑海,正映此情此景,我直视她的眼睛道出——我不是我,而我说的永远都是你——很少能像那一刻那么勇敢。深黑色的美瞳,渺小的我的倒影。她托腮歪头,默然凝望着我,被毛衣包裹成团的胸压在矮桌上,一被她直视,我就自乱阵脚,继续没话找话地谈那部小说,能让身处其他文化的人看见另一种异质的文化,诉说“我们同在这包容万象的人间世”,一个小说家做到这点,真是件让人歆羡的事。
  那你呢?在创作,是因为什么?她把球踢回我身上,不由让我一愣。那些文稿多是信笔涂鸦的产物,听她在课上拓展的各种奇闻轶事,我总是浮想联翩,似乎从中看见自己,又觉不像。如果改换其中一个因素,或是将它们排列重组,会不会是迥然不同的故事呢?无论多么心驰神往,到底我进入不了他们的世界,做自己的创作,是不是更能从文学里找见“我”呢?
  她静待我的答案,始终保持那样慵懒的姿势,几乎让我错觉,她比我小。幼时只有我牵着她的手才敢踏上斑马线,总怪丑丑的小黄帽把她的辫子压歪。这位妹妹,我曾是见过的。我看着她的眼睛,思绪一时飘了太远,忘记了原本该说的话。
  我……不知道,好像总是有个人的影子,也许不是人,是幽灵,飘荡在人群边缘。一个多余的人,但我又不喜欢宝玉,无才补天空有张皮,意淫不输贾瑞,没点男人的样子,作者却偏爱他,护在大观园那座温室。
  多余人啊,俄国文学写了很多,你可以看看,普希金、赫尔岑、屠格涅夫都有写过。
  很多人写过,纵是她满怀激情地介绍,我却觉失落。既然如此,没有过人的才华化腐朽为神奇,成文无非是无聊的老生常谈。老生常谈里却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她这句话反而让我投笔了。像戒不掉毒瘾,好几次我又试图写下去,一想起她的话,就觉在前人写过的阴影下创作过于沉重,我斟酌不出一个字。我怕一纸心血付梓,最后只落得轻描淡写一句,“很像某人”。大体如此,有所改变只属细枝末节,有时反不如前人一气呵成的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