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六百四十一章君臣生隙

第六百四十一章君臣生隙

  如今赵无忌总督山东兵马,吴三桂所部正在山东境内,归属赵无忌指挥乃是再正常不过之事,所以高起潜便主动把对吴三桂所部兵马的指挥权让了出去,让吴三桂依旧去寻赵无忌。
  大感惊讶的吴三桂失望之余,只得怏怏不乐地再度前去投靠赵无忌,不过很快他便听说了赵无忌一直在率军紧追皇太极的主力部队,得知消息的吴三桂被吓得魂飞魄散,于是便故意在路上反复拖延耽搁,几天的路程硬是走了十多天还没到。
  直到今日听闻赵无忌在德州击败清军,皇太极败走,吴三桂这才加快速度,率领手下骑兵赶到了德州。
  看着面前一脸诚恳之色的吴三桂,赵无忌心中也犯了难,对方毕竟是主动前来投效自己,虽然也可以赶走他,但消息传播出去,难免会被人误会自己没有容人之量。
  考虑到吴三桂手下的三千铁骑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实力比徐彪手下的三千骑兵还要强上几分,便是不直接上阵,拿来以壮声色也是好的。
  于是赵无忌便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吴三桂,双方心照不宣地一番哈哈哈哈之后,吴三桂便告辞离开,去附近找结寨的地方去了。
  吴三桂走后,明军营寨内又迎来了两位来自京城的钦差,两人出发时间本是有先有后,但因一路上的战乱兵火,耽搁之下,最终两位钦差竟然阴差阳错地同时到达此地。
  于是赵无忌便摆下香案,准备迎接崇祯皇帝的旨意。
  崇祯皇帝在第一份旨意中,宣布了对击败岳托,斩首九千清兵这一役的奖赏,陈国宝,李定国均因功被升为参将,刘芳亮,刘文秀则被升为游击将军,其他将士也皆有封赏,唯有身为主帅的赵无忌两手空空。
  除此之外,在肯定了明军击败岳托的功绩后,崇祯皇帝语气严厉地继续催促赵无忌尽快与清兵决战,救出德王朱由枢。
  内心一片惶恐不安的赵无忌接下了第一份旨意,紧接着便开始迎接崇祯派来的第二个钦差。
  第二份旨意是在第一份旨意的三日之后发出,核心内容依旧只有一个,便是催促赵无忌尽快进兵,前去拯救德王,崇祯更是在旨意中言明,五十万百姓他自会派遣洪承畴和孙传庭前去救援,并以赵无忌兵力较少,不是皇太极对手为由,命赵无忌放弃皇太极,只需去迎战多尔衮,救出德王。
  两位钦差离去后,赵无忌的脸色有点难看,大帐中,刚才一起陪同赵无忌接旨的诸将则各有心思。
  吴三桂心中有些幸灾乐祸,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赵无忌吃瘪,他就觉得特别开心,他早年曾因长相俊美,勇猛善战而得了一个辽东赵子龙的美誉,然而在处处压他一头的赵无忌面前,他颇有些自惭形秽。
  自己引以为傲的勇猛善战,在赵无忌面前也是不堪一提,起码吴襄吴三桂父子这些年杀掉的鞑子数目也才不过几百人,跟赵无忌的战绩比起来相差太多,再论文采,赵无忌也能甩他十条街。
  幸灾乐祸之余,吴三桂也有些羡慕赵无忌手下的这些将领,几年前,陈国宝,李定国,刘芳亮等人皆都是籍籍无名之辈,自从跟了赵无忌之后,短短数年时间,人人都是名动天下,宇内闻名,更是接连不断地加官进爵。
  李定国千里奔袭辽东,攻破满清前都城,以及刘芳亮率领五百骑兵,全歼瑚什三千清兵的事迹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尤其是李定国,率一偏师浮海而去,在满清腹地到处突袭,攻破东京城,拯救数万大明和朝鲜百姓,又攻取旅顺口,将这座坚城和良港再度收归大明麾下。
  李定国因其辉煌战绩,已有人拿他与当初的大明第一良将曹文诏相比,将他视为新一代的大明第一猛将。
  这个时候,在清军入侵时半点战绩也无的关宁铁骑俨然已经成了百姓心中的饭桶和笑话,至于那个什么辽东赵子龙,更是被人嗤之以鼻,认为吴三桂太过名不副实。
  所以吴三桂对于赵无忌以及他手下的诸将,心中是又嫉又恨。
  至于一旁的虎大威和猛如虎二人,心中则充满了羡慕,欣慰和惋惜等情感。
  羡慕的是陈国宝,李定国等人的升迁,欣慰的是,跟随着赵大人,自己等人也终于立下战功,击败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主力,不但洗刷了巨鹿一役失败的耻辱,也算是替曾经的大帅卢象升报了一箭之仇,此战斩杀清兵四千余人,想来亦足以告慰卢督师的在天之灵。
  高兴之余,他们又为两手空空的赵无忌感到惋惜,虎大威两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两人既不擅长,也不想参与,为了避免赵无忌尴尬,虎大威两人便跟着面色如常,心内暗爽的吴三桂一起,匆匆向赵无忌告辞而走。
  三人走后,徐怡也从屏风后面踱了出来,她深深地看了赵无忌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招呼上徐彪,低着头匆匆而去,说是要去看望在此战中的明军伤兵。
  此时的营帐之中,便只有夏允彝,唐维,韩勇,以及为了接旨而赶回来的刘芳亮和始终侍立在赵无忌身后的商敬石。
  除了心思单纯的韩勇,其他的人都从崇祯的旨意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众人各怀心思,一时无言,赵无忌则皱着眉头,凝神思索着如今应对之策。
  嗯,他目前的敌人,除了满清之外,大概率还要加上一位崇祯皇帝了。
  想到这里,赵无忌的心中觉得有些悲凉。
  在座众人中,以刘芳亮加入赵无忌麾下团体的时间最短,他为人机警,江湖经验也是丰富,从皇帝的旨意中,他已经看出来了一些东西。
  崇祯旨意中的拉拢分化之意,刘芳亮心中雪亮,此时此刻,他晓得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是站皇帝这边,还是站大人这边。
  答案简而易见,刘芳亮很快便做出了选择。
  轻咳一声后,刘芳亮徐徐站起,面向赵无忌双手抱拳,“末将乃反贼出身,幸得大人不弃,简拔于微末之间,立下些许功劳,不足挂齿,末将此生惟愿跟随大人鞍前马后,唯大人马首是瞻,请大人放心。”
  正在冥思苦想的赵无忌这才把注意力落回了营帐内,听完刘芳亮一席话,他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让人琢磨不透,略一沉吟后,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刘芳亮暂且坐下。
  眼看营帐中的诸将都是赵无忌的心腹,并无外人,夏允彝斟酌良久,终于也缓缓站起,脸色肃然地看向赵无忌,“大人,皇上此举大有深意,诸将皆有封赏,却独独漏了大人一人,此中深意,请大人三思。”
  “夏先生的意思是?”赵无忌望着夏允彝,幽幽问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今清兵尚在我大明境内,皇上便对大人起了猜忌之心,如此刻薄寡恩,居心叵测,大人不可不防。”夏允彝一字一顿地说道。
  赵无忌迅速地瞥了夏允彝一眼,目光闪烁,却没有说话,夏允彝的这番话,若是落入旁人耳中,已颇有些大逆不道,帐中诸将却皆是脸色不变,人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态。
  眼看赵无忌没有表态,夏允彝顿时便是心中一急,他望着赵无忌,再度开口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皇上先是提拔诸将以分大人之权,下一步便会寻找把柄,削去大人官职,如此一环套着一环,步步紧逼,大人切不可坐以待毙啊。”
  赵无忌依旧是一阵的沉默。
  半晌之后,赵无忌终于开口,“我辈行事,当以忠孝为先,皇上可以对本官不仁,本官却不能对皇上不义,此事暂且搁置,且先休提,当前我军头号之任务仍是追击皇太极所部清军,救回无辜百姓,在此之前,其他的事情,本官不会考虑。”
  赵无忌的目光在夏允彝,唐维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刘芳亮身上,“刘将军,皇太极所部动向如何,可有消息传来?”
  刘芳亮恭谨答道:“清军败给我军后,狼狈逃窜,毫不停留地一路向北,而今已过德州五十里地之外,按此进度,预计明日上午,皇太极的大军便会和豪格的兵马汇合,五十万百姓也都在那里。”
  赵无忌点了点头,“好,劳烦刘将军继续紧盯清军动向,若有异动便急报本官,我军在此修整一日,养精蓄锐,明日便拔寨起行,前去追赶敌军。”
  赵无忌又看向唐维,皱眉说道:“今日一战,战果虽然不小,但我军弹药损耗也是甚巨,军中弹药已有所不足,烦请唐先生尽快通知淄川工坊,速速运送火器弹药过来此地,目前来看,火器依旧是我军最大之依仗。”
  唐维当即应声允诺。
  环视身边的诸将,赵无忌温声说道:“今日激战一场,将士们颇为疲累,诸君想必也乏了,便回去好好休息一番,待到明日,再跟随本官,前去追赶皇太极。”
  众人得了命令,于是便纷纷散去,夏允彝瞥了赵无忌一眼,摇了摇头,长叹一声,也跟着众人离开了营帐。
  同一时刻,在距离德州五十里地之外,惊魂未定的清军眼看身后已无明军追击,也终于停下了脚步,开始埋锅造饭,安营结寨,并开始收拢溃兵。
  皇太极坐在自己的金帐里,一脸的愁容,赵无忌的火器厉害,他早有所闻,然而今日一战,皇太极才发现明军的火器竟然犀利如此!
  马福塔,阿山的两路骑兵一共一万六千人,被明军的炮火猛轰之下,死伤惨重,此战有五千余人战死或是失踪,另有四千多人身上带伤,已无法再战。
  若不是自己见机得快,及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恐怕今日的损失还会更大。
  皇太极可以想象,就赵无忌这种一边放枪放炮,一边前进的方式,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对方,一旦被赵无忌逼至近身,自己便也只能不得不放弃这些劫掠来的百姓,利用速度优势甩掉明军,远遁辽东。
  皇太极满心的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力不如人,这也没什么办法。
  在他的两侧,马福塔和阿山两人满脸都是黑乎乎的硝烟,垂头丧气,阿山的脸上更是有一道又长又深的伤痕出现,伤口绽裂。
  皇太极正在帐中发愁,突然听得牛皮门帘响动,随后他便看到范文程手摇羽毛扇,一脸兴奋之色,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