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六十四章卖地大法

第一百六十四章卖地大法

  引起了无数骚动的神木缙绅第三次集会,终于在春风楼一楼如期开始了,当赵无忌到场时,他敏锐地发现,起身跟他打招呼的缙绅们相比上次少了很多,还有一些人坐在场中,一脸气愤不平,似乎准备随时对自己发难的样子。
  赵无忌也不介意,微微一笑,大声说道:“本官就开门见山罢,这次邀请诸位来此,乃是有要事与大家相商。”
  赵无忌话音刚落,下面顿时便起了一阵议论之声,赵无忌停了一会,正要说话,便看到钱定在站起身来,说道:“钱某不才,也曾听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城外难民,也是我大明子民,钱某愿捐献粮食两千石,供给城外难民。”
  钱定在一番话说下来,惊的赵无忌目瞪口呆,心想钱老板这未免也太急了一点罢。
  钱定在话音刚落,便有一人从席中站起,怒斥钱定在:“钱定在,那城外难民与我等又有何关系?你要募捐,你自去就好,休要扯上我等!”
  钱定在闻言大怒,正要开口反驳,赵无忌赶紧说道:“都给我打住,本官的话还没说完。”这才稳定住了局面。
  赵无忌一眼扫过全场,方才继续说道:“本官初来神木之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本官不缺钱,本官来此,非为募捐,乃是来带大家发财的。”
  说罢,赵无忌便叫陈政和,取过一幅神木县的地图,挂在墙上,然后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一块区域,说道:“本官今日来此,乃是专为出售土地而来,这块土地,便是今日所要拍卖的土地之一。”
  众人听说不是募捐,顿时便放下心来,仔细看着赵无忌手指的那块地,过了一会,便有人说道:“大人,那个地方在下也熟悉,那块地离水源甚远,若是旱灾,定会颗粒无收,这样的地恐怕不好卖罢。”
  赵无忌笑了笑,说道:“你说的很对,那地方没有水源,所以无人耕种,但是若是本官从这,再到这修一条水渠呢?”说着,他用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
  那人顿时喊了一声:“大人你要修水渠?”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地图,说道:“若是有了水渠,那这地可就变成良田了,那它的价格可就上去了,不过,开挖水渠非常耗费人力啊。”
  赵无忌笑笑说道:“城外不是还有一万六千人吗?开挖水渠的事情本官负责,本官如今出售这些地,按良田计算,一律以市面价格七折出售,不过本官如今缺粮,购买田地最好是用等价的粮食支付。”
  他含笑看着钱定在:“钱先生,本官不是来募捐的,不过既然钱先生慷慨捐助粮食两千石,那本官也就收下了,随后本官会以市价六折的价格,将同等价值的土地抵给你,以作补偿。”
  古代有钱人,有了钱之后,通常都是买地,一块好地,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主家提供粮食和收入,所以古人对田地看得非常重,如今西北最缺的就是粮食,上等的水浇地,价格可是不菲,听闻这块地按市价七折出售,很快没多久便有人出价买下了这块地。
  有人买下第一块,很快就有人买下第二块,第三块,慢慢场中诸人都反应过来了,都开始踊跃购买,一个上午,便卖出了三万多亩地,换得粮食十多万石,赵无忌看着现场的火爆情景,心中暗自得意,来自后世天朝的卖地大法,拿到古代也是一样的犀利啊哈哈。
  赵无忌的规划中,今年暂时先利用水渠,开垦出五万亩左右的良田,卖出三万亩,其余的留下来,他打算一部分自己留下,专门种植土豆和红薯,另一部分出售给那些难民,毕竟挖水渠也就是春季之前挖比较好,开春之后,劳动力都要投入到耕种田地中去了。
  中午,赵无忌留下陈政和在春风楼,给那些买地的缙绅们出具购地的手续,自己则带人前往难民营,钱已经到手,该干活了。
  由于范仲平和贾垣怕赵无忌反悔,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将难民送过来了,此时神木县难民营内的人数已经是一万六千人了。
  赵无忌命令夏允彝,慕容先,陈国宝三人,每人率领四千难民,前去开挖水渠,命令顾炎武带领四千难民,分成几十个小队,负责给神木县各地农田打井,免费给穷苦人家打井,大地主和富绅想打井的话,就需要收取一定的打井费用。
  由于此时已经三月,赵无忌要求开挖水渠和打井的工作,必须在四月之前完成,万万不可耽误了四月耕种的农时。
  卖地得到的银钱和粮食便是赵无忌的底气,所有的难民,做工的时候每日都是三餐,其中每天必有一顿肉食,并且也会有工钱给他们,因开挖水渠而得到的良田,难民们最后也可以优先购买。
  难民们喝了半个多月的稀粥,虽然饿不死,但是肚子难受,没有油水,如今这个知县要雇他们做工,不但包吃住,还给工钱,这样的待遇,在乱世中,已经相当不错了。
  何况最后获得的良田他们也可以购买,所以难民们干起活来还是很卖力气的,很多青壮都打算这次吃点苦,最后攒点银子买上一两亩好田,便可以在这边扎下根来了。
  顾炎武带领的打井小队非常受欢迎,有了井水的灌溉,即使碰上旱灾,庄稼也能保持一定的收成,不至于像以往那样颗粒无收,穷人家原来没有钱打井,往年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慢慢地枯萎下去,颗粒无收,如今新来的知县老爷要给他们免费打井,他们简直是欣喜若狂,这等于是重新给予了他们生存的希望,于是几乎家家都供上了赵无忌的塑像,希望老天保佑这位善心的知县大人。
  如今的神木县,最忙的不是打井小队,而是那些善于塑像的匠人,每个人每天都要制作几十个赵无忌的塑像,老百姓也只能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位好官的感激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