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其他类型>鱼不服> 第172节

第172节

  可是风行阁一张地图卖十两银子,未免——
  幸好孟兄生了一场气,偷了一堆官袍回来。
  墨鲤默默地取出银票,拿了十两给书生。
  “阁下没有碎银或铜钱么,我找不开。”
  “不必了。”
  墨鲤关上匣子,正待告辞,只听那书生坚决地说:“这不成,哪有多要钱的道理。”
  “阁下铸针技艺,值得了这份价钱。”墨鲤盘算着银针到手之后,一定要认真行医赚钱,总不能再让孟戚打劫刘钱袋或者偷官袍。
  “不行不行,我说了八两银子,怎么好意思多要?”
  这书生十分顽固,见墨鲤转身要走,而他在后面根本追不上,忍不住追着道:“既然阁下友人喜画,不如取一卷画相抵?”
  墨鲤:“……”
  片刻之后,孟戚见到大夫抱着个小匣子,提着一卷画轴出来了。
  “这是什么,针灸图?”孟戚好奇地问。
  “新的地图?你们还要买什么?”陆慜也凑过来问。
  墨鲤面无表情地将画轴塞给了孟戚。
  “别在这里打开。”
  这话一出,孟戚立刻明白是什么了,不禁问道:“大夫是怎么拿到手的,那人不是不卖吗?”
  “添头。”
  “大夫颇有吾之风范……”
  “二两银子。”
  “什么?”孟戚连忙追问道,“是什么样的画,有没有给过风行阁?”
  墨鲤摇了摇头。
  孟戚沉吟,考虑要不要回去敲诈风行阁。
  ***
  太京,麟成门。
  礼部侍郎神情不安地望着紧锁的城门,这一路上他已经听说京城出事了,城门封锁了好几日,京畿大营也在乡野间来来去去。
  事实上他们这一行人就是遇到京畿营的军队之后,被“护送”过来的。
  感受到身后虎视眈眈的目光,何侍郎心里直打哆嗦。
  这趟去祭扫皇陵可谓诸事不顺,还摊上了六皇子这么个惹祸精,说话肆无忌惮,还动不动偷溜了出去玩。
  一起上京的那个刘将军还不顶事,什么主意都不出,只会和稀泥,任凭六皇子闹腾,简直是个无能且无用的废物!
  那些江湖人更是无法无天,互相斗殴打进了皇陵,破坏了皇陵驻军的营地,还误伤了不少人。真真可恶至极,消息传到太京,陛下雷霆震怒,也不知会不会波及到自己身上。
  这些加起来已经够倒霉了,结果到了太京,一个更大的噩耗砸下来。
  二皇子谋逆造反!
  说是二皇子,身边这位六皇子有没有参与还不一定呢!
  真真是国朝不稳,乱象横生。
  何侍郎焦灼万分,他一边担心自己这派的几位重臣有没有受到谋逆的影响,一边忧心太京城内的状况。他看着防卫森严,遍布兵马的城墙,连大气都不敢喘了。
  “核验无误,开城门。”
  “迎六皇子回宫。”
  听到这几声喊,又见城门缓缓开启,何侍郎终于松了口气。
  “阿嚏!”
  刘澹下意识地捂住鼻子,然而他喉头发痒,紧跟着又打了第二个喷嚏。
  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负责“护送”他们的兵丁更是齐刷刷地拿起了长矛,指着刘澹跟他的亲卫,以及负责保护六皇子的锦衣卫。
  何侍郎差点摔下马,连魂都骇没了一半。
  六皇子掀开马车帘子,带着讽刺的笑意看着如临大敌的众人,似看猴戏一般。
  “刘将军,你这是做什么?”何侍郎挂不住面子,低声呵斥。
  “或许是尘土的缘故……”
  刘澹含含糊糊地说,不是他服软,是眼下形势不明,他连皇位是否易主都不知道。
  众人收回了兵器,车队缓缓入城。
  刘澹眉头紧皱,借着马蹄声的遮掩,他对亲兵说:“这可能是个预兆,尔等切记小心。”
  亲兵们闻言神色一肃。
  过了一会儿,有个亲兵忍不住问道:“将军,你的不祥之兆到底是跟我们有关,还是跟钱袋有关?”
  第146章 文武不睦
  太京城内没有尸横遍野, 也没有断垣残壁。
  虽然到处都是兵丁, 气氛异常紧张,可是百姓依旧能够在坊间走动,通过盘查也可出入坊市之间。街道上许多铺子都关了门,米铺跟油铺前排起了长队。
  太京府衙的小官吏在铺子前高声宣读着文远阁宰辅们刚刚颁发的命令,声称叛乱已定, 谋逆者均被拿下, 太京不日将恢复正常, 百姓无需抢购米粮。
  那些坐地起价的米商, 已经被官吏锁了准备带走。
  百姓虽然心中惶恐, 但是看到这一幕仍是不停地叫好。
  六皇子挑开马车的车帘往外张望,神情隐隐有几分不屑。
  “这等商贾之流,合该收拾一番。”刘将军的亲卫解气地说。
  “是抓了人,再讹笔钱。”六皇子冷笑不止, 伸手指道,“你看这些衙役兵丁, 是戒备商贾, 还是周围那些叫好的百姓。”
  刘澹轻咳一声,赶在何侍郎听到这边动静之前,低声劝道:“殿下还是谨言慎行罢。”
  六皇子自打进了城,刺头儿的架势愈发明显。刘澹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难道这时候不应该装作孝顺, 为皇帝展现谦卑恭顺的一面吗?
  初听二皇子谋反的时候,六皇子就有点古怪, 现在更甚。
  在刘澹看来,经历了一场政变逼宫,太京能迅速恢复到这般秩序,已经很不错了。这说明宰辅重臣都没出事,而且他们也没打算搞风搞雨地闹些幺蛾子出来恶心人。
  ——作为常年被文官集团排挤打压的武将,刘澹对朝堂上的某些人还是很有意见的。
  没参与谋逆,不意味着能安枕无忧。
  历来借着清缴逆党的名义,朝廷里都会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动,贬官去职的都算运气好了,说不定哪天上朝就被御史弹劾出十几条罪状,然后朝官的某派系一起发力,当廷去官帽官服打入大牢。
  对刘澹来说,最危险的是他在朝中并没有靠山。
  他的靠山就是皇帝本人,为了博取皇帝信任,武将只能做孤臣,而他的兵权跟势力又没有大到文官们愿意对他另眼相看的地步,所以连个帮着说话的人都没有。
  刘澹愁眉不展。
  比他更愁的是车队里那些跟六皇子去皇陵的锦衣卫,太京街道上到处都是禁卫军,连衙役都有,偏偏一个锦衣卫的影子也见不着。
  刘澹慢慢察觉到了不对,城内盘查虽严,但是遇到那些负隅顽抗的江湖人,巡城卫跟衙役只是做个样子追赶喝骂,没有动用弓箭。似乎追得上就把人关起来,追不上就算了,这显然是因为他们接到的不是死命令,而且车队只有进城的时候被为难了一下,紧接着都是顺顺利利,没有人过来找茬,也没有内侍过来传旨。
  他们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进了内城。
  这时终于有人来了,是文远阁的侍书郎。
  侍书郎是六品小官,通常为翰林出身,座师是宰辅重臣或者自身加入了朝廷中的有力派系,作为储相培养的。不过距离他们真正坐上宰相的位置,即使仕途顺利,最少也要等二十年,期间可能出现无数个意外,阻挠他们走到最后。
  他们看起来好像前途无限,其实就是在文远阁里跑腿、给宰辅们打下手的人。
  这会儿看到这么一个人带着禁卫军拦住去路,车队里的人脸色都不大好。
  何侍郎自恃身份,看不起对方。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心里都在疑惑地想,再怎么说六皇子也是皇子,哪有让个六品侍书郎来迎的?如果是皇帝信重的臣子,官小也没什么,可眼前这个侍书郎根本不是。
  这是什么意思?六皇子已经没有了任何登位的可能?六皇子马上就要倒霉了?还是皇帝在刻意打压六皇子?或者……皇帝真的还掌握着朝政大权吗?按理说为了权势的平衡,皇帝即使杀了二皇子,立三皇子为储君,也不会真的把六皇子丢到一边,相反还要把这位小皇子提溜出来,磨砺东宫呢!
  都是在官场上混迹的人,长了好几个心眼,大家仔细一想,便不寒而栗。
  侍书郎不动声色地宣了口谕,说得无非就是二皇子谋逆,陛下震怒,下令严查之类。期间提到了二皇子勾结锦衣卫指挥使,以及买通江湖刺客入宫行刺,刺客至今仍未抓到,于是命令禁卫军将六皇子护送进宫,严加保护。
  何侍郎心神不属,刘澹不敢妄动,于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六皇子带走了。
  随后口谕里又提到了何侍郎,令他归家休息,等到数日后的朝会。
  眼看那位侍书郎转身要走,刘澹忍不住追问:“陛下可有提到本将?”
  侍书郎扫了他一眼,因为刘澹伤势未好,所以没穿铠甲,只穿了一件四品的武官服。武官的四品官袍没有区别,但是铠甲有制式上的差别,这位侍书郎明显没有想起刘澹是谁,以为是雍州护送六皇子的武官,便随口道:“并无,督尉先回州府驿馆里等待消息吧。”
  刘澹:“……”
  外地的官员进京叙职,或是因公务入京,因为没地方住,都会住在挂着州府牌子的驿馆里,这是朝廷设置的,官员本人不用花钱。
  如果他是地方的四品督尉,确实只能去驿馆,哪怕已经买下了太京的宅子,那也是在外城。官员待命自然要在靠近皇城的北城跟内城,这里的房子根本买不起,价格高到吓人。
  可他荡寇将军曾经有救驾之功!皇帝赏赐过宅邸!哪怕常年没人住,宅子也不大,可他还是有宅子的!
  这个侍书郎根本不是皇帝派来的!
  刘澹不相信皇帝能把自己忘了,不是刘澹自视甚高,而是皇帝急着召他进京追问四郎山金矿的事。
  他会跟六皇子这行人走在一起,是因为六皇子在雍州皇陵的时候因为贪玩乱跑失踪,何侍郎求助官府的时候顺带把路过该地的他也扯上了,要求出力寻找。再后来就发生了皇陵冲撞的混乱,何侍郎与刘澹分别写了一封密奏上报给皇帝。
  所以在公文上,刘澹不跟六皇子同行。
  可是在陆璋这里,他非常清楚这件事,而且不管是为了金矿、皇陵之事,还是了解六皇子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陆璋都不可能完全忽略刘澹,不仅只字不提,传达口谕的人甚至不知道刘澹是谁。
  刘将军的脑子嗡地一声大了。
  他用眼神制止了亲卫,又威胁地瞪视一路同行的锦衣卫跟兵丁。
  “是是,吾等这就往雍州驿馆去。”刘澹转头笑着对侍书郎说。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