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重生唐朝当皇帝> 第270章 毒计得逞

第270章 毒计得逞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话之后,顿时一阵的震怒,虽然李林甫说的只是一些听说而已,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王忠嗣有罪。
  但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王权时代,想要杀一个人,有的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证据。
  刚才李林甫的话就是抓住了李隆基的心,那就是对皇位的忌讳,只要是稍微牵扯到皇位的问题,那么无论是什么人,李隆基杀起来从来都不会手软,况且此时王忠嗣还牵扯到太子一事,在大唐太子本来就是敏感的话题。
  李林甫就这样利用李隆基的心态,一句话就将王忠嗣判定了死刑,此时在李隆基的心中,已经认定王忠嗣是大逆不道,暗中和太子往来,并且有心支持太子当皇帝,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抗旨这样的事情了,并且李隆基也不再追究抗旨的事情了。
  此时,在心中认定王忠嗣的罪行和阴谋之后,抗旨不出兵也就被李隆基认定是有意为之,甚至是暗中蓄谋已久的阴谋,支为了对抗的他的皇权地位,甚至可能也和太子李享有关。
  心中已经认定了王忠嗣的罪名了,并且是大逆不道的谋逆之罪,此时的李隆基会想到王忠嗣的任何事情,都能够和大逆不道联系起来,并且认定王忠嗣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帮助李享撺掇皇位而准备。
  杨成看着李隆基震怒的样子,心中一阵的纠结,他是知道历史的,历史上王忠嗣就是被李林甫阴谋陷害,然后被贬到汉阳当太守,然后第二年就暴卒了,这其中也都是李林甫暗中毒害王忠嗣。
  此时,杨成心中也非常惋惜,但是他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这一切,杨成对于王忠嗣这样的一个当时名将还是非常欣赏的,心中也下定决心,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王忠嗣一下,毕竟按照后世的历史,王忠嗣在汉阳还是带了一段时日的,这就可以给杨成一个准备的时间,到时候李林甫下手毒害王忠嗣的时候,他就有了准备的时间,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此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然后朝着李隆基轻声地说道:“启禀陛下,王忠嗣在大牢中书写了一份书信,恳请陛下亲启。”
  李隆基此时正在气头上,看到小黄门冒冒失失地闯进来,心中顿时一阵的怒火,本来想着将这个冒失的小黄门拖出去杖毙的,但是一听是王忠嗣在狱中书写的信件,顿时有些惊愕。
  李隆基随后嘴角上就闪出了一丝嘲讽的笑意,然后冷冷地说道:“拿来,让朕看一看他还想说些什么?”
  小黄门随后就将书信恭敬地呈送给了李隆基,李隆基脸上一阵的嘲讽之意,此时心中已经认定王忠嗣大逆不道了,所以对于王忠嗣的行为唯一的感觉就是鄙视和愤怒。
  “哈哈……”
  “真是好笑,好笑。”
  李隆基看完王忠嗣的书信之后,顿时大笑了起来,但是这可是不是开心的大笑,而是充满了怒火和冷意的嘲讽。
  杨成和李林甫此时也都竖起了耳朵,他们也想知道王忠嗣的书信中写了些什么,能让李隆基眼神如此清冷,甚至已经动了杀机。
  此时,李隆基又降目光转向了杨成,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和复杂,随后就消失了,没有人看到,至于这个帝王心中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然后李隆基接着说道:“王忠嗣在信中告诫朕要警惕北方的回纥人,还有渤海国,又把吐蕃人和南邵人也说了一边,真是可笑之极,阵还不清楚大唐的这些敌人吗?而且还表忠心地举荐了李光弼和郭子仪,真是可笑,真是可笑,难道是在临死之前表明他的忠心吗,这是在嘲讽朕,把他当做诸葛亮了吗?”
  此时,杨成也是明白了王忠嗣的书信中写了些什么了,一定是书写了一些边关的情况,并且告诫李隆基要谨慎提防这些敌人,还有又举荐了一些边疆勇猛的武将,应该就是这些内容而已。
  杨成此时心中顿时大为感动,他知道王忠嗣的为人,毕竟是后来人,此时看到王忠嗣就是身陷囹圄,首先想到的还是大唐安慰。
  杨成心中顿时敬服不已,这样的忠臣重臣,就被李隆基这样的昏君给杀了,真是可惜。
  杨成认定王忠嗣可能已经感觉到自己来日不多了,于是才会急着书写这封书信呈送给李隆基的。
  但是,在李隆基心中可不是这样认为的,李隆基看到王忠嗣是书信,认定王忠嗣这是在假装表露忠心,从而掩盖他的大逆不道,并且认定王忠嗣是感觉到已经来日不多,于是恐惧担心被处死,所以才会急着一入大牢就上书的。
  李隆基脸上充满了嘲讽,并且带着一丝鄙夷和杀机,他已经做了最后的决定,那就是将王忠嗣处死,不需要什么审问,这是他作为皇帝的一个权力。
  此时,看到突然将出现的插曲,李林甫的心也突然悸动了起来,看到李隆基眼神中的寒意和杀意,李林甫随后起身朝着李隆基说道:“启禀陛下,王忠嗣阴谋怀有异心,大逆不道,暗中不尊陛下圣旨,和北方的突厥人暗中往来,这件事臣早就听说了,只是一直没有证据,此时看到王忠嗣的罪行已经显现出来,这才和陛下说起。”
  李隆基此时已经对王忠嗣有了杀心,此时又听到李林甫说到王忠嗣和北方的突厥人也有往来,顿时一阵的心惊,突厥人国力强大,一直都有着灭掉大唐的心思,也一直都是大唐最大的敌人。
  和大唐的其它敌人相比,突厥人的威胁是最大的,相比较吐蕃和渤海等国,它们虽然也是大唐的劲敌,但是国力有限,只是和大唐争夺一些边地而已,想要和大唐全面开战,甚至攻入大唐的腹地是非常苦难的。
  但是北方的突厥不同了,突厥人心性残暴,而且是全民皆兵,并且不是生产,到处掠夺,早就有将大唐吞并的打算了,最重要的还是北方游牧民族善战。
  李隆基没有想到王忠嗣和突厥人还有往来,毕竟王忠嗣可是将突厥打败之人,怎么和突厥人能够联系上呢,此时突厥人已经对他恨之入骨了、
  李林甫随后接着说道:“陛下,一年之前,王忠嗣就领着三镇精兵大败突厥可汗乌苏米施,最后还斩下了乌苏米施的头颅,那时的突厥人其实就已经大败了,并且无力在和大唐一战了。”
  杨成不明白李林甫要说什么,但是认定李林甫绝对不是在给王忠嗣表功,同时心中也希望李隆基听到这些王忠嗣的功绩之后,也能够放弃杀死王忠嗣的念头。
  李林甫随后接着说道:“那时的突厥人不仅没有力量和大唐再战,而且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了,乌苏米施可汗有三个儿子,当年都是突厥王国的叶护,但是在乌苏米施可汗死后,三子都没有继承突厥王位,而是乌苏米施的弟弟白眉继承了突厥可汗。”
  李隆基听到这里已经明白李林甫的话了,既然乌苏米施还有三个儿子在,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突厥可汗回事乌苏米施的弟弟白眉,其中一定有问题。那么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白眉撺掇了突厥王位,并且镇压了乌苏米施的三个儿子。
  李林甫随后接着说道:“那么,既然突厥已经分裂了,乌苏米施可汗的三个儿子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突厥王位的,但是那时突厥大败,势力大损,而且还面对大唐的紧逼,三子竟然想要继承突厥王位,同时还要对抗白眉,那么就一定会有人向大唐求援,可是陛下可否知道乌苏米施的三个儿子,哪一个派来了使者向大唐求援,并且最后还是白眉当上了可汗,其中一定有隐情。”
  李隆基此时已经是彻底明白了,既然突厥已经力量大损了,而且还出现了分裂,并且乌苏米施的三个儿子,还有弟弟白眉都想到可汗,那么他们之间的争斗就不会少,而且也一定会有人派来使者来到长安,希望得到大唐皇帝的册封,毕竟他们那时已经没有力量和大唐对抗,派遣使者来到大唐是最好的选择,既可以求和,又可以得到大唐皇帝的册封。
  一旦有了大唐皇帝的册封,就可以名真言顺地出来争夺突厥王位了,在道义和法力上就占据了优势。
  李隆基此时心中已经认定,这些事情一定和王忠嗣有关,这些最寻常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突厥已经是苟延残喘了,王忠嗣竟然还是在入秋的时候发动了攻势,足足给了突厥人半年之久的喘息。
  李隆基心中越想越怒,他认定一定是王忠嗣的在暗中和突厥人有往来,并且支持乌苏米施的弟弟白眉,这样才让白眉当上了突厥可汗,乌苏米施的三个儿子此时下落不明一定是王忠嗣所为,并且此时看到王忠嗣竟然给白眉半年之久喘息,而且入秋之后的攻势也没有什么进展。
  李隆基心中顿时一阵的大怒,他此时对王忠嗣的杀心已经是升起,并且再也搁置不下了。
  但是,在杨成这位局外人看来,李林甫简直就被卑鄙无耻,突厥人争夺王位和王忠嗣有什么关系,乌苏米施都战死了,他的三个儿子难道就可以活下来,然后回去召集兵马,准备争夺王位,简直就是可笑之极。
  这个时代的消息闭塞,再说突厥的这次大败非常惨烈,几乎是灭国,可汗都已经战死了,那么死去的部族权贵和头领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了,此时还有没有照相机和后世的媒体,在成片的死人中,已经是血肉模糊了,那里还分得清楚是谁。
  估计王忠嗣得知谁还活着,应该也是从败退的突厥残部那里得知的,得知白眉当上了可汗,就知道白眉还活着,仅此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