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传奇> 第944章 万国来朝(4)

第944章 万国来朝(4)

  瑞元三年十一月初一,辰时。
  紫禁城,奉天殿。
  主持整个朝拜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两人,卯时不到就来到了奉天殿,这是一次开创历史的万国来朝,必将被历史铭记,作为主持如此盛大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怎么可能不激动,他们非常清楚,随着仪式的进行,这一幕必将被后世子孙永远铭记。
  丹墀上面,长条形的檀香木桌已经摆好,木桌上面覆盖着黄色的绸布,两叠文书摆放的整整齐齐,主持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将在仪式开始的时候,各自手持一叠文书。
  紫禁城外,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各国使节以及被擒获的部分俘虏,都在等候。
  红色的城门缓缓打开,礼部以及鸿胪寺的官员引领众人,缓步进入到城门之中。
  皇宫之内的太监依旧是存在的,不过他们已经不能够参与到任何的政事之中。
  京城官吏早就习惯了,只是绝大部分的使节都没有见过如此的场景,进入到甬道之后,一种庄严的气氛油然而生,本来在外面还在低声说话的诸多使节,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默默的跟在队伍之中,朝着紫禁城里面走去。
  辰时一刻,众人按照礼部和鸿胪寺官员指定的位置站好了。
  已经到了十一月,气候很是寒冷,站在奉天殿之外,感受着呼呼吹过的寒风,还真的是难以长时间忍受,不过寒风瑟瑟,队伍很是整齐,没有谁说话,甚至听不见咳嗽的声音。
  辰时二刻,皇上的御辇出现在奉天殿外面,不过皇上并未在里面,按照规矩来说,皇上将从奉天殿后面的门直接进入大殿,此刻皇上的御辇出现在奉天殿外面,预示着皇上已经进入到奉天殿,朝拜的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果然,领侍卫内大臣梁兴力出现在奉天殿外面,这预示着皇上已经进入到奉天殿。
  内阁首辅徐望华带着诸多内阁大臣,进入到奉天殿,他们要率先拜见皇上。
  不过几分钟时间,所有内阁大臣走出了奉天殿,站立在队伍的最前面,周延儒、杨廷枢和梁兴力三人直接来到了丹墀之上。
  梁兴力首先开口。
  “皇上有旨,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梁兴力的开口,皇上走出了奉天殿,站在了殿外,跟随在皇上身边的是皇后娘娘。
  所有人都看到了精神抖擞的皇上,以及显露出雍容华贵气息的皇后娘娘。
  其余的嫔妃,则是跟随在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身后,跟着走出了奉天殿。
  海外的那些使节,瞪大了眼睛看着站在奉天殿外面的皇上,他们万万想不到,如此富庶的大明王朝,如此强盛的大明王朝,皇上居然是如此的年轻。
  而黄后娘年的雍容华贵和漂亮,以及诸多嫔妃的美艳,更是让众人吃惊。
  内阁首辅徐望华大声开口了。
  “臣领诸位大臣拜见皇上,拜见黄后娘娘。。。”
  所有官员都跪下了,包括部分的域外使节,也跟随跪下,那些海外使节,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有聪明的使者,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单膝跪地行礼。
  第一个仪式,是献俘仪式,这是象征性的仪式,不需要押解被俘之人,而且这些被俘之人都是站在奉天殿外面,没有遭受什么限制,同样能够看到皇上。
  内阁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熊文灿,领着郑家军副总兵、都督府都督洪欣贵,户部对外贸易司郎中郑芝龙等人,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之下,缓步走到了台阶的下面。
  这些人不需要跪下,按照原先设置的礼仪,众人需要跪下的,但皇上免除了跪拜礼。
  洪欣贵从怀里拿出来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书,大声念出来。
  这是一份捷报,主要就是海外征战以及远征的战果,捷报的描述很是平和,丝毫没有蔑视欧洲诸国的意思,实事求是的表述了战斗厮杀的情况,战斗所取得的战果,以及在欧洲与各国商谈的情况,不过这份捷报,还是让欧洲的诸多使节低下头了,他们本来是听不懂的,但礼部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站在他们的队伍之中,对捷报的内容予以了翻译。
  十名被俘的军官也被带到了前面,这就是献俘了。
  念完的捷报,被送到领侍卫内大臣梁兴力的手中,梁兴力双手捧着捷报,走上台阶,将捷报给了皇上,皇上拿到捷报之后,微微点头。
  梁兴力开始宣读圣旨,这是皇上和朝廷决定对洪欣贵等人进行表彰的决定,表彰主要还是以物质上的奖励为主,关于升官的事宜,皇上和朝廷都是非常慎重的,必须要经过内阁认真商议之后,才会最终做出决定的。
  圣旨宣读完毕,洪欣贵和郑芝龙接旨。
  如此献俘的仪式结束。
  最为主要的朝拜仪式终于开始了。
  主持仪式的周延儒和杨廷枢两人,拿起了手中的文书。
  周延儒负责宣读朝拜和觐见的仪式,杨廷枢则是负责具体指挥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该如何的引导,毕竟前来朝拜的海外和域外的使节人数众多,每个使节觐见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也需要两个时辰以上的时间。
  首先觐见皇上的是荷兰的使节,接着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使节,将这三个使节放在最前面,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即将入宫的三位公主。
  随着周延儒和杨廷枢按照文书宣读朝拜仪式,礼部和皇家政策理论研究院的官员不断的给海外和域外的使节翻译,同时有礼鸿胪寺的官员引领着使节前往奉天殿的台阶之下,正式拜见皇上。
  这个过程之中,被废除的礼仪还有一项,那就是鸿胪寺的官员不再培训诸多的使节,若是按照以前的规矩,这些使节是需要接受培训的,必须按照大明的礼仪来觐见皇上,这里面就包括一个很是敏感的问题,那就是使节觐见皇上究竟需不需要跪下的问题。
  皇上的态度很明确,觐见仪式是严肃的,的确需要慎重对待,但觐见的仪式决不能够程序化,不能够因为追求整齐划一,而让本来异常庄严的仪式,变得索然无味。
  觐见仪式不同于科举考试之后拜见皇上的仪式,这些人都是海外和域外的使者,他们肩负特殊的使命,是怀揣着对大明王朝的憧憬前来的,他们不是大明之人,他们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规,但朝廷不要强迫他们按照大明所有的礼仪来做事情。
  这大概就是皇上说出来的有容乃大的意思。
  欧洲皇室使节拜见皇上,全部都采用了单膝跪地的做法,这是他们的习惯,至于说域外的诸多使节,则是与大明朝廷的官员一样,也是双膝跪地拜见的。
  皇上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容,这种笑容让人感觉到亲切,但这个笑容之中,透露出来了强大的自信,让人只能够仰视。
  海外和域外的使节,带来了大量的礼物,这都是他们各自国家或者地方最好的东西,譬如说欧洲使节带来的有夜明珠、骑士剑,甚至是汗血宝马等等,域外的使节带来的多是罕见的干果之类的东西,以及大量的珠宝等等。
  使节觐见皇上的仪式,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
  皇上和皇后娘娘,以及诸多的嫔妃一直都站在奉天殿的外面,他们没有躲避凌冽的寒风,脸上的神色一直都非常的平静,期间领侍卫内大臣梁兴力准备拿着衣服前去给皇上和皇后娘娘披上的时候,被皇后娘娘用眼神制止了。
  皇上和皇后娘娘的仪态一直都很是端庄,就更不用说下面的文武大臣了,而那些觐见大明皇上的欧洲和域外的使节,在完成了觐见仪式之后,跟随鸿胪寺的官员回到原来的位置,也是规规矩矩的站着,神情严肃。
  内阁首辅徐望华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他的内心突然闪过了一丝的领悟,皇上一直要求觐见的仪式必须要庄严隆重,他不是特别的明白,原来以为就是展现大明军队的威严,让觐见的使者感受到一丝的压迫,现在看来,皇上根本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是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来了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威严和自信。
  这种觐见仪式,不需要跪拜,尊重诸多使节各自国家和地方的习惯,不过所有觐见皇上的使者,无不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从他们的眼神之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徐望华想到了那句朕既天下的话语,包括先皇都曾经说出来过这样的话语,不过真正能够当得起这句话语的,也就是当今的皇上了,被推崇的汉武大帝、唐太宗等人,徐望华没有见过,也不可能见到,不过当今的皇上,他是非常熟悉的。
  按照徐望华的判断,当今皇上的睿智,超过了汉武大帝,以及唐太宗,这万国来朝的礼仪,怕也只有今日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皇上看重的并非是这些,皇上关心的是大明王朝的兴盛,关心的是大明百姓是不是能够过上好日子,关心的是大明朝廷在做任何与外面联系事宜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真正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才真的是千古一帝。
  (今日开始每天两更,分别是上午的九点和下午的四点钟,本书已经进入尾声,我正在考虑新书,期盼新书得到读者大大的继续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