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锦绣路> 第36章

第36章

  宋夫人起身说道,“这人说是小六兄长的朋友。”
  宋尚书讶异,目光落在谢崇华脸上。陆芷也闻声回头,伸手就寻他,“爹爹。”
  见父亲出来,她就不肯要谢崇华抱了。他唯有放下她,瞧着她扑进宋尚书的怀中。
  宋尚书一把将她抱起,满脸慈父温和,“小六再重一点爹就抱不起了。”他哄了她一会,才说道,“爹有事要办,小六回房里好不好?”
  陆芷点点头,宋夫人便过来抱她,要回房。谢崇华步子往前提下意识要拦,就听宋尚书说道,“我们宋家若真不是讲理的人家,你也进不了这个大门。”
  言下之意是要他不用担心他们会将孩子藏起来,留下来说个清楚才是当务之急。
  谢崇华这才顿步,“抱歉,一时太过欢喜,便担心过了头,绝没有冒犯您们的意思。阿芷被照顾得这样好,小生又怎会有指责的意思,反倒应该替好友谢您们。”
  宋尚书这才细看他,生得仪表不凡,看装扮也是个读书人。他是从鹿州救的小六,那这人说与小六兄长是好友,他想必也是鹿州的。这么远过来,又恰逢科举,便问道,“你是进京赴考的?”
  谢崇华作揖答道,“正是。”
  会试已放榜十天,他仍在京师逗留,那会试自然是过了,等殿试的。他笑问,“会试可有名次?”
  “凭着运气考了第六。”
  会试已是人才济济,能得第六,实属不易。心有爱才之心,又因他为朋友找亲妹不惧他这二品大臣,更是多了三分赞赏。宋尚书没有夸奖,免他生了傲气,说道,“请坐。”
  谢崇华入座片刻,十分不安,“还请大人相信,阿芷……您府上的六小姐,的确是我好友的妹妹。好友姓陆,名正禹。妹妹叫陆芷,当初她的爹娘因故辞世,好友带着两个弟弟和阿芷欲离开那伤心之地,谁想刚到茂安县,阿芷便被人抱走。”
  宋尚书确实是在茂安县救得她,问她家中有何人,也说有三个哥哥,这与他说的不假。只是……他皱眉说道,“小六说她爹娘去外地游玩,此次去是和他们团聚。”
  他眼里略有狐疑,却问得不急,等着眼前的年轻人解释。
  ☆、第39章 陈年恩怨
  第三十九章陈年恩怨
  没有片刻思虑,谢崇华重叹,“阿芷年幼,我们不忍告知真相。而且……当初陆大伯被贼人砍伤,她亲眼瞧见,若是告诉她其父重伤过世,怕她一世惊恐,因此我们都合伙诓骗她,说是去玩了。”
  只言片语宋尚书已能定出真假,方才见他能抱着小六她却不哭闹心已经有所想,“去年因我母亲久病不愈,我听闻奇州有个寺庙十分灵验。便亲自告假过去为我母亲祈福,谁想路过玉松县,见一伙人鬼鬼祟祟,便多了几分心思。那四人见我们打量,许是见我们人多,竟扔下马车就跑。家仆上前一看,车上迷晕了七个孩童。我便将他们交给当地官府,回来时那知县告诉我,六个孩童都送回了家,唯有那年纪最小的,说不出自己家在哪。听说那人牙子为了不许孩子哭闹,会下些迷药,也不知是否如此,人也被迷得糊涂了。我便派人去寻,几日不得消息,又急着回京,便将她带回来,让知县一有消息就送信知会我一声。”
  谢崇华这才恍然,为何好友一直找不到妹妹。那玉松县离茂安县相隔五十多里,阿芷消失那十几天,陆正禹都在茂安县找她。而等好友北上找到玉松县时,阿芷已经被带到了京师,擦身而过。
  “许是迷药过重,又受了惊吓,开始几个月小六都睡得不安,时常惊醒。醒后也不言不语,有些痴傻了。如今她也是寡言少语,十分惊怕生人。我努力和她亲近,她才肯接近我。除了我母亲和方才照顾她的那位仆妇,别人她都不肯亲近,甚至我家夫人她也不愿。”
  难怪宋尚书肯和他说这些,又表现得相信他的话。他微微蹙眉,“那为何您认了她做女儿?”
  宋尚书笑笑,“倒也奇怪,我将她领回家后,无暇照顾,便将她交给我夫人。可她不亲我夫人,实在担忧。一日我领她过去给我母亲请安,谁想她瞧见我母亲卧在病榻,竟上前瞧看,十分乖巧。我便让她留在房中,倒也奇怪,母亲的病一日一日好转,半个月后已能下地,精神抖擞。她老人家高兴,非要认她做孙女,我不好忤逆母亲,心想等小六家人找来,再让她回去不迟,也算是一举两得,因此就认她做了女儿。她上头还有五个哥哥姐姐,便取个简单好记的,唤她小六。”
  谢崇华连连惊叹其中巧合机缘,“能遇宋大人这样的人家,也是阿芷的福气了。只是我好友为寻阿芷,吃尽苦头,如今……可否请大人将她交还与我,也好让我好友安心。自从丢了妹妹,他便一直自责,形容枯槁,我实在不忍……”
  宋尚书哪里舍得,母亲怕更不舍得,可总不能一己之私,拆散他们一家。叹了一气,说道,“还有十余天要考殿试,如今交给你怕扰你念书,你先将试考了。我母亲那我也要费些时日来劝,估摸你考完,我也劝好了。到时你再来接她,如何?”
  这个安排不是不好,只是谢崇华心有余悸,难以做决定。他是恨不得现在就将陆芷送到鹿州,交给好友。可殿试在即,真这么做了,好友更要自责。况且宋大人这边也不好跟其母交代,照顾阿芷这么久,他们也不能做出忘恩负义的事,“那我先修书一封,寄与好友,也好让他安心。”
  宋尚书点头,“如此也好,你报与我住处,我让家丁快马加鞭送过去。”他唤人拿了纸笔来,在他落笔时又唤管家安排送信的家丁。不过片刻功夫视线再回桌上,无意扫过信纸,那大气洒脱的字入了眼底,忍不住细看,字字落笔潇洒却不张狂,工整而不落俗套,真是写得一手好字。
  仔细看去,不曾记得内容,却记得这字。
  谢崇华写好信,交予宋家下人。也不好多留,生怕打搅,便告辞离开。宋尚书说道,“远道而来便是客,京城人山人海,巧遇也是缘分,留下用了晚饭再走吧。”
  “怎好再打搅府上清静,谢大人厚爱。”
  宋尚书劝了两回,他仍是不留,只说明日再来看看陆芷,就走了。送他出门回来,宋夫人已经回到厅堂,笑道,“老爷看来很欢喜这位公子。”
  “倒是好苗子,只是处事还不太圆滑,太拧的话,以后要吃亏的。”
  这话一说,听得宋夫人直笑他,“那就是跟老爷一个脾气了么?你倒好意思说他。”
  宋尚书一想,也是笑笑。携夫人进去,这才想起来,“怎的忘了问他姓名。”
  懊恼了一会,又想起他曾言会试第六,便去了翰林老友家,问了名姓。因会试已过,卷子可开,他又拿来瞧看。这一看更是惊艳,行文流水不拘泥书上所言,论据有理,字字铿锵,可见是个有想法的人。
  这一看,更是满意三分。正好家中有一女未嫁,心有想法,便托人去礼部查他户籍,那户籍一栏却见他已婚配,顿觉惋惜。既做不成女婿,那……招为门生,倒可弥补遗憾了。
  礼部尚书和他是多年好友,便将册子送来。宋尚书看了家族详尽,目光又落在其妻子娘家三代姓名处。便问他,“这齐寻礼,怎的名字这样耳熟。”
  那人捋捋胡子,想了许久,才笑道,“你莫不是想起四十年前领头除宫中瘟疫的那御医了?”
  他这才想起来,“对对,就是那位。”
  四十年前宫中突闹瘟疫,死了不少人。皇家恐慌,太医院束手无策,院使更是诸多隐瞒。齐寻礼不惧院使,状告其无所为。圣上大怒,革其职,任齐寻礼为院使。齐寻礼不畏染病,亲自诊脉判症,终于解得良药,瘟疫得以扑灭。
  只是那一次瘟疫揪出许多缠身麻烦事,齐寻礼不想多惹是非,辞了太医一职,抱病告老还乡。圣上也应允了,赐其金银,送其回了故里。
  虽然此事已过去多年,但生在官宦之家,那时已懂事的宋尚书却记得清楚。只是也是因为过了太久,不记得那齐寻礼的故里到底是何处。
  他摇头笑笑,怎会这么巧,就是那齐寻礼的外孙女婿。
  想罢,将册子合上,不再记挂此事。
  谢崇华因无意中找到陆芷,喜得思乡之愁都忘了。只是给妻女买的东西在方才和宋家下人拉扯中挤得变形了。尤其是小马,背都凹了。又无缝隙可以让它复原,摆在桌上瞧着,末了一想——没关系,女儿还不懂,姑且骗着她吧。
  如此,心即刻释怀。
  这几日他每到傍晚便去一趟宋家,免得到时候带陆芷离开,她将自己当做坏人,一路哭闹。引得官府注意,那就有理难辩了。
  陆芷见他这几天都来,隐隐想起了些事,模模糊糊的,还是不能放下警惕。
  宋老夫人听说孙女的家人来找,还要接她走,哭得好不难过,急得宋尚书左右为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宋老夫人才忍痛答应。他们是厚道人家,陆家接连碰见祸事已然很惨,还让人家兄妹分离,也是不应该的。
  谢崇华这日到了宋家,宋尚书将他留下用饭,和他说道,“我母亲已经同意让小六随你走了。”
  谢崇华听后大喜,忙跟他道谢。
  宋尚书又笑笑说道,“你若是殿试能得佳名,那到时候你就得留在京师,让你好友来接了。”
  谢崇华没有妄言,“人才济济,岂敢妄自尊大。”
  这谦虚不卑不亢,宋尚书听得顺耳喜欢。一会陆芷由宋夫人领了出来,双丫髻梳得很齐整,贴着翠玉花钿,一身蓝色小棉袄,活泼可人。她慢慢走上前,唤声,“爹爹。”又瞧向谢崇华,抓着父亲的衣裳,藏了半个身子,低声,“谢哥哥。”
  教了她三天,她都不愿喊,今日一喊,喊得谢崇华万分感慨,“阿芷。”
  陆芷皱眉,埋头在父亲腰间,语气十分沉闷,“我不叫阿芷,我叫小六。”
  下人告诉她,那个叫阿芷的小姑娘没有爹娘,也没有家。她才不要,她叫小六,她有爹娘的,还有很多个哥哥姐姐,都疼着她。
  她……才不是孤儿。
  小小的脑袋瓜子这么想着,却觉眼睛微湿……对,她是有爹娘的……从来都是有的……
  吏部尚书的小女儿当街被人抢抱的事此时已传入太师府里。
  厉太师乃是当今国舅,刚过完一个甲子。位高权重,颇得圣上信任倚重。年轻时尚能洁身自好,越发年老,便越喜听人美言,脾气也越是乖戾。朝中但凡没有倚靠他的,皆视其为敌,而宋尚书便是其中一个。
  因此宋尚书的一举一动,都派人探听禀报。
  “原来那小姑娘真不是宋尚书带回来的私生女。”
  厉太师思忖片刻,那探子又道,“宋尚书送走那位公子后,去了一趟礼部,查了那人户籍。”
  说罢,便将同样一份手描的三页纸张恭敬递过。
  太师眼线遍布朝野,六部都有人盯梢,要从礼部得到这东西,并不难。只是宋尚书专程去礼部查,倒让他起了疑心。接来一瞧,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这谢崇华祖上三代都是寒门小户,也都是南方人,没任何家世背景。翻看第二页其丈人一家,目光这才定落。
  齐寻礼?他拧眉瞧看,是开药铺的,更多了几分心思,该不会真是他所知道的那个齐寻礼吧?他沉思许久,说道,“四十年前宫中曾有一个御医叫齐寻礼,你寻人去查查,他离宫后去了何处,将他的子嗣也一并查清楚。”
  那人没有多话,立刻领命下去。厉太师将三张纸上的内容都过目一遍,随即烧了。有些事可以偷偷做,明目张胆,却会惹龙颜不悦。
  鹤州离京城近,快马加鞭不过费了七日功夫。
  要寻鹤州首富的家,在街上随便找个人都能指出方向来。宋家下人很快就寻到了地方,饶是京城出身,见惯了达官贵人的府邸,还是因这犹如围城的大宅而惊叹。
  敲开大门,见是个老管家,他客气道,“请问陆正禹陆公子可是住在这里?”
  管家耳尖,听出是京城口音,也多了两分客气,“正是,阁下是……”
  下人说道,“我家老爷让我送一封信来,交给陆公子。”怕他觉得自己居心叵测,又说道,“我家老爷是吏部尚书。”
  管家了然,可并没有听说过二公子跟京城什么人有往来。只是老爷有吩咐,有关二公子的信都要先拦下来,便说道,“二公子不在家,等他回来,我将信交给他。”
  下人稍想一会,地址是老爷给的,旁边那位公子也说了陆公子是住在徐家,那约莫没问题,便将信交给他。
  管家拿了信后往徐老爷的房里走,将信送了过去。
  徐老爷拆信一瞧,是谢崇华的字。这并无不妥,只是信上所言,却让他心有芒刺,冷冷将信扔开,“烧了。”
  管家一句也不多说,也不看信上说了什么,直接将信烧了。直至烧成灰烬,才说道,“老奴会吩咐刚才瞧见那人的下人,让他们当做什么都没看见。”
  徐老爷点了点头,“若是谢崇华亲自带着陆芷过来,你一定要拦住,不可让他们相见。哪怕是折了谢崇华的腿,也不许他靠近二公子三丈内。”
  “小的明白。”
  管家应声退出,婢女拿着扫帚进来打扫地上的白灰。他冷眼盯看,起身去书桌前,打开箱子,将一垒的账本拿出,亲自拿着去了陆正禹住的地方。
  陆正禹初来徐家,徐老爷便领他在徐家走了一圈,“你想住在何处,便住在何处。”
  最后他择了那云阁。云阁耸立在五丈有余的石台上,上筑两层阁楼。阁楼刻有精细花纹,周围游廊临水,青藤攀缘,翠柳拂岸,更像空空幽谷,也是徐老爷十分喜欢地方,心觉有缘分,更多两分赞许,问道,“为何选了这里?”
  却见他默然稍许,才道,“服丧期本就不该大肆喧闹,这里静心,能为我爹娘好好祈福。”
  一番话本该听得感动,却让徐老爷听出隔阂疏离来。
  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心里就永远装着他的亲爹娘。虽然无可指责,可徐老爷听了到底不舒服。
  这几个月来他虽敬重自己,什么话也听从自己,但他却并不悦。
  爬上石台,那守在入口处的下人弯身问安,去敲门告知。
  一会身着孝服的陆正禹开门出来,因饮食清淡,心情更是寡淡,这几个月来也没见多长肉,没有神采奕奕,只是多了三分沉着和冷静,少了往日轻佻。
  徐老爷还没开口,就见他过来接手手上的账本。这些账本事关徐家万贯家财,他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碰的,可如今陆正禹来接,交与他时,却像卸下千斤重担,顺其自然让他接了。
  陆正禹将账本抱回小厅桌上,倒了茶水过来,“伯父今天怎么得空来了?”
  “来教你做账。”徐老爷见桌上放着的国策,说道,“你曾答应过老夫,三年后,会继承徐家家业,不再出仕,可如今看来,你仍没有忘了这件事,否则又怎会还看这些,我给你的书,你却不看。”
  陆正禹看了看那国策,那是他离开家时,从书架上带走的唯一一套书。每每心中苦闷时,便拿来瞧看。他默了默说道,“我怎会忘记您收留我们兄弟三人,又给温饱的恩德。这书……是一个于我很重要的姑娘送的。我答应过您的事,怎敢毁约。您给的书,都有在看。”
  徐老爷面色这才温和,又道,“女色误人,正当韶华,多学点什么才对。这些账本,你好好看看。徐家家业日后都是你的,如今慢慢学。我已年老,不知何时就归西,你若在徐家毫无建树,这位子你坐不稳,一众掌柜也不会服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