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军神> 第953章 退兵函谷关

第953章 退兵函谷关

  听见诸葛亮的回复,孙权当即大喜过望,就将目光放在了周瑜身上。
  在孙权看来,周瑜乃是自己属下,绝对会支持自己,将周泰以及那些东吴水军俘虏换回来。
  果不其然,周瑜沉吟半晌,而后说道:“换回俘虏无可厚非,主公完全能够答应此事。”
  孙权闻言更喜,道:“既然公瑾都这么说了,那么我这就派人前去,与关中使者商议换回俘虏事宜。”
  此时,曹操等人的脸色,却是非常不好看。
  甘宁身为关中,唯一一位精通水战的将领,几人都欲杀之而后快。
  就好像历史上赤壁之战,周瑜不惜代价也要使用反间计,将蔡瑁、张允杀死一样。
  没有了蔡瑁、张允,则荆州水军不足为惧,没有了甘宁的关中水军,再也成不了气候。
  如此算来,甘宁对于关中的重要性,却是要远远超过,周泰对于联军的重要性。
  从理智这方面来讲,用甘宁交换周瑜,完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只不过,周泰毕竟乃是孙权心腹爱将,这场水战的胜利,也都是东吴的功劳。
  正如诸葛亮不好开口,将皮球提给周瑜那般,诸侯以及联军文武亦是如此,不敢轻易开口。
  因为,此事稍微处理不当,就会使得孙权心生芥蒂,会让这个看似牢固的联盟,出现一丝裂痕。
  曹操、刘备城府极深,虽然心中不悦,却也没有说话。
  可是袁谭年轻气盛,当即忍不住说道:“一个周泰,如何比得上甘宁重要,吴王以甘宁换周泰,未免太过草率了吧。”
  袁谭的一番话,当即使得东吴诸将勃然大怒,孙权也是脸色一沉。
  哪怕周泰真的比甘宁差上一筹,却也是东吴上将,袁谭这么没有经过大脑的话,一下子就得罪了许多人。
  沮授闻言暗道不好,急忙上前打圆场说道:“我家主公的意思,乃是现在将甘宁放回去,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当然,到底要不要换人,这完全有吴王自己决定。”
  言毕,沮授轻轻拉了一下袁谭的衣袖,频频向他打眼色,袁谭这才缄默不语。
  “哼。”
  孙权瞟了袁谭一眼,并没有借题发挥,他也知道现在众人应该齐心协力,真要起了内讧,得益处的绝对是关中军。
  郭嘉冷眼旁观,看着眼前这幅情形,却是眉头微皱。
  眼前的诸侯联军,虽然看起来牢不可破,关系其实非常脆弱,好在大家都是明理之人,这才小心翼翼维系着这种联盟。
  然而,郭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矛盾的不断积累,这种联盟想要一直维系下去,将会十分困难。
  周瑜却是打了一个哈哈,缓和了一下气氛,而后说道:“那些被俘的东吴士卒,都是吴地最精锐的水军儿郎。”
  “陈文昭既然愿意将他们换回来,我等又岂会拒绝?”
  “只不过甘宁对于关中水军太过重要,没有了甘兴霸,关中水军再也不足为虑。”
  “故此,暂时还不能用甘兴霸换回幼平。”
  孙权听到这里,脸色微变,他没有想到,就连周瑜也不愿意将周泰换回来。
  在孙权看来,周泰不仅是他的心腹,更是东吴上将。
  换回周泰以后,东吴实力将会再次提升,虽然他也支持联盟,可是行相比起东吴本身的利益,联盟利益的重要性,却是差上一筹。
  好似看穿了孙权心中所想,周瑜笑着说道:“主公无需担忧,只要甘兴霸在我们手中,幼平必无性命之忧。”
  “现在不换回幼平,也不代表日后不将幼平换回来,待我们彻底掌控黄河流域之后,再换不迟。”
  孙权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如果现在将甘宁放回去,凭借关中强大的生产力,肯定能够再次造出战船。
  虽说关中水军士卒伤亡惨重,可是甘宁回去之后,多少还是会给东吴水军,造成一些威胁。
  然而,只要再等待一段时间,等到东吴水军彻底掌控黄河,或者将关中军逼退孟津,那个时候再换回周泰,甘宁纵然回去,亦是无力回天。
  哪怕已经相通了这些,孙权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芥蒂,站在原地没有吭声。
  诸葛亮、曹操、刘备对视一眼,而后纷纷上前好言抚慰,这才让孙权下定决心,暂时不将周泰换回。
  当然,那些被徐贤俘虏的东吴水军士卒,却可以用关中水军俘虏换回。
  关中使者此行未能换回甘宁,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没有丝毫办法,只得将那些被俘虏的关中士卒换回去。
  时间一天天流逝。
  因为交换俘虏之事,孟津城外的战争暂时止息,城中守军也松了一口气。
  联军营帐之内,众人齐聚一堂。
  诸葛亮环顾四周,率先开口道:“小平津被克,关中没有办法继续从黄河运输粮草,孟津被克已经是早晚的事情。”
  “只不过,眼看冬天将至,那个时候黄河很多河段冰封,根本没有办法在黄河之中行船,联军的后勤运输压力也会变大许多。”
  “若是有可能,我希望诸位齐心协力,在寒冬降临之前攻下孟津,而后拿下洛阳。”
  战争持续到了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需要说明的事情,各种战略众人早就提前都拟好了。
  故此,听见了诸葛亮的话以后,也根本没有人出言反对。
  四大诸侯领兵团围困孟津,分别攻打四门,孟津再次饱受战火摧残。
  然而,哪怕关中水军全军覆没,哪怕联军向孟津发起了最为猛烈的进攻,陈旭仍旧死守孟津,寸步不退。
  孟津城墙,一次又一次被摧毁,可是关中军却一次又一次,在后面重行构建城墙。
  关中军的顽强,彻底超出了联军的估量,在这种惨烈的攻防战中,双方都是伤亡惨重。
  特别是东吴军队,他们攻城能力本就乃是诸侯最差,又被关中军故意针对,伤亡最大。
  到了后来,孙权只得暗自下达命令,让东吴士卒放缓进攻速度,保存实力。
  反倒是袁谭那边,每日猛攻城池,给关中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时间飞速流逝,可是在双方士卒眼中,这种时间的流逝,却是极其缓慢。
  对于他们而言,每日都在生死间徘徊,每一天都是极度煎熬。
  狂风呜咽,西北风呼啸,寒冬终于降临。
  对于关中军而言,冬天的降临无疑是一件天大好事,可是对于联军而言,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这个时代,冬季本就十分寒冷,在冬天作战,对于军队而言,绝对是个很重的负担。
  更让联军愤怒的是,他们每次攻城,城墙上面就会出现很多喷水机,将冰冷刺骨的冷水喷射下来。
  许多联军士卒,因为被冷水淋湿了衣服生病。
  一时间,联军士气变得极度萎靡。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下令暂缓攻城,开始让士卒们进行休整。
  战火,居然就这么停止了下来,只有呼啸的西北风,以及漫天飞舞的大雪。
  冬天,十分寒冷。
  对那些处于南方的荆州、东吴士卒而言,这种寒冷更是深入骨髓,许多人都忍受不住,每日待在营帐之内,不敢出门。
  只有袁军以及曹军,对于寒冷的冬天,有着远超常人的忍耐力。
  特别是袁谭麾下士卒,他们本就起于北方,关中的寒冬相比起北方,还是差了不少。
  袁军士卒,仍旧保持着旺盛的体力。
  饶是如此,在大雪纷飞的时节,联军士卒绝大多数,都龟缩在了营帐之内。
  这一日,诸葛亮刚刚处理完军务,忽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军师,关中军弃城而逃,孟津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听到了关羽的话,诸葛亮急忙站起身来,不可置信的说道:“我们猛攻城池的时候,关中军寸土不让,死战不退。”
  “现在我们停止攻城,撤退数十里,他们反而弃城而逃,这是何等道理?”
  诸葛亮背负双手,在营帐之内来回走动几圈,才叹道:“原来如此!”
  小平津丢失,孟津已经成为孤城,失守乃是早晚的事情。若非寒冬降临,孟津可能早就已经被攻克了。
  陈旭以前之所以死守城池,一方面是为了拖延联军往西推进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怕贸然撤兵,会被联军衔尾追杀。
  可是现在,由于寒冬以及大雪的影响,联军停止攻城,往后撤退五十余里,全军修养。
  在这个时候,任谁也没有想到,关中军会毫不拖泥带水的撤兵,也根本没有联军斥候,特别注意孟津动向。
  故此,直到关中军撤兵三日以后,孟津的状况才传到了诸葛亮耳中。
  关羽问道:“陈文昭撤兵,我们是否要领兵追杀?”
  诸葛亮思量半晌,道:“再有两日,大雪就会停止,那个时候积雪化水,道路泥泞,行军将会十分困难。”
  “现在领兵追击,不仅没有办法追上关中军,反而会让士卒陷于泥泞之中,得不偿失。”
  “只不过,此事还应当先几位大王商议才行。”
  诸葛亮虽然乃是联军名义上的统帅,可他并不会刚愎自用,凡事都会与诸侯相商。
  正是为此,诸侯对于诸葛亮的感官,也非常不错。
  待曹操、刘备、孙权、袁谭,以及各位联军文武齐聚一堂之后,诸葛亮就把陈旭撤兵的事情告知众人。
  众人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也都惊讶莫名,想不明白陈旭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当诸葛亮把自己的猜测,跟众人讲过以后,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把握住时机就毫不犹豫的撤兵,众人对于陈旭的气魄,亦是感叹不已。
  看着喧闹的众人,过了许久诸葛亮才说道:“如今虽然大雪纷飞,行军也并不十分困难。”
  “可两日之后就会雪过天晴,积雪融化必定导致道路泥泞,若是现在追击,非但没有办法追上关中军,反而会让士卒们劳累不堪。”
  “故此,我准备先派兵拿下孟津,而后让大军进城休整,先不追击关中军,诸位以为如何?”
  诸葛亮之言有理有据,而且冬天实在不是作战的大好时机。
  特别是当积雪融化,道路泥泞的时候,大军根本没有办法行走,故此众人也没有出言反对。
  就这样,联军占据孟津修生养息。
  果不出诸葛亮所料,两日以后雪过天晴,积雪融化,道路泥泞,根本没有办法行走。
  这个时候,陈旭正好率领大军撤到洛阳,而如今的天气状况,陈旭早有预料,并没有勉强行军,就在洛阳城内开始休整。
  复二日,泥泞稍退,陈旭毫不迟疑,再次抛弃洛阳,率领大军往函谷关撤去。
  行军途中,陈旭对典韦问道:“兄长感觉,我们是否还有胜利的机会?”
  典韦瓮声瓮气的说道:“主公既然早有谋划,自然不惧联军兵锋。”
  陈旭却是略显疲惫的摇了摇头,道:“战局瞬息万变,纵然有所谋划,也不能将所有事情都掌握在手中。”
  说到这里,陈旭却忽然笑了,道:“只不过,联军拿下黄河的控水权,也不见得有多大用处。”
  “毕竟,黄河可不是长江。”
  典韦虽然不通水战,可是在关中待了这么多年,对于黄河自然也有些了解。
  黄河水流湍急,主流多变,浅滩密布,沙石含量十分惊人。
  就连位于黄河本地的渔民,对于很多河段都不敢贸然前往,更不用说是东吴水军了。
  黄河中下游还好一些,可是过了小平津,继续逆流而上进入黄河中上游,行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毕竟,东吴水军将领,可不像甘宁以及关中水军将领那般,对于河段十分熟悉。
  东吴水军想要适应一部分河段,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期间还不知道,要有多少战船因此毁灭。
  大自然的力量,有时候远比人力更为恐怖。
  哪怕当初关中水军,在有当地渔民相助的情况下,也花费了三年时间,才把黄河各个河段的情况弄清楚。
  饶是如此,在通过某些河段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仍旧会有战船搁浅。
  故此,失去了黄河控制权,陈旭虽然感觉有些遗憾,却也并未太过惊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