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我要做首辅> 第1125章 老仇人

第1125章 老仇人

  唐毅在交接了所有政务之后,没有任何留恋,只带着家人,装了两大车的书籍,从京城离开。
  唐毅出京的那一天,还是半夜三更,京城到处出现了无数的火把,一个接着一个,慢慢的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了红光之中。
  这一刻,万历也没有睡觉,他站在了宫中的最高处,举目眺望着,每一点火光,就好像一粒炭火,落到了心头,渐渐的把他的一颗心烧焦了,烤熟了。
  万历烦躁地走来走去,暴跳如雷,他愤怒,惶恐,却又无可奈何。
  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出现了,虽然之前有过估计,可是真正当唐毅辞官,飘然离去的时候,产生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从这一刻开始,唐毅就是真正的道德完人,再也无可挑剔。
  立功,唐毅南北奔忙二十几年,柄国十五载,开疆拓土,刷新吏治,挽救威望,如今的大明盛世,皆是唐毅的一己之功。
  立言,唐毅著唐学三书,发表《总体战》,主持编修《大明会计纪要》,撰写《逻辑学》,重新阐释心学,不敢说著作等身,但是每一部书籍,都开创了一个学科。而且唐毅将数学引入了各级衙门的管理之中。考评官吏不再是靠着风评,靠着士林清议,而是真正看经济的成长,百姓的收入,治安情况,国策落实,教育发展。虽然说数字出官,未必尽善尽美,但是至少这是一套相对合理的考评体系,文官之间,越发认同,而考评的合理,也极大限制了掌权者肆意胡为。
  立德,功成身退,辞去一切职务,毫不恋栈。唐毅不是那些嘴上嚷嚷着视功名为粪土,却满心想着发迹成名的虚伪文人。他真正走到了权力的顶峰,甚至有资格行废立之举。可是十年光景,唐毅严守职分。从没有大权独揽,事事以内阁集体意见为主,不论是用人,还是推行新政,全都开诚布公,让人无可挑剔。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这是圣人的标准!
  纵览大明朝二百年,最接近的人物就是王阳明,再向前推,理学宗师朱熹,他的学说统治了几百年,可本人德行太烂,加上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建树,实际离着圣人的标准很远。
  再说的过分一点,孔孟二圣如何?他们也不过是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可是到头来一事无成,不过是写了几本书,到了几百年后,才被尊奉为圣贤。真正在世的时候,鲜有功绩。
  唐毅可不同,他不但有著书,还有实践,而且还真正开创了一代盛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此刻,唐毅正式超越了王阳明,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标杆,一座无法企及的高峰!
  京城百姓,扶老携幼,文武百官,士农工商,甚至聚集在京城的各国使者,天下的商贾,纷纷走上了大街。
  年幼的孩童依偎在父辈的身边,听着他们讲述着,这一座市场是唐毅做顺天府尹的时候,修建起来的,这条水泥路面是唐毅在隆庆二年建造的,那一栋高楼是万历二年修的,那一座学堂是元辅拨款建造的……
  一件件,如数家珍,大家此刻才猛然发现,这十几年的光景,大明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唐毅一手主导的隆万新政。
  何其幸运,他们见证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何其幸运,他们能见证历史的一刻!
  “元辅的马车到了!”
  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大家寻声望去,果然一阵马蹄声,护卫队在前面开路,唐毅的马车从后面相随。
  所过之处,百姓深深作揖——唐毅在五年前已经正式要求废除跪拜礼,可是从元朝开始,通行了几百年的跪拜,哪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在世间还广泛存在着跪拜,甚至有人叫嚣,不下跪磕头,要此膝盖何用!
  当唐毅离开之后,他的要求瞬间就深入了人心,没人敢说三道四。
  等到唐毅的马车离去,人们缓缓抬起头,眼含泪水,大声喊道:“元辅走好!”
  “大人一路顺风!”
  “老大人,别忘了大家伙!”
  “常回京城看看啊!”
  ……
  各种各种的呼声,此起彼伏,唐毅坐在马车之中,他没有撩开车帘,只是闭目养神。脑子却是一片烦乱,什么都听不进去。
  他很担心,几十年执掌权衡,下来之后,会不会像很多退休的老人一样,染上了可怕的退休综合征,没有文件批阅,就给家里的菜单签字同意……很快他觉得自己不会那么无聊,他有很多的爱好,比如回到老家,听听昆曲,听听评弹,养花、种草、钓鱼、写书,安享天伦之乐。
  不过真正让唐毅挂心的还是朝局,他用自己的致仕,给了皇权致命一击,可以说漂亮到了极点。但是,他面对的是几千年修炼成精的一只怪兽,能不能彻底杀死,还未可知。
  而且就在他离京的前一天,京城内卫指挥使,原锦衣卫大都督陆绎突然暴毙而死。
  陆绎作为陆炳的儿子,父子两代执掌锦衣卫,他们知道了太多的秘密,也遭到了太多人嫉恨。
  虽然锦衣卫改组十年,但是恨陆家的人还不在少数,陆绎猝死没有引发太多的风浪。可是唐毅心里清楚,其实这是保皇党的报复,他们报复内阁争夺失败,用暗杀的手段铲除对手。
  无独有偶,在万历九年的时候,成国公朱时泰也死了,朱应桢接替成国公爵位,只是朱应桢软弱无能,身体又很差,不能担当大任。
  天子右弼已经落到了英国公张元功的手里。
  这两个人事变动非常不寻常,可整个文官集团的反应堪称迟钝,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京城内卫和天子右弼,其实是管着万历的安全。
  唐毅在日,万历的小命就捏在唐毅的手里,可是唐毅离开了,内阁谁也没有这个份量继续掌控万历,故此只有退步,至少让万历感到一些安全,不至于整天活在恐惧之中。
  这是文官集团战略性的让步,大家希望万历能够见好就收,不要继续夺权,可是谁也不敢肯定,万历会轻易让步,早晚有一天,双方还是会摊牌的,没有了唐毅主持,文官集团能不能打赢这一场艰苦的战斗,实在是不好说……
  当然了,唐毅暂时还不需要管这些事情,他忙碌了多年,总算能够放松下来,出了京城,在通州上船,直奔天津。
  这几年的功夫,京城不断向外扩张,通州已经和京城并在了一起,连成一大片。中间修建了轨道马车,每天定时都有挽马拉着大车,往来两地。而最近正在研究将蒸汽机装在车辆上面,有了蒸汽机驱动,整个交通都会大变样。
  到时候天津和京城之间的运河多半也就要废弃了,唐毅没准就是最后一班的客人。船只顺风顺水,一路赶到了天津。
  当年唐毅做过顺天巡按,主持天津开海,而从那一刻开始,天津就走上了繁荣之路。
  在柄国期间,唐毅有意分化京城的功能,把天津定位成北方的经济中心。这十年下来,天津越发繁荣,势不可挡。
  天津官银号几次扩充资本,已经几乎和交通行并立,成为北方的金融中心。天津发达之后,又广泛设立学堂,发展教育。在万历二年,由北洋公司出资,在天津兴建北洋大学。
  相比东南的诸多学校,北洋大学更加专业系统,而且抛弃了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他们的读书人不再是为了当官,而是真正面向整个社会。
  天文、历法、数学、航海、军工、物理、化学、哲学、法律、商贸……诸多学科,汇集了大明朝最优秀的一批学者,蒸汽机就是他们和东南的一些学校联手研制出来的成果。
  在天津,唐毅真正嗅到了自己想要的气息,京城层层叠叠,到处都是官僚,一切以求稳求安为目标,无过既是大功,难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
  可是到了天津,就完全不一样,这里的读书人没有那么强大的功利之心,也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当官上面。
  天下的学问何止千万,并非孔孟之道,做官之学才是最上等的,万事万物,都值得去研究,去探索,他们穷究道理,试图用自己的学问,去改变这个世界。
  唐毅特意见了一群研究数学的年轻人,令唐毅惊讶的是他们已经弄出了微积分的理论,唐毅可是清清楚楚,从微积分出现之后,数学真正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很快就会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价值!
  永远不要低估国人的聪明才智,这些年的苦功,终于开花结果了。
  从离开京城,唐毅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当初在嘉靖年,他曾经跑到过小站,花了两年多时间,著书立说,转眼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唐毅再度故地重游,在小站逗留了十几天。然后再不迟疑,乘着船,从天津南下,前往老家苏州。
  “绝不能让唐毅回到家中!”
  眼望着远去的船只,有人暗暗咬牙,他一转身,从码头出来,到了一座小院之中。令人惊讶,在正厅里竟然坐着刚刚致仕的大学士许国。
  见外面有人走进来,他急忙站起身,“子维兄,下一步该怎么办?”
  此人摘下了斗笠,满头白发,胜过霜雪,脸上皱纹堆累,老年斑横生,只是两只眼睛,十分明亮。
  赫然正是曾经败在唐毅手里的张四维,他还活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