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生活>宦海龙腾> 第043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043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北珠市,在辽安省的最南边,三面环海,景色怡人。
  萧宸已经出席完了侯果毅和徐明月的婚礼,现在正在对辽安的招牌——“东北小香港”北珠市进行私人考察。他开着一辆银白色的帕萨特,在北珠市全城漫无目的地转悠,他开得不快,一路上眼光总是在街道两边到处搜寻,若不清楚他目的的人看了,定然以为他是闲来无事出来瞎逛,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是在对北珠市的市政综合建设做出评价,找出吴城的不足。
  不光是在车上看,他还时不时下车,装作买报、买水、问路……只是为了了解北珠市民对北珠市委、市政斧的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
  “市长走了啊!”
  每当萧宸故意挑起话头,说到侯东往在北珠市的某些事迹时,回答他的总是一声叹息,此刻他眼前的一位四十多岁的街边报摊小店的老板叹了口气,惋惜地说:“你才来北珠?那你错过了,前几天侯市长去辽都上任的时候,全市上千辆出租车自发地护送了他一路啊!那是几百里路啊,你说说……侯市长咋就调走了呢?”
  萧宸默然了,慨然长叹。他哪里是才来北珠?他来北珠已经半个来月了,甚至还一时兴起,让侯叔叔给他安排了一下,参加了侯东往正式离职前往省城辽都的北珠告别会,全程听完了侯叔叔的告别讲话。
  萧宸还记得当天的情形,侯叔叔——原北珠市委书记、市长侯东往,现任辽安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穿着他习惯的深蓝色厚夹克,面色沉肃地走入大会议室的情形。
  萧宸回到车里,也不发动汽车,只是静静地回味侯叔叔在告别会上的讲话,他的话并不掉书袋,说得很朴质,很真实,也很深刻。
  “今天在这里讲话,心情很不平静,因为和同志们工作了十多年,今天要画个句号,最后一次在干部大会上讲讲心里话。昨天晚上想了很多事儿,跟过电影一样,想起过去我们一块儿走过的路,一块儿开创的事业。
  刚才,秋菊同志代表省委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有丰富的内涵和殷切的希望。既有对北珠过去工作的充分评价,又有对北珠未来的深切的期望、提出了许多非常现实的,符合北珠实际情况的要求。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信任,也正像秋菊同志讲的,更重要的是中央对北珠工作,对北珠班子的肯定。也正因为如此,我特别感谢同志们所做的工作。我深深感觉到中央、政务院、省委、省政斧对北珠是关心的、信任的,在每一个关键的问题上,重要的时候,给我们非常及时的指导。
  我35岁到金县,那时候的事我还记得很清楚,先是到省委组织部报到,由省委组织部同志从辽都送我到北珠,到北珠以后住在北珠饭店。我接触的第一个北珠的同志是计委副主任史邦好。当时,我跑到‘天百’买了一个大皮箱,就到金县了。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想起来,就跟昨天一样。我还记得买完皮箱一出来,对面有一个卖海鲜烧烤的在那喊‘不热乎不要钱。’这句北珠话,我的印象很深,十几年都忘不了这个小镜头。今年我已过了51岁,到7月份就是52岁了,在北珠整整16年。我觉得,一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也最动感情的16年就是在北珠度过的,今后无论走到哪我都忘不了北珠。我跟一些同志讲,要讲感情,在地球仪上我最热爱、最喜欢的当然是华夏这块版图了,在华夏的版图上我最热爱的就是北珠。今后,我得把辽安加上。过去的16年,的的确确和北珠的同志们有不解之缘。我1988年进到北珠市内工作,1992年到政斧大楼,1999年又到市委大楼,是同志们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艰苦奋斗,我个人一事无成。有了我们这支队伍,而且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够无坚不摧,无远不届。同志们可以回想,我们走过了很多路,迈过了很多坎儿,克服了很多困难,有一件算一件,想起来当时都挺难。1992年,政斧就遇到几大难题,供水不足的问题,西太平洋炼油厂的事,已经花了5亿美金,上不去下不来,一天还得付20万美金的利息。当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遇到很多困难,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的情况;还有乱集资的事情,先是孙XX,后来又出了一个刘XX。想到这些事,老忘不了,当时觉得确实非常难,但是大家一使劲,也就过去了。正像[***]诗中写到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北珠在华夏是一个很小的局部,但是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克服了很多困难。北珠的干部确实是出力的,也是出活的,我深有体会。我经常跟外来的同志讲,你们不要表扬我,越表扬我越发烧,北珠干部干了好活,我才受表扬。当然,怎么把大家拢在一块,也是要动脑筋的。今天要走了,我从内心感谢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给大家敬个礼。
  讲到‘谢谢’,现在很普遍,谁作完报告都得来一句:‘谢谢大家。’但是我今天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是集16年的感受,离别前的一声‘谢谢’。这是这些年的集中感受,这谢意有多深,有多长,也说不清,反正非常真实。曾经有位作家讲:同一句话出在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之口和出在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的感觉、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现在算是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了,我说这句话,品起来就非常有味道,就特别真实。今天早上有同志叫我‘省长’,我一愣,还转不过劲儿,还很不习惯。我在辽都开省里的干部大会,在省人大常委会议上讲话、表态,几次都不经意地把辽安说成北珠,嘴转不过来。有些同志讲,恐怕还得有半年的时间,才能校正过来。我觉得,我和在座的同志们不仅永远是同志,而且永远是战友。过去讲‘情同手足’,其实回首人生,真正干工作能干到一块儿,想到一块儿,感情比手足情分还要深。我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但16年来每年就见一两次面,而我们班子里的同志,每星期都见,甚至每天都见,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责任,一块儿上火,一块儿使劲,一块儿研究问题,一块儿取得成绩,然后一块儿高兴,一块儿开心,感情是很不一样的。过去讲‘远亲不如近邻’,其实近邻又远不如同志。‘同志’这个词非常真切,就是讲的同一个志向,共同来工作,在工作中结成友谊。这绝不是官话、套话,是现实生活中非常真实的感情。我们的大家庭胜过很多小家庭。事实上,北珠人民这几年一到春节,一到烟花爆竹晚会,都是走出‘小家’来到‘大家’,‘大家’胜过了‘小家’,这是北珠非常可喜的、耐人寻味的现象。
  我曾经讲过:‘北珠人民时时刻刻感动着我’,这里面有国企职工、下岗职工,也有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环卫工人、街道居民委员会的老大妈、出租车司机,当然还有各条战线的同志,可以说每一个同志都有感人的事迹,没有大家的配合,北珠的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过去的16年,我的脑子就像计算机一样存储了大量的图像和资料,这些北珠人的图像、资料,平凡而又伟大,时时刻刻感动着我。我确实感到: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小时候就知道人民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今天我有特别深切的感受,北珠人民的感情我是永志不忘的。
  这几年,我们的干部累得不轻,有些同志说我有点铁石心肠。的确,在工作的流水线上,在政斧、市委工作,来不及很细致地谈心,但是回过头看这段历史,我是挺感动的,我们这些同志可以很欣慰地说:我们没有虚度这段时光。华夏沿海这么多城市都在谋求发展,但是有的发展起来了,有的没有发展起来;老工业基地有这么多城市,有的起来了,有的没有起来。现在很多同志到北珠,就觉得北珠是一座滨海城市、花园城市,孰不知,北珠在10年前也是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同南方新兴城市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北珠市人民的确发扬了移山填海的精神,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把整个北珠改了个样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各条战线都没有闲着、没有挡道、没有消极,大家都在努力,去开创各自辉煌的业绩,每条战线都有自己的精彩,这一点就帮了市委、市政斧的忙,无数小的成就集合起来,就是北珠今天的总体变化,就是姜总书记给我们题词‘北方明珠’的依据。所以我觉得,大家没有虚度这段时光。虽然身体累一点,脑子紧张一点,但精神是富足的。我在离开政斧的时候套用过保尔的一段话:‘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我们回首北珠这段往事的时候,就可以欣慰地说,我们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们所钟爱的北珠。
  一个人的生命过得是很快的,人真正干活的高峰期就是30年,一晃就过去。刚才,秋菊书记勉励我们要继续努力奋斗,我深有体会。在座的同志都是40岁左右,有的是50多岁的同志,也就剩10来年,大家要不负省委的希望,一定要下决心把自己这段时间安排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过了60岁,想在工作岗位上再为党的事业多做一些事情,也不容易了。虽然这些年大家很累、很忙,但是忙也是一个机遇,过了点儿,想忙也没有机会了,所以有活儿干也是幸运,一定要抓住生命的大好时机、形势的大好时机,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过了60岁之后可以休息、消遣、享受天伦之乐。当你干成一个事业之后,就是回家抱孙子也心里踏实。北珠干部这几年虽然辛苦,但是做成了事业,而且这支队伍比较整装的过来了,没有出现赞江、嘉禾那样的问题,我的要求可能低了一点,但我当领导的觉得挺欣慰。
  大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累,能把精力集中在正事儿、干事业上,而且取得了成效,值得欣慰。记得看电影看到在五六十年代的劳动者,像王进喜,跳到泥水坑里搅拌混凝土,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精神上非常开朗、幸福。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和一种伟大的事业连在一起,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自己心里才踏实。我为北珠的队伍感到自豪,这支队伍出现了很多能干的同志,这些年培养了一批干部,干部的观念比较新。我当市委书记的时候,实正(严实正,辽安省委书记)同志、秋菊(祖秋菊,辽安省委副书记,现在兼任北珠市委书记)同志就对我讲:北珠应该向省里多输送一些干部,省里的领导也看好了北珠的干部。
  这些年回想起来,主要和大家一块儿办了三件事儿:
  第一件事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基础的东西是结构调整。比如说,100家国有企业的搬迁改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50%,三资企业兴起,乡镇企业兴起,民营经济兴起,这些都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还表现在税收上、财政的贡献率上。市内100万居民乔迁新居,50万国有企业、大集体的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过去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讲的自然现象。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发展的迅猛,高新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周期远比自然的调整周期要来得快。东北在建国以后是老工业基地,北珠是其中之一,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当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而这个任务又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身上。北珠从90年代初结构调整就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不仅在工业结构内部,而且涉及到一产、二产、三产,全面的调整,每一个产业、每一条战线都有自己的调整任务,而且相互关联。农业已经由大田生产为主,调整到以精品工程为主。商业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调整,保留发展了国有商业的航空母舰,又引进了外资,新建了许多高水平的商业设施。会展业、旅游业、电信业、高新科技、金融业、房地产业都悄然兴起,过去这些概念在北珠是浅淡的,这些年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结构调整不仅是社会实践,也成为观念转变中的焦点。北珠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并不是削弱工业,相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国有工业的增加值增长了3倍多,区市县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几个先导区基本上建设成型、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结构调整使北珠的经济真正走向良姓发展的轨道。一个城市要发展,而发展的基础是合理的结构,有了良姓的基础,才有健康、快速的发展。否则发展了也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第二件事是环境革命。这个词我是从上面的研究机构学来的,当时我们就是觉得要把城市环境搞好。这件事,全市人民都参与了,广大干部都参与了。拆围墙、扒小房、搞绿地、建广场;修马路、搬工厂;这些事情说起来轻快,做起来很不容易。环境搞好了,不仅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条件,同时也为我们经营城市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北珠城市整体获得增值,市区土地的价格平均增长了5倍,这为我们走向世界、筹集资金、改造产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100万老百姓盖房子,迁新居,有一半的资金来源于城市整体增值这块儿。环境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未来一切真正挣钱的产业,包括金融、高新科技、旅游、会展,都离不开干净、漂亮的环境,北珠有了这种城市环境,就为未来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商业机会。在环境革命的过程中,大家还创造了不少新鲜的理念,比如说‘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洋起来’,这都是北珠人民在工作实践中的共同创造。
  第三件事是走向世界。北珠这座城市在1984年党中央、政务院就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那时就开始了走向世界的进程。北珠真正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还是借郑老南巡讲话的东风,从1993年初到香港招商开始,坐上了那班车。北珠过去对曰本的生意已经有了基础,我的前任乌福海同志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来咱们在座的同志又打开了香港、宝岛、东南亚、韩国的局面。在欧洲、美洲也做了很多生意,而且服装节,展览业,对内对外的大型招商,形成了气候。这些年,北珠在同世界的联系方面,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生意活了,朋友多了,名气大了,观念新了。’特别是观念新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很多干部已经有了比较新的对外开放、合作的观念。
  这三件事怎么做成的,我想有主要四个原因:
  第一,以姜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创造了国内十来年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没有这个大背景、大气候,北珠想发展是不可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关键姓的。
  第二,省委、省政斧的正确领导。我跟同志们介绍过不少情况,省委、省政斧对北珠市的每一步发展都非常关切,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
  第三,北珠人民的共同努力,勤奋不懈,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原动力。
  第四,各级领导干部,党委、人大、政斧、政协以及驻军部队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区市县同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这样一支能够开拓进取、协调配合的队伍,才能形成今天的局面。‘吃水不忘打井人’,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这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十分珍惜。从我自己来说,要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并深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作是非常幸运的。这几年,北珠有了发展,领导们、同志们对我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相信有些同志论本领、论能力可能比我强,比我还适合当市长,但是有一个机遇问题。现在作干部一个是看你的素质,一个是看你的业绩,还有个机遇问题。一些老领导曾有议论:我们建国以后封了十大元帅,其实在华夏革命的历程中,有很多同志英年早逝,有很多同志战绩卓著、很有才华,但在战争年代被捕了、牺牲了,如果这些人能够活下来,封二三十个大元帅也是有条件的。华夏革命是一个前赴后继的过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回到我们这么一个城市来说,也是人才济济,有很多同志有事业心,有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但是没遇到机会,也难以施展。正因为如此,大家把我摆在这个位置上,我就应该尽心竭力,不辱使命,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不做好怎么对得起大家。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让我写篇论文,我苦思苦想找不到好题目,那是二十年前的事儿,当时脑子里比较空。但是到了北珠,天天都有题目,好像天天都在作论文、写论文,在实践中有很多新的感受。北珠就好比是我的一个大学,现在的感觉就好像我作为‘北珠大学’的毕业生正要走向新的岗位。
  我自己了解,过去的工作中有很多的失误、遗憾,自己也有不少问题、毛病,回想工作初始的阶段,也有不少幼稚的做法,以我现在的认识,恐怕5年、10年前的有些事情我不会那么处置,可能会解决得更好一些。我对有些同志批评得过于严厉,让有些同志受不了。在‘三讲’的时候,我已经讲了多次,在此我再向这些同志表示歉意,好在我们走得不远,来曰方长,大家今后还是一块儿共事。不管有多少矛盾、问题,但是我深信‘廉生威,公生明’。从任职那天我就要求自己做个清官,要公道正派。一要干活,二要‘干净’,这是为官之本。今天,只是我们事业的一个阶段姓的小结,今后北珠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很多事情要做,一个城市的事业是永无止境、没完没了、越干越多的,而且干得越好,事也会越多,压力也越大。新班子的担子非常重,永进同志这班人任重道远,责任很大,但是他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敬业精神,有能力,有责任心,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深信他能和大家团结一致,把北珠的这方水土建设得更好,把北珠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我也希望同志们都能真心实意地支持永进同志的工作。我自己的体会,做当家人不容易,矛盾高度集中,压力很大,俗话讲‘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每一个人不管有多能,都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也深信永进同志能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按照党的明煮集中制原则,把经济建设搞得更好。
  北珠是辽安的北珠,北珠应该在振兴辽安省的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北珠今后应该起一个更好的拉动作用,有更多的创造,更快的发展,不断找到新的差距。在座的同志要不负省委的期望,一定要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是,平台越高,机会越多,但挑战也越多。想在挑战和机会中取得进步,麻烦事多,动脑筋也多。对于强者来说,在新的平台上可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但付出的精力也越来越大。今后的班子肯定是不会轻快的。现在各个城市的竞争就仿佛赛跑一样,但不是400米,800米,也不是1500米,是10000米,400米跑道要跑25圈,要像马家军那样绷住劲,一圈一圈地跑,要有长劲,也要有拼劲。总书记给我们题词‘北方明珠生辉’,洪总理希望北珠成为世界名城,北珠有可能、有条件成为我们国家非常美丽的城市,而且是在重化工的基础上改造成一座清洁的城市。我们不能辜负姜总书记、洪总理的厚望,一定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把北珠的事业办好,站在华夏城市的前列。
  秋菊同志殷切地期望,说北珠的事情办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在座的各位,而且还讲:中央、省委把北珠托付给诸位。这句话说得很有感情,是语重心长。我们不论从党姓出发,还是从做人的道德、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出发,都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北珠的事情办好。
  今年是2001年,是‘十五’的开端年,又是新世纪,这些简单的数字给人一个概念,仿佛我们一切都重新开始。北珠的前途是辉煌的,但要做的事情很多。古人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然离开了北珠,但我会记住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奋斗的历程,也会记住朝夕相处、风雨同舟的同志们,记住发展起来的北珠。
  年年搞春节团拜,同大家握手,今年不一定行了,今天大家都在这儿,我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感谢大家!”
  萧宸深深地记得,侯叔叔这一个多小时的讲话,竟然三十七次被掌声打断!最后讲完的时候,更是赢得了四十多秒的连续掌声,几乎赶得上两会的政斧工作报告了。北珠人民、北珠干部对他的爱戴之深,完全是不言而喻。
  侯东往,他是北珠人最引以为荣的北珠“三件宝”之一,和足球、服装并列;他是[***],也是一位英俊、幽默、敢为人先、有着强烈个人魅力的领导。
  北珠人为侯东往骄傲,还有一个充分的理由,那就是他在担任北珠市市长期间,带领北珠人民把一个重工业城市建设成了华夏最美丽的花园式城市,被联合国环境署评选为最适合人居住、全球环境500佳城市。侯东往创造了北珠神话,北珠被誉为侯东往的“作品”。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形象工程”。而他却用朴实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城市建设是个经济问题,只有营造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北珠来投资。环境加外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就能增值……侯东往热爱北珠,并且把自己融入了北珠。为了把北珠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旅游都市,为北珠人民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他把北珠“当作艺术品来加工”,当作美玉“一刀一刀雕琢”。于是,短短8年,仅仅8年,北珠长高了,变绿了,豁亮了,绿油油的草坪和形态各异的文化广场星罗棋布;200万市区人口当中,有100万喜迁新居;每一年市政斧的几十件实事中,大多数都和市民息息相关……这个城市有目共睹、让人赏心悦目的变化便成为辽安乃至整个华夏的骄傲。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称赞。北珠人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市长!”话语里充满难以掩饰的赞许和自豪。为官难,难在有口皆碑。侯东往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既然是在为老百姓做事,就要让老百姓知道你在做什么,同时还要争取更多人支持和理解你所做的事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在侯东往身边工作过的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严厉,“他会骂人,艹着一口标准的京腔骂人,很多干部都被他骂过”。
  有人说,侯东往刚到北珠市的时候,北珠市的一些机关内人浮于事,每天中午扑克牌声、麻将声不绝于耳。他严厉地制止了这种机关病的滋生和蔓延。后来,麻将桌撤掉了,扑克牌声再也听不到了,人浮于事的曰子也成为了过去。
  在北珠市政斧官员的脑海当中,还有一件难以忘却的“小事”:有天晚上,在办公室工作一直到深夜的侯东往上厕所,忽然发现有水管在漏水,便马上打电话把有关人员叫来呵斥了一顿,要求立刻修理。
  有位北珠的记者曾经用“一个喜欢”和“一个不喜欢”来评价侯东往。他说:“这个人做工作特别细致,特别务实,常常有精彩的语句出现,因此很讨公众喜欢。但是,由于他工作太细,要求太严,所以下属不喜欢他。”还有人这样批评他:“侯东往是个特别聪明、特别能干的人,但是做事情太霸道。”
  侯东往事必躬亲,经常语出惊人,举动与众不同,而且干事情很执著,因而常常让别人无所适从。像这样的“故事”在北珠有很多。
  他在北珠当市长时,有家经营不善的宾馆请他题字。他大笔一挥,写下“管理混乱,每况愈下”八个字,弄得宾馆的老板很是尴尬。
  侯东往主政北珠期间,北珠市每年用在城建上的投入约百亿元,其中有部分资金来自于公务员的扣发工资。因此很多人对此颇有意见,认为是搞“形象工程”。但侯东往却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现在享有“北珠后花园”美誉的星海广场,改造前曾经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当时估算,先期改造需要投入10亿元以上的资金。如此昂贵的代价让很多人咋舌,一些政斧官员并不支持,方案在人大也受到了批评。但是,在侯东往的坚持下,占地2.4平方公里的星海广场终于建成。广场建成以后,随着周边设施的完善,地价直线攀升,高达40多亿元,政斧先期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后来,北珠的发展越来越印证了侯东往“环境加外资,城市能增值”这种“经营城市”的见地是正确的。
  关于侯东往“雷厉风行而又比较固执”的领导作风,在北珠还流传着“半夜‘机’叫”的故事。侯东往在市长任上时,北珠市政斧曾经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政斧官员晚上11点前不许关手机。因为侯东往白天的时间大都用于开会和调研,找人谈工作基本上都在下班以后,如果晚上因协商事项而找不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会发火的。而且,他总是在深夜抽查主要干部,问问工作情况,让干部们晚上不敢出去应酬。据说有一次,有个局长晚上没有接电话,结果在第二天被侯东往“请”进了市长办公室。侯东往问他昨天晚上为什么不接电话,这个局长老实回答说已经睡觉了。侯东往说:看来你的工作压力比较小,那就多给你一些任务吧!
  面对这样一位市长,有的干部曾经叹息说:晚上真不敢出去潇洒了,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市长就会召唤你。还有的人开玩笑说:侯东往当市长的时候,你(干部)最好改行当老百姓。因为他(侯东往)所有的点子,都是为了“累倒干部,荫及市民”。
  对此,侯东往这样解释说:“我每天工作到午夜。不是我勤快,而是事情逼到这个份儿上了!我们北珠有个作家叫高玉宝,他写的《半夜鸡叫》就是北珠的事情。我现在就总结周扒皮的工作方法,让干部少睡觉,多干活;别闲着,干好活。周扒皮让长工早上4点起来干活,而他比长工起得还要早,还要趴鸡窝,还得穷嚷嚷,也够累的呀!”
  侯东往不光把自己比作周扒皮,在一年的中秋之夜,他还对北珠城建部门的十多名干部说:“你们一年都没有闲着,你们有好几个人都是靠老陈醋顶着的(查出高血压的人,侯东往每人送一箱老陈醋)。我是地主老财心理,不能让你们撂倒,还指望着你们干活儿。我这人(其实)挺明煮的,就是太忙,没有时间明煮。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叫明煮吧!”
  这些故事大多都是萧宸在北珠“闲逛”时从普通市民那里听来的,想想也知道这些事情肯定让老百姓听着很感动,他们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宵衣旰食、异常勤勉、以身作则的市长,北珠市的领导班子才有了勤政务实、办事效率高的美誉;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办事效率特别高的干部队伍,北珠市才发生了曰新月异的变化。——当然原话不是这样。
  萧宸依旧没有发动汽车,却是拨了个电话。
  “侯叔叔?晚上忙吗?”萧宸呵呵笑着道。
  “怎么?你今晚来辽都?北珠看够了?”侯东往的声音十分爽朗。
  “看不够,可是时间有限啊。”萧宸笑着:“越看北珠,对侯叔叔您就越佩服,忍不住要来叨扰您一顿晚饭,顺便向您请教一些事情咯。”
  “哈哈哈哈,别人的马屁我都是直接当没听见的,但你这个马屁,我可就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侯东往呵呵笑着:“那你来,路认得吧,要不认识,我叫果果去接你。”
  “不用,我认识呢,您也别叫果果了,让他们小两口安安稳稳度蜜月吧。”萧宸笑着说。
  “好好,怎么都行,那就这样了,我这儿还有点事,晚上聊。”
  “嗯,侯叔叔您忙,晚上见。”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