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国色生辉> 第218节

第218节

  太子说完,皇帝才总算目光转动看了过来:“你还不知道你犯了什么错,就先求宽恕了?若是那不能宽恕的罪过呢?”
  赵元吉身子一抖:“父皇!”几乎就跪倒地上。
  皇帝又扫了眼旁边的郑适汝,才说道:“太子妃怎么不说话?”
  郑适汝听点到了自己,神情却依旧没什么变化,她微微躬身,道:“回父皇,父皇同太子殿下说话,儿臣不敢插嘴。”
  “那你就没有什么话跟朕说?”皇帝问。
  郑适汝重又看了地上的国公一眼:“儿臣心中虽有揣测,却不敢当着父皇的面随意胡说。”
  “你倒是个谨慎的人,”皇帝似笑非笑,说道:“你只管说,你揣测了什么?”
  赵元吉忍不住看着郑适汝,显然是有些替她担心。
  地上的国公的头稍稍转动,似乎也想看一眼她,却又不敢动。
  郑适汝目不斜视,双眼只盯着地上光滑的琉璃地砖某处的倒影,却依旧的面色镇定。
  她道:“父皇容禀,儿臣听说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搜查了靖国公府,锦衣卫自然不会无缘无故为难国公府,想必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了。”
  皇帝道:“你不知道是什么事?”
  郑适汝轻声道:“儿臣自打入了东宫,一年到头很少回国公府。国公府大小的事情,早跟儿臣不相干。”
  赵元吉微怔,忍不住稍稍地松了口气。
  地上的郑国公却抖的更厉害了。
  前方的赵世禛本是垂着头只听他们说话,听到这里,不由也瞥了郑适汝一眼。
  皇后面上带笑看向皇帝,显然也是想趁热打个圆场,把太子妃摘出来,太子自然也就干净了。
  就在这时候,郑适汝继续又道:“不过,儿臣出身国公府,对于府内上下倒也有些了解,国公府从来都安分守己,国公爷更是个志虑忠纯之人,若说真的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过,儿臣……并不能相信。”
  随着郑适汝一句说话,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紧张赵元吉脸色立变,皇后的笑都在瞬间收了。
  地上郑国公却猛地抬起头看向了郑适汝,双眼中隐隐含泪,像是要说话,最后却只低低唤了声:“娘娘……”
  悲欣交集又面带懊恼地低下头去。
  赵世禛在皇帝右手边上,听到这句,唇角却微微一动,像是了然。
  沉默中,皇帝说道:“太子妃的意思,就是说靖国公没有犯事。那么,就是北镇抚司任意胡为了?”
  赵元吉担心情切,忍不住要替郑适汝分辩:“父皇……儿臣觉着这其中、其中可能有什么误会。”
  “让你媳妇说话。”皇帝却打断了太子的解释。
  赵元吉一惊,重新低下头去。
  郑适汝道:“回父皇,有一句老话——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用在此刻却也恰当,儿臣因信任国公府,当然不能不替公府说几句实话。同时儿臣也不敢质疑北镇抚司的办事方法,只想着,或许真如太子殿下所言,这其中的确有什么误会。”
  她说话沉缓平静,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皇帝察言观色,很轻的一笑道:“好。这里不是一言之堂,自然不会堵住众人的口。”
  说了这句,皇帝道:“荣王,你把你所查到的告诉他们吧。”
  赵世禛躬身道:“儿臣遵旨。”
  大理寺的人并没有认错,犯下五行罪案的凶徒,的确是在顺天府户籍司任职的一员文吏,他姓周单名一个茨,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书吏。
  跟阑珊等引蛇出洞法子不同的是,赵世禛在接到司礼监传递的密诏后,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追查凶手。
  他所想的是,连大理寺的姚升都要连夜彻查户籍簿子才能找出的受害者住址、名姓,那个凶手又是怎么轻易做到的?
  除非这凶手对于京城之中常住人口的分布十分熟络。
  如此一来,荣王自然而然地就将目光投向了户籍司。
  本来也是没怀疑到周茨身上的,只是连查几次案发时间,他都或者告假,或者称病,或者外出办差,总是不在众人跟前。
  所以才锁定此人,可又仔细查问,上到顺天府的主簿,通判等,下到跟周茨同级的官吏,都说他性子随和,乐于助人,且自打妻子去年离世后一直不曾再娶,是个不折不扣好人。
  假如说这话的人们在大理寺亲眼目睹这位“好人”是如何活活咬断公差喉管的……却不知他们会是什么表情。
  那日,赵世禛将人带回了北镇抚司。
  因为受伤过重,这贼人还没出大理寺就昏厥过去,但锦衣卫却仍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知道凶徒性情暴戾狠恶,加上之前大理寺袭人之举,所以在路上就给他的双手跟双脚上都加了沉重的铁镣。
  扔到北镇抚司堂上后,又叫人泼了凉水,趁着他昏迷不醒叫大夫看过了伤,除了手臂上姚升砍下的一刀伤可见骨外,另一只手臂也给赵世禛一刀穿过,骨头都断了。
  除此之外,背上,胸前,以及腿上也有数道伤痕,并不算很重,却是因为鸣瑟要捉拿他的时候留下的。
  周茨醒来后,眼中原本的红色却退去了大半。
  他打量着面前所见,很快,眼神之中涌出了惶恐跟惊惧的表情。
  又发现自己的双手跟双腿都上了铁镣,周茨大叫了声:“你们是谁,为什么绑我?这、这是哪里?……我的手臂怎么了?”他发现自己的左臂折了,浑身带血,又惊又怕地挣扎跌坐地上,瑟瑟发抖,看起来十分的无助。
  后续审讯中,起初,周茨对自己所犯的案子拒不承认,直到赵世禛命人将从大理寺转交过来的那些案件的详细记录扔给他看。
  周茨开始的时候还满脸疑惑,直到看到案子记录之中,受害者无不是体无完肤而且失去内脏的细节——这个自然是外头坊间所没有披露过的。
  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最后嘴唇蠕动着说了一句:“居然……居然是真的。我、我以为这些都是我胡思乱想,是我、是我在做梦……”
  据周茨交代,他不止一次梦见“采花贼”的案子,而且梦见许多官府没有告知于众的细节,比如脏器的丢失。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让周茨坚定不移地觉着这一切都是梦境幻觉,是他自个儿胡思乱想的才做了很可怖又很恶心的梦而已。
  除了有时候他时常觉着自己身上有莫名的血腥气。
  赵世禛连夜审讯,期间周茨因为伤势过重几度昏迷,又给用法子救醒了过来。
  终于,周茨招认了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一年前因为他妻子的离世,周茨极为痛苦,整个人有些精神恍惚,神不守舍。
  在一次跟同僚的聚餐之中,认识了一个据说是很高明的方外之人。
  那人是郑国公府上的一名清客,姓谭,人称谭先生,之前当作道士的。他听说周茨的情况,便给了他一颗丹药。
  周茨本不愿服用这些东西,后来实在难过便吃了,不料整个人百忧齐消,原先的抑郁苦痛都不翼而飞,就仿佛焕然新生了一样。
  此后他就刻意去寻这位谭先生,终于有一天在酒楼见面,谭先生对他也很是亲热。
  两人来往关系密切后,谭先生便告诉周茨他在国公府内落脚,若想找他,也可直接去靖国公府。
  周茨果然也去找过几次,门上听闻是寻谭先生,都很是客气。
  而在此期间,周茨也又服用了不少丹药,觉着谭先生简直是自己的救星。只不过在采花贼案发之后,周茨才时不时地做起了“噩梦”。
  只不过后来才知道,周茨的妻子之所以离世,是因为发现他跟邻舍女子有染,气的一病不起,周茨心中有愧才镇日郁郁不乐,此事无关紧要,不必多提。
  且说赵世禛问到端地,知道事不宜迟。
  他带人特往大理寺走了一趟,其实不仅是为了带走人犯,更是知道阑珊在那里。
  虽然相信鸣瑟跟着不会有事,仍是想看她一眼才放心。
  但是如此大张旗鼓,那姓谭的一定知道了风声。
  所以赵世禛一边派人进宫请旨,一边命锦衣卫监视靖国公府,就在宫内派了张恒带密旨而出后,立刻动手。
  只可惜那谭先生毕竟逃走了,只到了他往日的住所搜查,不免找出了些没来得及收拾的符纸之类。
  本来线索就此断了,赵世禛命锦衣卫掘地三尺的审讯,终于有一名小厮无意中说了句,之前曾经有过道士来找谭先生。
  这句触动了赵世禛,他立刻叫人飞马出城,彻查城外道观,最终在距离国公府家庙不远的一座道观中发现异样。
  荣王一路说到这里,郑国公汗出如雨。
  赵元吉时不时打量郑适汝,却见太子妃的脸色从头到尾都没怎么变过,这让他火灼似的心稍微有些减轻。
  赵世禛道:“在这道观的密室之中发现了炼丹炉,以及个中飞禽走兽的尸首,情形十分骇人,除了这些,还有被冰镇着的……”
  他抬头看了眼皇后以及郑适汝,见皇帝没什么表情,才继续说道:“是冰镇着的脏器,经查验,正是人的脾,肾,心,肺四件。”
  皇后扭开头去。
  郑适汝皱了皱眉。
  这脏器从何而来自然不言自明了。
  怪不得……皇帝如此动怒。
  荣王又道:“那姓谭的像是得到消息,已经逃走,被捉拿的另一名道士承认,他们是奉国公的意思,在炼制丹药。”
  郑国公几乎要晕厥过去。
  郑适汝听到这里,唇边才微微地动了动,那是因为牙关紧咬带来的一丝抽搐。
  她看着地上的国公爷,深吸一口气问道:“国公,这件事可是真的?”
  郑国公已经慌乱的失去了心神,闻言道:“那个人,那个人本来是府里的清客,我本不知道他居然是个作奸犯科之徒,倘若知道,哪里还敢收留他……”
  “你当真让他炼制什么丹药吗?”
  “是他、是他说可以炼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我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实在想不到他居然做出那么多恶事……”
  这些话先前郑国公其实已经当着皇帝的面儿说过了,但是现在面对太子妃,仍是无地自容。
  北镇抚司的人上门,整个国公府都慌了,郑国公更不知出了何事,起初还以为是荣王有什么事情来传话之类,直到封住了门口开始搜查,才知道大事不妙。
  可直到赵世禛说要查那谭先生,郑国公还是有些不敢置信,自己深信不疑的世外高人竟是如此邪恶之辈。
  现在不仅仅是整个国公府陷入泥淖,甚至把太子妃也都要牵连在内了。
  郑国公情难自禁,虽然不曾哭出声,却是又愧又悔,早已经泪落如雨。
  郑适汝不语。
  自己的父亲性子随和,耳根有些软,很喜欢结交奇人异事,但凡有些上门拜会的,只要有些名头,或者言辞恳切之类他都会接见。
  但是竟然留在家中居住,这却是有些太过了。
  郑适汝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
  想了想她又问道:“就算是清客相公,时常去府内周旋逢迎,也不至于就要留他在府里住着,为什么此人如此破例?”
  之前她没出阁的时候,郑国公也常常招揽许多清客幕僚之类的,谈词说曲等等,可却不记得有人常住国公府的。
  听她问完,郑国公的脸色果然微微一变,然后他忙低头说道:“是,是因为这个人的谈吐格外不俗,所以我……就当他是个举世难得的,因而才留在府中,以贵客对待。”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