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262章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第262章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胡匠头及其身后的一般大小工匠立即作了一揖,弯着腰,道:“小人等恭听王上训话,今后一定倍加努力,做出令王上满意的罐头。”
  朱楧看着他们的态度,心里很是喜欢,他和朱元璋一样,就是喜欢这种老实干活的人,而对于那些什么都不干,整日袖手高坐,瞎比比,还总是瞪着眼挑那些干活的人的毛病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笑道:“不是做出令寡人满意的罐头,而是做出令大明将士满意的罐头。”
  “是,是,是。小人等谨遵王上训示,一定做出令大明将士都满意的罐头。”胡匠头等人不失时机的拍马道。
  这个比装的真舒服。朱楧心下大快,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做官,既得了实惠又能做好人,何乐而不为?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打了一个哈欠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寡人也累了,该回宫休息了。”
  说罢,也不待胡匠头等人答话,负着手,带着贴身的侍卫和太监,径直回了哈密的大王宫。
  晚上,朱楧将迪丽娜扎叫来侍寝,不光是贪图她的美色,更是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跟她商量。
  朱楧住的是原来哈密王纳忽里的房间,这间房间最大,也最舒服,只是怕端妃来了之后看到这一切会触景生情,新生伤感。
  果然,迪丽娜扎在众侍女的拥簇之下来到朱楧的寝宫之后,神情果然一变,变得不由自主的哀伤起来,但看到朱楧在座位上坐着,还是一秒转换了表情,换出一副强颜欢笑的样子,走到朱楧的跟前,盈盈跪下,低头道:“臣妾拜见大王,大王千岁,千千岁。”
  朱楧活了两世,如何看不出她的心思,伸手虚扶了她一下,笑道:“爱妃请起吧。来,到寡人的身边来。”
  迪丽娜扎知道大王是想安慰自己,甜甜一笑,缓缓地抬起头,丹唇轻启,露出几个雪白的牙齿,清脆的吐出几个字,道:“臣妾谢大王宠爱。”随后,跪在地上的右腿向前迈了一个弓步,略微一发力,支撑着整个身体慢慢地站了起来。
  朱楧十分随意的冲着迪丽娜扎身后的一众侍女挥了挥手,示意她们都退下去。众侍女没有答话,全部都是将双手叠放在腰间弯了一个腰,然后悄无声息地缓缓退出,并且顺便将门带上。
  朱楧微微笑着向迪丽娜扎勾了勾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来。迪丽娜扎微微一笑,一双明眸之中满含蜜意,缓缓地走到朱楧的跟前,慢慢地坐了下来,低了一下头,道:“多谢大王。”
  朱楧握住她白皙的左手,柔声抚慰道:“寡人看你刚才脸上有哀戚之意,可是这里的环境触动你的心情了吗?”
  这话说的迪丽娜扎脸上的哀戚之意又重了一些,贝齿轻咬了咬嘴唇,道:“这里毕竟是臣妾生长的地方,想起家里生的那些变故,心里又如何能安分?”
  朱楧拍了拍她的后背,然后一把将其揽在怀里,安慰道:“寡人知道你的心结,寡人问你,你想不想报仇?”
  迪丽娜扎那双靓丽的大眼睛突然放射出一道精光,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像是挂起了一层寒霜,就如同她当年孤军守卫吐鲁番城的情景,道:“陛下,你想对回鹘动手了?”
  朱楧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改以往的调笑表情,用十分严肃地语气说道:“是,眼下火绳枪已经弄出来了,罐头也可以量产了,就等骑兵的数量攒够了。寡人已经想好了,明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两线出击,同时消灭回鹘和瓦剌。”
  眼看着自己的丈夫这番雄心万丈的样子,迪丽娜扎瞬间少女心爆棚,好崇拜的感觉,同时,也为自己能为父亲报仇而感到高兴,一脸坚毅地说道:“臣妾预祝陛下大志得伸!进攻回鹘的时候,请陛下一定要带上臣妾,臣妾一定要亲手将黑的儿火者的脑袋砍下来!”
  朱楧看着迪丽娜扎那双释放着灼灼火焰的明亮双眸,笑道:“放心吧,寡人一定会征你随军征战的。王后她们几个不懂军事,上次寡人救你的时候谁也没带,晚上别提有多寂寞了。等这次再征回鹘的时候,你想不去都不行。这样寡人就可以白天收拾黑的儿火者,晚上收拾你了。”
  “大王讨厌,就知道欺负臣妾。”迪丽娜扎本来以为朱楧会跟她一样,说一堆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没想到又被调戏了,不由得娇嗔道。
  二人又在这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朱楧就带着迪丽娜扎回到了都城哈密,今天不用去上早朝,他也没有回去看王后和淑妃,而是径直的来到了蓝幼澄的房间里。
  王爷回京带着端妃还不算,回来之后又带着她去了趟哈密,很明显有点偏宠她的味道,搞得蓝幼澄心里酸酸的,还以为自己要失宠了呢。这次见到朱楧一回来就来找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蹦蹦跳跳的走到朱楧跟前,盈盈地跪到他的脚下,欢喜道:“臣妾拜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千岁。”
  朱楧十分喜欢这个活泼的小精灵,把她扶起来笑道:“平身吧,最近怎么样?”
  蓝幼澄借着朱楧的扶力缓缓站起来,然后一把挽住朱楧的胳膊,将他慢慢地扶到桌子跟前坐好,顺手给他沏了一杯茶,笑道:“还能怎样呢?臣妾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只好每天盼着王爷来了。今天王爷怎么想起臣妾来了?”
  朱楧就知道这个鬼精灵会跟他撒娇,撇了她一眼,道:“寡人来看看自己的爱妃不行吗?再说了,寡人找你来还有别的事。”
  蓝幼澄娇哼了一声,嘟囔着嘴道:“臣妾就知道王爷是有别的事,要不然早把臣妾忘到脑后了。”
  这话怎么说的。女人的心思真是难猜啊,朱楧拉住她的小手,微笑道:“好了。寡人今天是专门来看贤妃的,顺便再说些别的事。”
  这种敷衍的话基本上瞒不过任何一个女人,更别说蓝幼澄这种冰雪聪明的人,嘟着嘴,一脸呆萌地说道:“王爷是想问钱粮账目的事吧。臣妾已经给王爷准备好了。”说罢,转过身去,从一个小抽屉里拿出钥匙,然后走到一个精致的柜子跟前,轻轻地打开了锁,取出账目。
  朱楧看着这一道忙碌的倩影,心中十分惬意,道:“粮草的先不用拿了,寡人现在只想知道寡人手里有多少钱?”
  蓝幼澄怔了一下,随即放下来一个账目,只拿了一个厚厚的账本过来,道:“这是王爷内库金银的总账,王爷的内库总共有银两七百六十八万九千余两。再加上国库的存银的话,可以达到一千万两以上。”
  可以啊,这几年钱赚的不慢啊,寡人应该算是最有钱的藩王了吧。朱楧不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有钱的感觉就是爽,有了钱,接下来的宏伟蓝图才会有实施的可能性。
  朱楧高兴地冲着蓝幼澄的小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笑道:“你可真是寡人的贤内助啊,把寡人的钱袋子打理的井井有条,有了这么多钱,寡人想做的事就可以做成了。”
  夫妻多年,蓝幼澄对朱楧的这种亲密举动基本已经免疫,但听到朱楧夸自己,心里还是很开心的,笑道:“王爷又想干什么大事了?是不是又是旷古烁今的举动啊?”
  朱楧十分得意地冷哼一声,笑道:“寡人的那件举动不是旷古烁金的?”
  第二天的早朝中,朱楧提出了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他处于大明朝,属于古代的农业文明,生产力并不发达,无法做到后世的西方国家那种覆盖各个领域的社会福利,只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的福利——养老和医疗。
  养老问题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关心的问题,古人讲养儿防老,那么使劲儿生儿子,除了传宗接代以外,就是为了等自己老了干不动活的时候,能有人照顾自己,不至于饿死街头。
  不过,中国虽然出了那么多的孝子,但是自古以来,出的不孝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指望一个儿子是不靠谱的,必须要多生几个,就算这个不孝顺,还有其他的可以指望。
  朱楧现在就想着彻底解决肃国人口的养老问题,有了这么多钱,这个就不是个事,他决定,今后肃国的成年国民,每人每月都要向国家缴纳十文的养老保险和五文钱的医疗保险。
  等到肃国的国民年龄达到五十五岁之后,国家会给他们发放养老金,保证让他们安度晚年,不用再为晚年的生活来源发愁。
  而医疗保险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自古以来,因病致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更别说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明朝。通常状况下,家里有一个人生了大病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这家人卖房卖地,过不下去,许多穿越小说的主人公刚刚回去的时候不就是面临这样的情况吗?
  这种情况是朱楧最不喜欢看到的,后世的他虽然工资不高,但是看到朋友圈里有众筹的事项时,还是会捐一点钱,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而现在,他是一国之王了,又将国家经营的这么有钱,有能力也有责任让他的国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才会民心所向,他相信,如果他这么做的话,肃国的老百姓是很乐意给他保卫社稷的,因为再来一个君主或许就不会这么好了。
  朱楧的这两项制度又一次颠覆了满朝文武大臣的世界观,他们饱读诗书,熟悉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从来都不知道国家可以这样治理,这个年轻的王爷脑袋里到底有多少新鲜的东西啊?
  不过,跟往常一样,这种超前的事情总是会有人发对的,首先站出来的是户曹判书纪君用。纪君用站出班来,冲着朱楧作了一揖,道:“王上,臣以为此举不妥,请王上三思。”
  朱楧早就料到会有人反对,因此并不吃惊,说实话,他心里还是很希望能听听低下这群人是怎么想的,因为他的见识虽然超前,但是他也不敢保证他自己的东西就一定适合大明朝,所以有必要听听反对派的观点,这样才会知道自己这么做的风险在哪里。
  若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思路一意孤行,成功了固然是好,但万一失败了,他岂不是要变成下一个王莽了?笑道:“户曹判书认为此举有何不妥,但说无妨。”
  纪君用得到了鼓励,底气更加足了,又作了一揖,道:“回王上,王上此举乃施行仁政之举,实乃明君所为,但是王上为何要跟民众要钱呢?王上可以效仿汉文帝给国中的耆老免费发放粮米,此举必会为王上收获民心啊。”
  朱楧微微一笑,十分耐心地解释道:“寡人此举跟汉文帝发放粮米不同,汉文帝只是给国中八十岁还是七十岁以上的人发放粮米,寡人记不清了,而且还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户曹判书你应该清楚,人活七十古来稀,有几个人能活到那么大岁数?人一过了五十五岁就很难下地干活了,这个时候若是没有孝顺的儿孙,没有国家的奉养日子是很难过的。仅凭皇帝一次性发放的粮米能吃几天?”
  “汉文帝此举有务虚名之嫌,用为数不多的粮米来换一个贤君的名声。寡人不愿意效仿他。寡人建立的是一个制度,凡是我肃国国民,不论男女,不论出身,只要成年之后每月交十文钱,等他到了五十五岁之后,国家就不会断他的口粮,奉养他终身,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纪君用被朱楧说的一愣一愣地,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都是历代君王学习和自我标榜的榜样,没想到在这位王上眼里竟然成了只会施小恩小惠的油滑之人,吸了一口气,又回顾了一周朝堂之上的同僚,才缓过劲儿来说道:“既然王上有意施行仁政,跟民众要钱反而不美,他们可能会以为王上在变相加税,容易损害王上的仁德之名。”
  不得不说,纪君用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施行这项措施,不管怎么样苦口婆心的跟民众解释,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不会相信的,他们就会认为国王这是在变相加税,你说五十五岁之后免费养我们?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相信呢?谁知道几十年之后,我们五十五岁了跟你要钱你还记不记得这句话?
  而且这些人肯定还会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以证明自己的聪明。
  确实是个很麻烦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做国王除了要有超前的见识外,更要有用于执行的魄力,没有哪一件事是会得到所有国民的支持的,这也顾及,那也顾及,到头来怕是什么也干不好。
  朱楧冷笑了一声,随即换了一副和颜悦色地表情跟纪君用说道:“户曹判书,你掌管国家财政,应该知道,寡人是没有这么多钱给全民免费养老的。”
  他的心中也有自己的算盘,如果把肃国比喻成一个企业的话,那肃国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员工,适当的提高员工的福利有助于提高他们干活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福利发的过多,造成了企业的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资金发展了也不是好事。
  朱楧施行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说到底就是收买人心,给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加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为肃国卖命,毕竟再换一个主子,就不一定对他们这么好了。朱楧想要的其实就是让他们以捍卫自己利益的心态来捍卫肃国。
  但是,正如他之前在朱元璋跟前奏对的时候说的话,这年头,永远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毕竟封建社会天下都是打下来的,你赢了别人才会听你的,你都输了,身死国灭,谁还会听你的?找死吗?
  老百姓是不在乎谁当皇帝的,皇帝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谁当皇帝也不会提拔他们做大官,他们又不认识皇帝,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你们谁有本事谁上来,谁上来后我们也是顺民,不会造反。
  因此,指望着以他们为支柱来保卫自己的江山是十分不靠谱,十分危险的。蒙元入侵时杀了多少人,不一样打下了江山?剩下的那些活着的人不一样乖乖俯首听命?就算是有一些民间的义军反对又有什么作用?他们的力量太分散,掌握的资源太少,就算是忠肝义胆,个个是岳飞文天祥那也免不了失败。
  做皇帝,最重要的是就是控制住全国的资源,主要是全国的钱粮、兵马、人口这三类大的资源,有了这三大类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组织起军队来跟敌对势力死磕。这也是刘邦能屡败屡战,最后逆袭项羽的最重要原因。因为他运气不错,占据了关中,也就是秦国的地盘,这在当时是最富裕的地盘,有秦富十倍天下的美称;再加上他有萧何,萧何做过秦朝的官吏,十分熟悉秦朝国家机器的运转模式,说白了,就是知道怎么组织起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对抗强敌,这才是刘邦成功的基础,也是萧何被列为第一功臣的基础。
  同样,李善长也是起到了这个作用,朱元璋曾经亲自说过:“咱本来只有几千人马,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求生,得了李善长之后,一齐渡大江,定居南京。而后,仰仗李善长的组织能力,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开始东征西讨。而李善长留在国中,供给粮草器械从未缺乏,是朕的萧何也不为过。”所以说,你要是朱元璋你会将谁定为第一功臣,没有李善长帮忙组织的数十万大军,徐达、常遇春这些人能大显神威?他们就算是再厉害能带着几千人去死磕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开玩笑!
  需要说明的是,李善长组织军队的办法并不是史书中经常出现的那种一开仓放粮,附近的老百姓就都涌过来,吃了粮食再纷纷感谢朱元璋的恩德,然后决定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这都是蒙人的。
  正常的画风是,你一开仓放粮,附近的老百姓就都过来从你这往家里搬粮食,不管是有粮的还是没粮的都搬。没粮食的搬回去糊口,有粮食的搬回去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等把你的粮食都搬光了,他们就把自己家的大门一关,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啥?跟你打仗?这么危险的事你还是找别人干吧,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呢。
  李善长深知他们的心理,因此一上来就施行寨粮政策,即每家每户只允许留下够活命的口粮,剩下的全部上缴,给朱元璋养军队。这便是“广积粮”。有了粮食一切都好办了,乱世之中吃不饱饭的人太多了,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你手里握着大把大把的粮食,还怕没有人给你当兵吗?
  后来,朱元璋的军队越来越多,寨粮也不够吃了,就开始屯田,让军队自己种粮食吃,这就是卫所制度的前身。
  李善长为朱元璋招募军队的方法,也不是史书中说的那样用仁德来感化老百姓,收买民心,让他们自发的起来当兵,保卫胜利果实,而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个很实用的绝招——抓壮丁。没有人愿意当兵送死,所以只能抓壮丁。
  说白了,就是保甲制度在起作用,你们这一甲必须出三个人来从军,出谁你们定,若是拿不出来,那就唯你这个甲长试问。这时候,甲长就会逼着手下的人去当兵,一般都是采取抓阄的办法,谁抓到谁去,自认倒霉。
  熟读历史的朱楧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收买民心,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民众为国家干活的积极性,不是为了依靠民众保卫江山,这一点必须要清楚,若是搞反了,就会本末倒置,犯了李密曾经犯过的错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