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137章 扩军备战(三)

第137章 扩军备战(三)

  一旦出现了战争,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保甲制度的优越性,它可以使朱楧掌握住全国的人口资源,随时激发国家最大的潜力来应对敌军,而不是像汉朝末年那样人口和土地都落到了地方豪强手里,打个黄巾军还得靠各州县自己募兵,最后落了个群雄割据的局面。
  按照朱楧的法令,肃国还可以再征兵四万两千人,加上之前的九万八千余人,肃国的兵力可以瞬间达到十四万余人,再加上哈密的联军,足以对抗回鹘了。
  十户出两人从军一人修墙是朱楧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对明史比较熟悉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时,为了对付越来越壮大的民军,曾令陕西人三户出一丁从军,当时的陕西民众虽然有怨气,但没有人造反,可见这是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蜀国上下也就九十多万人,而他却能发动十几万人北伐,用的就是朱楧的这个办法。刘备死之前让他的儿子多读法家的书,说是可以增益人智,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修边墙的事,朱楧也不打算再等了,耽误农时就耽误农时吧,不就浪费点粮食吗,反正现在国家的仓库里也有不少存粮,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和回鹘大战期间,瓦剌突然率兵攻打肃国的侧翼,而肃国又没有任何防御措施,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此令一出,肃国顿时进入了战争模式,每个人都在为将来的战争服务,农夫努力种地纳粮,士兵努力操练本领,就连妇女也在努力为将士们生产粮秣。肃国上下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
  朱楧下令,第一批士官选拔要加快进行,时间定在了三月的下旬,好为将来的战争早日培养出骨干。
  根据朱楧的估计,肃国能符合他所设定的条件的人应该在八千到一万左右,这一万来人集中起来虽然是一把尖刀,可以在关键的时刻直插敌人的心脏,但朱楧却对他们另有用途。
  按照朱楧的计划,所培养出来的士官并不集中使用,而是下放到新招募的部队里充当战斗骨干。
  朱楧的这个设想灵感来自于解放军的三三制,所谓的三三制是东北野战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班十人,分为三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和两个老兵担任组长。
  每个战斗小组只有三到四人,打仗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把握节奏、意识以及走位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剩下的两三个新兵就负责躲在小组长后面放枪,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这就好比你在打王者荣耀的时候,队里有个人是大神,那么节奏、意识、走位等方面的事就自然由他来负责,你只需要躲在后面放技能就可以了,有一个大神带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都会提高,这是被多次实践证实了的真理。
  三三制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指挥到每个新兵,提高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又可以避免敌军集中火力一轰一大片,因为在三三制下,士兵都是以三四个人为一组分散站位进攻的,不会出现一堆人拥挤在一起冲锋的场景。
  来自后世的朱楧知道古代打仗有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主将对一场战斗的决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远的不说,就说刚过去的酒泉之战,朱楧之所以能够以一万人的兵力打败四万哈密军队,就是一炮干掉了哈密王的大旗,导致哈密军群龙无首,军心崩溃。
  自己能这么干,别人也能这么干,万一有一天自己的大旗被人打掉,或者是倒霉透顶被风吹掉,那自己这边的军队是不是也是会陷入一片混乱,任人宰割?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指挥的军队,就是一群绵羊,不管是哈密军还是明军,都逃脱不了这个真理。
  为了避免自己的军队在将来的战斗中陷入一片混乱,朱楧决定引入后世的军衔制度。军衔制度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发明的,目的就是在部队被打散的情况下,还能有人继续指挥作战。
  有了军衔之后,当你的部队被打乱,找不到自己长官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扭头看看周围的人,谁的军衔最高就听谁的就行了。毕竟军衔高的人不是立过大功,就是战斗经验比较丰富,听他的终归是比较稳妥一些。
  这样一来,所有的士兵就可以在战场上迅速结合成一个有效的战斗整体,不会出现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场景,可以有效的提高军队的抗打击能力。
  至于军衔的级别,朱楧也不想创新,直接将解放军的军衔制度拿过来照抄。第一等为将军衔,分为上将、中将、少将,肩章的标志是一颗麦穗三到一颗星;第二等为校衔,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肩章的标志是两杠四到一颗星;第三等为尉衔,分为上尉、中尉、少尉,肩章的标志是一杠三到一颗星。
  最高级别的上将自然由瞿能等五将军府将军领受,往下以此类推,到百户这一级一般授予上尉军衔,副百户授予中尉军衔,总旗官授予少尉军衔,小旗官则授予上士衔,小组的战斗组长则分别授予中士以及下士衔,下士之下就是小兵。
  这样以来,肃军在打仗的时候就不会担心找不到自己的长官了,看到军衔比自己高的就服从他的命令即可。
  将整军备战的大纲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就该对肃王失踪这一重大事件进行追责了。作为当时的护卫长——王府左护卫指挥使张龙的责任肯定是跑不了的,本来以这件事的严重性,张龙的官帽子肯定是保不住的,搞不好还要蹲大狱,但朱楧念在他之前大战哈密有功,这次以身犯险自己也有责任,就给了他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让他戴罪立功。
  张龙对此自然是感恩戴德指天发誓今后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来报答朱楧。而对于救了自己性命的老汉一家人,朱楧就不吝赏赐了,他亲自写下旨意:赐老汉一家良田两百亩,仆从五十人,粮食两千石,并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徭役。
  救命之恩,必须厚报。
  ps:推荐朋友的一本书《刘永本纪》,刘备的小儿子带着系统闯三国,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