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乱世扬明> 第978章 大顺皇帝

第978章 大顺皇帝

  时间切换到崇祯自缢前的几个时辰,内城攻破之前的夜晚,驻扎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李自成大本营彻夜灯火通明,大顺军将领都几乎彻夜未眠。不仅仅是因为即将攻入京城的核心区域,还因为宋献策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相比于原本历史上的称帝,宋献策的这个建议稍显仓促。原来的历史上,李自成厚积薄发,从河南转战返回陕西,数次击败官兵,攻占了陕西全境,在西安称帝,建立了系统的政权机构,再攻陷山西,有了相对稳固的地盘和根基后才进攻京城。而这次入京,背后的推手是琼海军,从提供火器、药材等军需物资,到暗中阻挡关宁军、牵制清军南下,创造了一个对大顺军极为有利的局面,同时也掩盖了大顺军起兵仓促、根基薄弱的缺陷,与崇祯十七年的称帝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沿途的顺利让所有人都选择性忽视了这些缺陷,眼中只有称帝带来的好处,所以没人指出宋献策的建议仓促,反而异口同声赞成。众将领追随李自成从陕西、河南一路打到京城,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人人都想得到从龙之功,在新朝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好处。
  设于官府衙署的大营中灯火通明,李自成志得意满地坐在上首,听宋献策发言。
  “……破城在即,顺王当顺应天意,建立新朝,国号大顺,以便名正言顺接管京城……”
  李自成笑道:“国号大顺,倒也使得,不过得有年号吧?历朝历代皇帝都有年号的。”
  宋献策早有腹案,从容道:“可改元永昌,废除崇祯年号。另外,顺王称帝后,自称也要改,得称‘孤’,等到正式驻跸紫禁城,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就要称‘朕’,以正视听。”
  李自成听到这个“朕”字,联想到坐上龙椅之后,文武百官都向他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情景,不禁露出了微笑。
  “大顺军上下都是些大老粗,哪里懂得这些?幸好有宋先生在。”
  宋献策谦虚道:“学生不过是为大顺的基业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刘宗敏眼珠子一转,举拳高呼:“既然顺王要当皇帝了,大伙儿都知道该如何做吧?”他第一个跪下,高声喊道:“臣刘宗敏见过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不懂礼仪,只是按照戏文中演的依葫芦画瓢,措辞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包括李自成在内大顺军诸人,谁也不懂,也没人注意这些纰漏。
  其余将领反应过来,忙不迭跪下,乱哄哄地跟着山呼万岁。
  李自成哈哈大笑,说道:“都是自家兄弟,江山是额的,也是众兄弟的……”眼角瞥到宋献策微微摇头,醒悟过来,改口道,“孤登基后,一定不会亏待诸位兄弟。”
  一边说,一边双手虚抬,想要让众人起身,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求助地望着宋献策。
  宋献策张口无声地说了几个字,李自成从口型中猜到了,连忙说:“平身!”
  诸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立刻站了起来,个个面带得色,小声议论着自己会有什么官职。
  既然打算称帝,年号也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攻破内城、进入紫禁城之后的安排了。在宋献策的建议下,李自成命令刘宗敏带人进入紫禁城清宫,搜捕崇祯在内的皇族,力求将皇室血脉一网打尽,以免有漏网之鱼,同时安排人手进城后维持军纪、宣读大顺皇帝的诏书,让官员和百姓归心。
  按宋献策的说法,在外城劫掠也就算了,既然打算称帝,京城就是自己的基业,进入内城后,收买人心比劫掠更重要,李自成深以为然。
  次日黎明,也就是崇祯九年的大年三十,在大顺军的炮声中,内城九门忽然全部打开,攻守双方像是商量好一般,在守军停止抵抗后,大顺军整队整队的入城。掌管御马监禁军的曹化淳在阜成门恭恭敬敬地迎接,其余负责内城防御的太监和将领都站在他的身后。
  为了这一刻,曹化淳与掌握兵权的太监和京营将领早已秘密商议了好几天。他们觉得内城肯定守不住,与其玉石俱焚,还不如临阵倒戈,更换门庭,反正崇祯已经无力回天,改朝换代已成定局。在昨天,他们已经派人到外城与大顺军取得联系,达成了默契,守城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下力气死守,给世人一个“力战不敌”的印象,到了预定的时间就打开城门,放大顺军进来。崇祯如果知道心腹的太监背叛了自己,恐怕会气得吐血,不过城门大开时,他已经到了煤山上准备自缢,这一切已经看不见听不到了,倒也落个眼不见为净。
  在城门刚打开时候,西城上有的守城军民不知太监头儿们的密谋,看见大顺军就要进城,一时陷于恐怖,纷纷从城上滚下逃命,住在阜成门附近的百姓有许多人携带包袱,扶老携幼,纷纷向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奔跑。乱了一阵,大顺军从各城门整队入城,另有从正阳门入城的一支骑兵,大约有一千人,俱是白帽青衣,外穿绵甲,背着弓箭,进城后分为数队,拿着令旗、令箭,一边疾速前进,一边呼叫:
  “大顺朝永昌皇帝有命,率大军来安汝百姓,勿得惊惶。尔等须用黄纸写‘顺民’二字粘于帽上,并粘门首!”
  北京毕竟经过辽、金、元、明四朝,几百年在皇帝辇毂之下,是一个政治城市,政治敏感性很高。百姓们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知道李自成将要进城,还要称帝,为了自保,临大街的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在大门外摆设香案,供着黄纸牌位,用恭楷写着:“永昌皇爷万岁万万岁”,或将大顺皇爷写做“大顺皇帝”,也有误写为“顺天皇爷”。出门打探消息的百姓,便用黄纸写“顺民”二字,粘在帽上。
  在大顺军入城的混乱和观望中,方正化与黄龙带着一群人,赶在大军到达皇城之前,从玄武门奔向首辅温体仁的府邸。这群人中间,夹着一个神色慌张、身穿太监衣帽的年轻人,衣着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分外显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