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撼唐> 第410章 攻城(上)

第410章 攻城(上)

  两日后,雨水渐疏,第三日上午,连绵近一个月的雨水终于停止,太阳挂在半空,时不时露出半个害羞的头,将光和热撒向大地。
  看见出了太阳,杨侑立刻下令,让士兵们取出弓弦,寻了广阔的地方,摆在太阳底下暴晒。随着太阳的照射,弓弦的水分被蒸发,逐渐恢复了弹性。
  天空中,肉眼能看见一丝丝的水汽被蒸发,整个天地看起来雾蒙蒙的,宛如仙境。
  趁此机会,杨侑带着侯君集、张镇周、杜如晦等人赶往均阳城外巡视,数十艘战舰浩浩荡荡,朝着均阳城驶去。
  杨侑站在甲板上四周瞧着,均阳城外,已经是一片汪洋。本来在均阳城西南,有一个小湖泊,此时由于河水被堵,丹江与湖泊连在了一起,方圆竟然有十几里,成了一个人工湖泊。
  数十艘战舰浩浩荡荡朝着均阳城进发,自然是瞒不过王长谐和赵慈景的耳目,两人匆匆赶到城墙上一看,都是变了脸色。
  难道隋军现在就要攻城吗?如今河水暴涨,水面距离城头已经不足两尺,如果隋军攻来,拿什么来抵挡?虽然说他已经让士兵在城中挖掘泥土,准备了沙袋,可是,他的本意是用来堵住城墙缺口的,如果要用来加高城池,恐怕整个均阳城都要被挖空了。
  而且用沙袋堆积,以城墙的宽度,若是挡住了水,就挡不住隋军的进攻,因为上面无法站稳,防守起来,比较困难。赵慈景对此显得忧心忡忡,他已经没有了力气去责怪好战分子王长谐,正是他的愚昧,使得他也陷入了困境。
  王长谐神色凝重,看见隋军渐渐逼近,一颗心也提了起来。这么多战舰,要挡住有些困难啊。战舰在离城墙五十步外停下,杨侑走出来,顿时就看见了一脸惊慌的赵慈景和王长谐。
  这个距离实际上很危险,不过由于下雨,弓弦松软,是无法使用的,所以杨侑并不担心,这才敢向前行驶。
  “赵慈景、王长谐,尔等还不投降?”杨侑高声说道。
  赵慈景虽然心中惊慌,但他是皇亲,又有儿子,所以他绝不可能投降,至于王长谐,他的妻儿也被扣押在京城,如果投降,下场一定很惨。所以他只有死战,以身殉国,才能避免家人受到牵连,如果干得好,陛下念着他为国捐躯,应该会保他家人衣食无忧。
  王长谐高声喝道:“大隋陛下,我等既然被围困在此,便只有死战而已,要我投降,绝不可能!”
  杨侑笑了,在绝对优势下,杨侑还是想要收服他们,不过看来如今是枉然,他瞧了瞧城墙,城墙多处已经泛白,水面附近的地方和女墙出的颜色截然不同。
  轻轻摇头,侯君集取下一根长矛,朝后走去,人群让开了一条路,给侯君集一个奔跑的空间。侯君集原地踏步,活动了几下,快步向前跑去。
  侯君集将右臂舒展开来,手中握紧了长矛,在跑了十几步之后,他的速度已经到了巅峰,忽然他猛地手臂一甩,将长矛抛出。
  长矛在半空中滑过,一抹金色闪耀,赵慈景看见这一幕,吓得蹬蹬后退了几步。王长谐没有动,因为他已经看出来,这一支长矛不是奔着他们来的。
  长矛在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之后,“波”的一声,深深地钉进了城墙里,整个矛尖没入城墙,只留下了白蜡杆在哪里晃悠。
  杨侑满意地笑了,这样的城墙已经被泡垮了,只要大水一退,整个城池就会如同烂泥。赵慈景和王长谐看到这一幕,神情更加凝重,这样的城墙已经不能叫做城墙了,唐军凭什么抵挡隋军?
  满意的杨侑挥手退兵,留下了依旧在城墙上注视着隋军的赵、王两人,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就在两人束手无策的时候,隋军开始扒开了堤坝……
  均阳城北三十里,李大亮率兵五千人,已经赶来了这里。在数日前,他接到太子的加急军令,要让无论如何想办法要救出淅阳郡太守赵慈景。
  李大亮在接到情报之后,迅速分析了淅阳郡的形势,他认为,隋军已经控制了南乡县和丹水县,意味着唐军走水路会遭到隋军的攻击,同时,也会令他的计划成为泡影。
  既然目标只是救出赵慈景,而不是击退隋军,保全整个淅阳郡,那么李大亮采取的办法就只有奇袭。既然是奇袭,就不能走丹水。
  所以,李大亮将路线选择在少习山和武当山之间的那条峡谷,峡谷约长十五里,在平时路也不算很难走,如今下雨,容易打滑,但李大亮没有了办法,只能趁着大雨倾盆,带着士兵急行军。
  由于峡谷内积水太深,还是影响了唐军的行军速度,不得已,他让士兵上山砍伐树木,简单地扎成了木筏,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这才渡过了有两里长的水坑。
  渡过了水坑之后,天气已经朝着晴朗好转,每一天下雨的时辰不超过五个时辰,而且大多集中在晚上,让李大亮行走更快。
  可是,在抵达均阳城三十里外的时候,李大亮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淅阳郡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在丹水以南,还有一连串的山脉,是武当山余脉,李大亮走的路就是这一段山脉的西麓与少习山的夹缝。
  由于这样的地势,使得淅阳郡湖泊不多,面积也不大。可是如今,在均阳城北三十里外的这里,竟然有了浅浅的水痕。这样的水痕不是因为下雨而堆积的,因为从地势上来说,这里比较高,囤积不了水,雨水应该会向东南流出去。
  可是,士兵们造饭的时候,挖地三尺,地面仍然带着湿气,这证明这一带,曾经被水淹过,而且时间还不短。
  这让李大亮变得格外警惕,他吩咐士兵小心谨慎,一路探查。而越往东南,他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这一带由于丹水和汉水的冲积,所以平原开始增多,是淅阳郡的产量区,不仅有大量的农田更有许多村子,李大亮曾经来巡视过,所以他非常清楚。
  可是如今,即使是下了一个月的大雨,也不至于如此呀!农田里的小麦已经被收割,暂时看不出端倪,可是这些村子里,竟然没有人居住?一个人也没有?
  李大亮派兵查询了几个村子,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这不仅让他狐疑了。究竟是什么理由,让百姓统统撤走?
  离均阳城二十里的时候,李大亮不敢轻易南下了,他派出了斥候,前去探查,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均阳城外,隋军已经将堤坝打开,蓄积了多日的江水如万马奔腾,轰然朝着下游奔驰而去。杨侑考虑到下游的蓄水能力,并没有一下子将积水放走,而是较为缓慢地泄洪。
  隋军正在紧张地排水的时候,已经逐渐包围了均阳城,而且首先从北边开始包围,这就等于截断了均阳城的退路。大水一退,在烈日的爆晒下,城墙开始一层层的剥落。
  糯米汁在河水的浸泡下,逐渐被分解,再也没有粘性。王长谐急忙带着士兵用沙袋填补城墙,将缺口给堵上,可是民夫们刚刚涌上,早有准备的隋军就已经杀奔而来。
  经过两日的暴晒,隋军的弓弦已经恢复了弹性,无数弓箭手冲到城外七八十步的地方,开始施放弓箭。箭羽如簧,朝着城头上飞去,顿时射死了二十多名正在搬运沙袋的民夫。
  民夫看见这一幕,纷纷扔下沙袋,一声呐喊,仓皇逃窜。
  隋军的突然杀来太过于迅速,以至于让唐军有些措手不及,王长谐急忙带着弓弩手冲上去,想要反击隋军。可是刚刚登上城头,隋军弓弩手距离城下只有五十步左右,又是新的一轮射击,将唐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隋军采取的是三段射击,并且随着射击渐渐向前移动,在经过十几轮的射击之后,隋军逐渐靠近了城墙。侯君集身着铠甲,一马当先。
  隋军的步卒举着云梯木板,在隋军弓弩手的掩护下,很是顺利的抵达了城下,随后利用工具迅速过了护城河,护城河的河水已经满了出来,一片浑浊,还带着臭味。
  隋军没有片刻犹豫,蹬蹬蹬过了河,让唐军大惊失色。唐军在王长谐的指挥下奋力射出箭羽,可是收效甚微。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是因为唐军的士兵不多,同时由于能使用的弓箭不多,所以在远程输出上,根本不能和隋军相比。远程输出虽然比不上,但隋军靠近了城墙,对唐军就有利得多。
  王长谐看见隋军要爬城,一声令下,士兵将礌石扔下,朝着城下的隋军砸去,巨大的石块落下,在隋军人群中开花,有数人被砸中,命丧当场。
  沙袋在这个时候也成了武器,唐军不断将沙袋扔下,攻击隋军。侯君集站在城墙下,抬出脚,使劲地踹着城墙。由于城墙已经变得极度疏松,随着侯君集的猛踹,城墙隐隐震动,石头如沙子一般哗哗落下。
  不少隋军也随着侯君集一起猛踹城墙,在队正的指挥下,同时收脚,一起踹出,城墙一阵接着一阵的颤抖着,仿佛随时就会崩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