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220.

  苏未济前世学哲学的时候,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他后来看了一本叫《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书后基本得出结论:生命的意义在于爱——
  因为对某人,某物,对世界有爱,才会有希望,愿意活着。
  而宋婧道:
  “我们的阻挡都使患者有禁闭之感,身居隧道或矿井中更会产生焦虑不安,这方面的敏感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的幽闭恐惧症,但总是它的背景因素。患者尽可能逃避长期的义务:要他签一个合同、一张契约,只要超过一年期限,便畏首畏尾,万般艰难;要他决定婚姻大事,更是困难重重,犹疑不决。结婚对孤独离群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危险的举动,因为那样必然把他卷入人际亲密关系之中。当然,由于患者需要保护,或相信一个伴侣会完全与自己的特殊要求相符,结婚的危险有可能减轻。常常可见患者在决定结婚前显得惊惶万状。无情的时间以其必然性使他感到是一种强迫,他想方设法晚五分钟上班,就是为了维持一种自由的幻觉。时间表之类的东西只构成对他的威胁。有自我孤立症的病人喜欢听这一类故事:一个人拒绝注意时间表,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去车站,宁愿等下一班的火车。别人如果期待他去做某种事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则会使他心中不快,大为反感,也不管这种期待是别人实际表示出来的或者只是自己觉得有的。比如:他也许在一般时候送人礼物,但可能忘记生日礼物或圣诞礼物,因为别人期待着它。要他与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或传统价值观念保持一致,是他难以容忍的;他可能外表上保持一致以避免摩擦,但在内心里顽固地摒弃一切人们习以为常的制度和标准。最后,别人给他的参谋或劝告,他会觉得受到了支配,于是竭力抗拒,即使这种劝告正合他的心意。这里,他的抗拒也与一种有意无意的愿优越感的需要虽然可见于所有神经症,但在本类型中更是得到强调,因为它与超群出众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平常用的“象牙塔”“巍然独立”等词语就证明,甚至在一般的口头语言中,孤立与优越总是连在一起的。也许,对那种既不能使人变得特别强大而多谋、又不能让人觉得唯我独尊的孤立,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忍受的,这已从临床经验中得到验证。当患者的自我优越感被暂时粉碎的时候(不管是被某一失败还是被内心冲突的增加),他就不能再承受孤独,而是不顾一切地伸手求助,需要温情和保护了。这种波动在他的生活史中并非鲜见,在他十多岁或二十出头的时候,他可能有过一些不冷不热的友谊关系,但总的来说过着颇为孤独的生活,感到较为怡然自得。他常编织着对未来的故事,幻想着将来完成一番大业,但是后来这些美梦在现实的岩石上摔得粉碎。尽管在高中他毋容置疑地在班上遥居第一,到了大学他碰上强有力的竞争,便知难而退了。他初次建立爱情关系的尝试也惨遭失败,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识到自己的梦难以实现,便觉得孤傲离群变得不可忍受了。在强迫性驱力的作用下他不可遏止地渴求别人亲近他,渴求异性,渴求婚姻,只要有人爱他,他便甘愿受屈。当这样一个患者来要求分析治疗时,尽管他有明显突出的表现,却不要医生触动这种表现,他所要求的,是医生帮助他找到任何一种形式的爱。只是在他感到自己比先前有力多了,他才会以极大的宽慰发现他更愿意一个人过日子并喜欢这样。他给人的印象是旧病复发,又陷入自我孤立。但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他现在第一次有充分而坚实的理由承认——甚至是向自己——他就是要求孤独。这正是医生的恰当时机,可以开展对他的孤独症的治疗。
  自我孤立者对优越地位的要求,有某些特定的性质。由于他畏惧竞争,所以他实际上并不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超群出众。相反他感到自己高贵的品质别人应该一看便知,而无须自己费尽心机;他潜在的优点别人应该感受得到,而不必有意表现。比如,他会梦见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藏宝物的房子,鉴赏家们大老远而来为的是一睹光彩。正像所有关于优越地位的概念一样,这里边也有真实的因素:暗藏的宝物象征着用魔圈守护着的他的理智与感情生活。
  他的优越感的另一表现方式可见于他自认为的“独一无二”感,这直接产生于他对“与众不同”的追求中。他可能自比为高居山巅的一棵大树,而山脚下丛林中的树木生长却受到相互的阻碍。另外,假如说屈从型会在心中对伙伴产生这种疑问:“他会患者表现出压抑一切感情的总倾向,甚至否认感情的存在。这里我想从一部未发表的小说中引一段,作者是诗人安娜·玛利亚·阿密。因为这段文字不仅简明地表现了这种趋势,还表现了孤立型的其他典型态度。主人公在回忆自己青春时代时说:“我那时能看清楚我与父亲之间的血统关系,也能体会到我与自己崇拜的英雄们之间的精神联系,但我就看不出这当中有什么感情。感情根本就不存在,人们总撒谎说有感情,像他想与他人保持感情距离的必然结果。因为有意识地经历到的强烈的爱憎感情,只会使人与他人接近,或与他人冲突。h.s.沙利文采用的“距离机制”一词,用在这儿倒是恰当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人际关系之外的范围里,感情是受到压抑的,所以它便活跃在对书本、动物、自然、艺术、吃喝等的兴趣中。但不能不警告一句: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对一个富于激情的人来说,要压制一部分感情——况且还是最重要的感情——除非迫使他把全部情感压抑下去。这虽是一种推测,但下述事实却是确实的。属于孤立型的艺术家,在其有创造能力的期间,不仅能感受也能表现出感受,但他们常常都曾在青少年时代经历过感情全然麻木或坚决拒斥感情的阶段,正像上边所引的一段话所示那样。一般说来,在这些艺术家建立对人的亲密关系的意图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