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匈奴皇帝> 第389章 长孙

第389章 长孙

  未多久时日,刘渊降诏,周王刘珝、郑王刘琤分别入吏、民二部任侍郎,协助尚书主官理事。大夏六部,权责就以此二部最重,放这两尊“大神”至此,可见刘渊之用心。
  从之前让刘珩入兵部,朝堂的聪明人就对此有所预料,刘渊这是正式考察诸皇子,欲择一而立储。继承人之位,从刘渊建夏开始,就有人不断提起立嗣之事。
  早年的时候,刘渊还可以诸子年幼为借口推脱。然而如今,十几年都过去了,诸子长成,且在刘渊有意无意的放任之下,各自都聚集了一波势力。刘渊再想压制,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再者,刘渊的岁数,也不小了,将入不惑,已经是爷爷辈的年纪了。
  刘渊自是不急,但上下替他着急者,数不胜数。对立太子,夏国上下,不论胡汉,乃共识,早定国本,没什么错。
  此前,所有人的目光大都集中在长三子上,不只是年龄上的优势,少而随军,入军伍,治理县邑,又是封王。不过随着刘瑞、刘琝两个皇子也慢慢长大,快到及冠的年纪,也吸引了一些人的关注。
  尤其是刘瑞,这可是皇后刘芷的儿子,虽然刘渊对立嫡立长并不怎么感冒,但刘夏汉化至此,还是有不少人嫡长制的拥趸的。尤其刘芷大汉公主的身份,刘瑞身上流着汉室宗室的血脉,对汉官比重越来越高的刘夏来说,感情上是更容易接受的。
  如种邵,就曾上书刘渊,请立刘瑞为太子,被毫不犹豫驳回。不过也籍此,让更多的人“觉醒”了,除了三亲王,还有“最具太子气质”的瑞皇子。
  包括刘珩三兄弟与一众大臣在内,等刘瑞十六岁及冠,他也将加入夺嫡之争,有的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就算其无心,其他皇子可不会这么想。身份血统的缘故,让他先天上就会有一批人支持他。
  残酷的北方大战结束,天下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趋于稳定,各国都将默默地舔舐伤口,恢复民生,积攒实力。刘夏也不例外,接下来诸子夺嫡,将是胡夏内部发展的主节奏。
  以刘渊如今的态度与安排,占尽优势的还得数陈、周、郑三王,且三王之争,开始激烈起来,慢慢地碰撞了。
  长安市井之间,已有人拿刘珩的伤腿说事了,流言蜚语,传言夸张。而刘珝,亦有人攻讦其骄横跋扈、广募门客、蓄死士,图谋不轨。而刘琤,别看他低调,想给他编排点是非不矩之事,岂非易事。何况,他还真就有些是非,只是未被曝出来罢了。
  如今还只是三王,用不了多久或成五王,要是刘渊属意再模糊些,再等几年,刘琅、刘珣这些幼子也长成,情势只怕更乱。
  储位之争,是有得玩,有得刘渊头疼的。
  ......
  入吏部几日,刘珝感觉并不算好,他以亲王之尊主事,按理说职权甚大,就算上面压着个尚书,也算不了什么,怎么都要给他点面子。新官上任,刘珝是迫切地想干出点成绩。
  不过吏部尚书赵息,还真就不怎么给他面子。对他的一些主张,各种否决。大夏的六部,是在刘渊的主导下构建的,以其优越性,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但此方面,也是在不断优化完善中,新官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了,发展了数年,才形成此时的刘夏吏部。
  刘珝初坐堂,便想要动起来,想要留下属于他周王的印记,想要安插他的人手,想要所有人接受他的主张。哪怕他是亲王,赵息也果断拂其面子。
  “殿下,王府来讯,王妃要生了!”被刘珝要来当侍卫卫率马休向刘珝禀道。
  刘珝正于吏部存档中,熟悉夏国上下官员的资料,闻言,面上一喜,当即放下手中卷章,一挥手:“走,回王府!”
  周王府,正处于一片忙碌之中,王妃伏寿要生了,得讯的刘珝从吏部抛开杂事,匆匆而归。消息传得很快,在宫中的兰妧也坐不住了,凤驾起行,快速出宫赶至王府。
  跨入府门,径直入后院,王妃宿处,一圈宫娥老妇扎堆,在门内,兰妧一身荣装,面色威严地坐在案后。俏生生的长乐公主刘绫也安静地坐着,更侧方,有几名刘珝的后妃。在内室,临产的伏寿不断传出痛苦的叫声,看起来还未生产下来。
  “母妃!”挥手免了后妃的行礼,对兰妧一躬身,随即看了眼堂内,问道:“情况如何了?”
  看刘珝有些焦急,兰妧轻声以作安抚:“不急,应当无碍!”
  刘珝闻言,当即欲往里屋闯,被拦住。正欲发怒,被兰妧呵止。对兰妧,刘珝是很孝顺,不敢违逆。
  “皇兄!”刘绫起身,轻唤一声:“嫂嫂定无事!”
  刘珝再望,来回踱几步,寻侧案落座。眼睛不断往里瞄,心里想着,一定要生个带把儿的。
  待刘渊御驾至周王府时,王府内外,已经是一片喜气洋洋。伏寿生产顺利,还是个王子,刘珝的嫡长子。
  至内堂,兰妧正抱着新生命,满脸的慈祥,刘珝也只能在旁干看着,想过手都不行。
  “来,让朕看看!”刘渊的声音响在几人耳边,赶紧过来行礼。
  “参见陛下!”
  不管众人,从兰妧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长孙,一阵清脆响亮的嚎哭,令刘渊略感尴尬。不好看,甚至有些难看,也看不出什么,但刘渊心里依旧有些触动,这一晃,他都当爷爷了。
  初生的婴儿,太过脆弱,是经不住大人辗转把玩的,很快被专人带去洁室照料。刘珝到最后,也只看了看他的儿子。
  “取何名?”看着刘珝,刘渊问道。
  “请父皇赐名!”看出了刘渊的心思,刘珝很识时务地将取名大业交给他。
  嘿嘿一笑,刘渊摸摸小胡子,思索片刻:“就叫刘昪吧!”
  周王有子,皇帝有孙,在长安掀起一股乐潮。皇室血脉,又得到延续,似乎正是大夏国运的体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