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梁家一家子这才知道,梁贵人在宫里的情况不太好,竟然因为犯了错,被禁足了!这个消息还是有人故意透露给他们的。
  而他们一家子包括梁贵人都被御史给上折子弹劾了,梁贵人的处境就更不好了。
  梁家人吓得要死,真怕自己被送到牢里去,之盼望着梁贵人这次能把皇子生下来,自己一家子才能翻身。
  梁家人夹着尾巴做人了。而梁贵人的禁足的时间更是延长了,本来她的家人犯了错,该罚到她的家人身上,不过,因为梁家人还不够格让人处罚,所以都惩罚到梁贵人身上去了。
  不仅禁足了,还从贵人的身份一下子调到了才人的份位上。
  这下子,大家都知道怀了龙嗣的梁贵人成了梁才人。
  本来大家对她一个从宫女爬上来的人都不服气,别人想要怀孕还没有这个机会呢,偏偏她一个宫女出身的女人就这么轻易的得了,想要她流产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没想到这女人不仅自己会作,连自己的娘家人都这么的不靠谱,还真是天要灭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那梁贵人成了梁才人,还被禁足,一下子就动了胎气,过了几天,就小产了。
  皇上那边不缺儿子,宫里宮妃流产的次数多了,他都不在乎了,所以梁才人这样的,皇帝也就只是知道了,连看都没有去看梁才人一眼,就跟风过了无痕一样。
  梁才人在宫里沉寂了下去。李梨花倒是忙碌了起来。因为赵水生成立了皇子们的先生,所以宫里的皇后也派人宣她进宫。大概也想看看赵水生这个先生的夫人是个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也是给皇帝做脸,毕竟赵水生教导皇子们,是皇帝亲口提出来的。
  当皇后的也不容易,配合皇帝,这一方面做的不好,那就不配母仪天下了。
  李梨花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这次还是这辈子第一次进宫。
  虽然这个皇宫,和她上辈子的皇宫不一样,可是那种让人压抑的感觉却没有什么不同。
  好在她只是这宫里的过客,来了之后,就可以回去了,不像上辈子一辈子都是住在宫里,哪怕到了死,也是和这宫里一起灭亡的。
  皇后大概看起来三十来岁的样子,长得很是端庄,见李梨花给她行礼忙让旁边的宫女给扶了起来,“给赵夫人赐座。”
  王皇后这次也没有让别的嫔妃过来,只是和李梨花聊了些日常家世,知道李梨花他们是从西南省回来的,还很有兴趣的多问了些那边的事情。
  王皇后说道:“本宫和西南省布政使夫人刘夫人是亲戚,不知道赵夫人和刘夫人熟悉不熟悉?”
  李梨花说道:“幸得刘夫人在西南省的照顾,才让臣妇在西南省过的更顺畅。”
  这就是熟悉的意思了,王皇后笑着说道:“原来如此,只不过本宫听说,你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梁才人的家眷,和他们发生了一些冲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李梨花道:“在回来的路上,臣妇一直在船舱里,外面的事儿,都是外子去处理的,虽然有些麻烦,可是都不算大,只是臣妇倒是隐隐约约的听到有说起过梁才人的家眷,不过臣妇和大家都认为,是有人假冒的,毕竟宫里贵人们的家眷,是不可能做出那种事儿的,所以我们当时只觉得是骗子,因为对方没有拿出信物或者证据,怕是招摇撞骗,所以就先离开了,之后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事儿。”
  这王皇后既然能问出这个事儿来,自然是知道一些的,李梨花说的大部分是真,小部分是假,比如说不认为对方是骗子,他们当时可不觉得对方是骗子。
  王皇后点头,“也是,这事儿也是本宫没有管教好梁才人,她私底下托人给她娘家老家带信,还在京城值班了宅子,本宫在这里先给赵夫人赔不是了。”
  李梨花说道:“娘娘说的是什么话,这宫里的事情千千万万,娘娘管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儿,如果事事都需要娘娘管教,那娘娘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臣妇几个也没有受到什么委屈,还请娘娘不要自责了。”
  这位王皇后对她的态度倒是有些超乎寻常的好了,难道就真的是因为赵水生给皇子们授课了?
  或者更是看重皇上对赵水生的看重吧,毕竟皇后也是有自己的儿子的,能多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个大臣,也是好事儿。
  王皇后还真是有这个打算,她知道这赵大人府里就只有赵夫人一个妻子,连一个通房也妾室也没有,这么些年夫妻恩爱,有一女二子,过的很是美满,所以施恩给赵夫人,那么赵夫人对自己这个当皇后的印象也就好了,到时候真的要到了这立太子的时候,也能为自己的儿子说说话。
  别看自己的儿子是嫡出,可是历来皇室中,最后登上皇位的,一大半不是嫡出的皇子,反而是那些庶出的。
  王皇后这边拜见完了,太后那边也来人请了,王皇后陪着李梨花一起过去了,太后倒是没有说什么别的话,只是闲聊了几句,然后有了赏赐,李梨花离开宫里的时候,则赏赐就是一大堆了。
  李梨花上轿子的时候,回头看了眼这巍峨的宫墙,这就是捆住了很多女子的一个天底下最华丽的牢笼了,她这辈子很幸运,没有跟这个皇宫沾上关系,在宫外面过着自在的日子。
  这次进宫,皇后和太后面上看起来是婆媳和睦,可是李梨花如何看不出来,这婆媳两位是面和心不合?
  当初太后也是从皇后直接升上太后的,也被别的妃子的皇子逼宫过,自然知道当皇后是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人的地位不同了,这想法就不同了。
  因为她现在是婆婆,而皇后又不是自己中意的,太后的心眼也有些偏。
  真是不是自己的痛苦自己不知道体谅。
  她想起自己当皇后的那些日子,和皇上的生母太后就很不和睦,几乎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那位太后陷害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因为皇上宠着燕贵妃,所以每次都给燕贵妃做脸,给自己难堪,宫里的人都知道太后不喜欢自己,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是站在燕贵妃那边。
  李梨花知道,太后是不满意自己当着这个皇后呢,想把自己拉下马,而给她中意的妹子的女儿让路。
  可惜,到最后太后死的时候,她都没有如愿,而李梨花则是把太后的妹子的女儿给远远的嫁到了边塞去。
  楚宣那时候可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在当皇帝的眼里,女人都不算什么。
  唉,进了皇宫,就想起这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刘夫人说她和太后有些交情,可是刚才王皇后说和刘夫人也有些亲戚关系,这倒是复杂了。
  不知道刘家到底和谁更亲近一些。
  对了,太后和西南省都指挥使的长子王逸之的母亲也认识,听说当初王逸之的母亲还救了她一命。
  李梨花想着,该不该和刘夫人说说呢?或许刘夫人更是知道这里面的情况。
  刘夫人倒是没有瞒着李梨花,她来赵府的时候,见李梨花问她这个事儿,就说道:“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儿,我和王皇后的母亲是表姊妹,和太后呢,太后年幼的时候,我们的父亲是在一起外任,我的年纪比太后大一些,当初是以姐妹相称的。”刘夫人还比太后大七八岁呢,不是什么闺中好友,可是这交情是有的。
  “当初太后给皇帝选皇子妃,找我问过王皇后的情况,太后当初是很中意王皇后的。”
  既然中意,现在却有了隔阂,这中间肯定是出了什么事儿。
  “其实这事儿也不算什么事儿,你也知道,王皇后所生的皇子不是长子,不过太后对嫡子还是很盼望的,她想要一个嫡长孙,可是王皇后却前两胎都生的是女儿,婆媳之间就有了一点儿小矛盾,那时候皇上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因为没有嫡出之子,让先帝爷的心思就有些动摇,太后这心里就埋怨起了王皇后。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等王皇后终于再次怀孕的时候,太后就更重视了,结果王皇后生产的时候难产,不过好多稳婆都摸过胎,说皇后这一胎很有可能是男胎,太后要嫡长孙的心思很重,就说了保住孩子的话。”
  剩下的话,刘夫人就不便说了,可是李梨花也猜出来的,定然是太后这保孩子不保大人的话,让王皇后知道了,心里就不痛快了,对太后的心结更重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变成第一个被舍弃的人,尤其是前面还有矛盾的婆母。
  后来王皇后不仅把孩子生下来了,自己也好转了,表面上没有什么,可是到底是存了疙瘩,和太后的婆媳关系就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恐怕两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是维持表面上的平和罢了。
  这倒是比自己当初的婆媳关系要好的多了,那位可是直接想把自己给弄下去,好让别人占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太后和王皇后要是能好好谈一谈,关系就能更缓和一些,只是两人都不想自己先低头,所以就弄成了现在这样。不过太后对王皇后这个皇后还是满意的,王皇后对太后的孝敬也从来不会少。”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两方调和
  李梨花说道:“两个人都是最尊贵的人,所以就算是心里已经想赔罪了,也不好说出来。”
  李梨花觉得这个王皇后可真是运气好,有个这样还算不错的婆婆了,真要是像她上辈子的婆婆一样,真是让你恨不得杀了她的心都有,那样就不好办了。
  只不过王皇后毕竟是小辈,这样的和长辈倔着来,不是自己吃亏吗?有时候低下头一些,还是更好一些,不然受罪的可是自己。
  不过随即又想,这样的事儿,还真是不好赔罪,王皇后总不能说,我对你说的话已经不介意了,任谁都知道,当初该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吧。
  那样说了,不是明白的表明,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而心里不痛快的?
  而太后那边呢,她一个当长辈的,给一个当小辈的赔罪,那真是太丢脸面了。
  李梨花本来就不想掺合这些皇家的事儿,希望离得越远越好。
  她找刘夫人了解这些情况,也是想着不定什么时候又被召进宫去,到时候因为不知道情况,平白的得罪了人,那就不好了。
  不过刘夫人既然能跟自己说这些,李梨花也不好什么也不说,她说道:“这么说起来,太后和皇后的关系比我和我婆婆的关系要好的多了。”
  倒不是她当着外人说自己婆婆的坏话,不是有一种心情吗,说出自己的不幸,比别人还要惨,那么自己的不幸就变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李梨花看刘夫人很是有心太后和皇后的婆媳关系,怕说着说着,不定要让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想出来,她实在是不想和宫里的事情掺合到一起来,所以就说了一点儿。
  没想到刘夫人一听,心里倒有了主意,她心里是打算让太后和皇后这两个婆媳能解开心结的,毕竟这两人都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当初的王皇后也是自己跟太后说过她的品行的,这要是继续下去,那不是没有个好吗?
  毕竟盯上皇后宝座的人也不在少数。太后虽然现在没有那种换皇后的心思,可是真的要到了太后不耐烦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了,皇上又是个孝子,说不定就听了太后的话,受了影响。
  而太后那边呢,年纪也大了,该是安享天年的时候,真要是为这些费心费力的,对她的身体也不好。
  所以刘夫人再次进宫,先到了太后的宫里,和太后聊了一会儿家常,刘夫人就和太后有话要说了。
  太后说道:“你不必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在刘夫人面前,太后没有自称为哀家,可见和刘夫人的感情很是深厚。
  太后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外任,他父亲续弦娶了后妻,对她这个前妻所生的孩子就不闻不问,当初在府里,她有时候都吃不饱,如果不是刘夫人当初照顾自己,她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呢。她即使最后成了太后,也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的,
  “可是,这样的事儿,怎么说呢?难道说我这个当婆婆的说错了?作为太后,首先自然紧要的是皇家的血脉,其次才是别的,她如果连这个也想不通,那也白白的活了。”
  刘夫人笑道:“谁不知道太后你的心意?你当初自然也是要太医们尽量的保住大人,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我还不能了解?说起来,太后你这个婆婆当的够可以的了,只是啊,皇后是把您真的当成了亲娘,所以心里才会一直有这个疙瘩,不然谁敢这样的和自己当婆婆的拧着干那,还不是仗着您的疼爱?
  这一点皇后心里也是明白的,老身这些年,在外面,也见识了不少平头百姓的喜怒哀乐,说起来,这媳妇不把婆母当人的也大有人在,当初我家老爷审案子,还有那当媳妇的把自己的婆婆活活饿死的,这一家还是粮食富足的,当初查出来问那媳妇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媳妇说道,少一张嘴吃饭,一年就能省不少钱了,干什么要给她吃?还有偷自己婆婆的家当的,那真是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发生不了的。”
  太后说道:“这些当儿媳妇的也太无耻和不孝呢,哪里能这么对待自己的婆婆?”
  “可不是?所以呢,老身倒是觉得羡慕太后和皇后这样的婆媳关系了。”
  太后笑道:“你有什么好羡慕的?老姐姐,我知道你家里的儿媳妇,对你可不是个顶个的孝顺?”
  刘夫人摆摆手,“唉,说起来,也不怕太后您笑话,其实这些年来,我和几个儿媳妇之间,也发生过很多事儿,只是不轻易说出来而已,当初啊,小儿子媳妇也是难产,当初让我们选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我想着我们老小那么大岁数了,可是连个孩子也没有,再说,那是我嫡亲的孙子,我子安是偏向保孩子。”
  太后有了同感,说道:“可不是,那种情况下,自然是自己的孙子跟自己更亲近一些,这也是天性使然,那你最后怎么说的?”
  刘夫人道:“当初我就跟稳婆说要保孩子,毕竟是我们刘府的血脉,我怎么忍心让他没有了性命?”
  太后点点头,她当初的心情可不就是那样?尤其儿子是皇帝,这嫡子可不是关系到自己这一家子的事儿,和国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皇上有了嫡子,这皇位才更稳固。
  “可是,我最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不该说那些话的。”刘夫人叹道。
  “为什么?”太后问道。
  “因为就是我不说这个话,我那儿媳妇她自己是当娘的,肯定是第一个想要保住自己的孩子,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哪怕自己没有了命,也会拼命把他给生下来,我这一多嘴,反而成了那个恶人了。唉。”
  “这倒不是那种说法,那种情况下,自然是有个出主意的,我们这些长辈不拿主意,还让谁拿主意?”太后说道。
  “所以我们才是太实诚了啊,所以和小儿子媳妇的关系有些不好,最后过了一段时间,也才慢慢的好了。”刘夫人说道。
  “哦?难道你那小儿子媳妇就不怨你?”太后问道。
  “肯定是心里不舒服啊,堵着那口气,我当初也想着,我是长辈,你乐意赌这口气,我看你能坚持多久,我是婆婆,你难道还要让我给你赔不是?再说我当初做的决定,就是再来一次,也不会改变。”
  太后点点头,“这倒是!”
  “不过有时候我是挺后悔的,我说了这个话,我的其他儿媳妇会不会也在心里想着,要是当初他们也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舍弃,而只要自己的孙子?
  我越想越觉得不是一个事儿,所以我最后就找到了小儿子媳妇,跟她把话说开了,如果她真的对我有意见,我听着,以后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他们能体谅体谅,毕竟我年纪打了,想法不一定正确。
  没想到我主动找到了我那小儿子媳妇,她听了我的话,就感动的不得了,还给我赔了不是,说她就是堵着那一口气,没有想到我这个当婆婆的,还能亲自给她赔礼,她当初难产的时候,也是想着只保孩子的,可是却因为婆婆的一句话,还和婆婆闹起了矛盾,心里是怕婆婆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儿,眼里只有孙子。唉,我那时候才明白,这些小辈啊,其实也很好哄的,就只要我们能有诚意的和他们谈一谈,她们就觉得很满足了。”
  “这以后,我和我小儿子媳妇的关系就更好了,小儿子媳妇逢人就说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婆婆。”
  太后听了,半响说道:“老姐姐,我知道你这都是为了我好,你让我想一想。”
  从刘夫人才开始讲这些事儿的时候,太后就明白刘夫人是为了什么,其实她自己也不想跟皇后这样不尴不尬的处下去,她自己也是皇后出身,自然是更重视嫡系。
  刘夫人的道理也很简单,有时候放下长辈的架子,未尝不是得到的更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