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欢喜记> 第166章

第166章

  赵长卿笑,“反正是我的东西,母亲收着就是,原也不是给母亲的。”
  凌氏自然欣慰子女和睦,想到一件顶顶要紧的事,悄声对赵长卿道,“这总是忙忙叨叨的,我几次想问都忘了,你跟女婿成亲这也半年有余,该着紧些生孩子的事了。”
  赵长卿笑,“这哪里急得来,儿女都是天意。母亲嫁给父亲一年后不是才有的身孕么?”
  “我 十七就嫁给你爹爹了,你今年多大了?这可是最要紧的事,我听梨子说,女婿家里也是大族人家,你可得着些紧。尤其你是外嫁,爹娘不在跟前,要不是白婆子年纪 大了,我真想她跟你去蜀中。永福虽好,到底也是大闺女,许多事不知道。”凌氏总结一句,“总之你着紧生儿子,有了儿子,你就有了根本。”
  赵长卿无奈应下。
  凌氏又传授了赵长卿许多生子的窍门秘方,都是不传之秘,非亲女不传的。
  凌二姐得了赵长卿送的药堂,凌大太太愈发觉着小姑子一家亲切,因赵长卿要远去蜀中,想着小姑子定是难舍的,便时常过去劝慰开解,姑嫂关系自然更加融洽。便是凌四姐也微酸的羡慕姐姐的好运,笑道,“早知如此,当初该跟二姐一道去药堂做工。”
  凌 四姐是玩笑,凌二太太则是嫉妒的眼里发红,恨不能喷出火来。想着赵长卿小时候便坑凌三姐的私房银子,同样是表姐妹,赵长卿便是格外高低眼,一碗水都不能端 平。不论是定亲礼、成亲礼,赵长卿对凌三姐最是简薄,没有半点表姐妹情谊!如今把偌大个药堂,说给就给了二姐儿,其他表姐妹,竟是连根毛都沾不上!
  何等可恨!
  凌二太太是绝对不会承认她的后悔的,后悔早知赵长卿这般有出息,实在该对她好些,若能与自己儿子成就姻缘,这不都是自家的产业么?
  在夏文赵长卿夫妻去凌家告辞时,凌二太太一家子也过去了,连带着凌家四位姐妹,除了凌三姐,余人同赵长卿皆好,知道她要去蜀中,都回了娘家见一见赵长卿。姐妹间有说不完的话,凌二太太半是玩笑道,“长卿可不厚道,难道只有你二姐姐是亲的,怎么只偏着她一个?”
  赵 长卿也服了凌二太太,这真是个奇人,若不是顾个大面儿,赵长卿根本不想理会凌二太太,可凌二太太每次见了她都似无事人一般。不待赵长卿说话,凌四姐先笑 了,道,“我们都不懂药堂的事,哪里干得来?再者,大姐姐年纪最大,这几年也攒了几间铺子,并不愁吃喝。我家里不敢跟大姐姐比,亦不差这个。二姐是想干这 一行,将来干得好,也不枉这几年卿姐姐攒下的招牌名声。”
  凌大姐跟着差开这话,姐妹们转而说起别的话来。凌二太太无法,只得咬牙不提。
  及至中午,女眷在凌老太太的屋里一席酒,外头凌大舅凌二舅凌腾与夏文一席酒,吃过酒席,赵长卿夏文便起身告辞,姐妹们自然又有一番不舍。
  另 外还有相熟的朋友,也有一番辞别。如纪家,并没有多少离愁,皆因纪让生性豪爽,说话有趣。便是纪大太太也与赵长卿道,“蜀中不去的时候不知道,去了后你就 知道了,尤其青城山,那种青葱幽寂,极好景致,亦无西北这般大的风沙,成都府繁华之处亦不让江南。只是别忘了时常来信,叫先生知道你的消息才好。就是我 们,也得知道你们平安到了青城县才能放心。”
  苏先生笑,“能出去多见些世面是好事,见得世面广了,心便宽阔。我没什么要叮嘱你的,听说阿宁要送你到蜀中,让阿白同阿宁一道吧,也叫他长些见识。”
  赵长卿道,“阿白不要念书备春闱么?”
  苏先生笑,“春闱还早的很,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叫他去吧。”
  亲 戚朋友实在多,包括家里的东西,该卖的卖,该送人的送人,整整一个月才理清楚。赵长卿屋子里陪嫁的家俱并没有带走,太不方便,皆送到娘家存着,衣裳也只挑 了最近两年新做的带着,金银散带了百十两在身上,余都皆是银票,贴身带着,再有就是两箱子极贵重的细软首饰。其他便是赵长卿陪嫁的仆从,原愿意跟着赵长卿 走的,悉数带走。
  赵长卿原以为有人不舍家乡,不想竟都愿意跟着去蜀中。这也好解,跟在赵长卿身边比在赵家都过得好,且眼见赵长卿这般出息,夏家更是转了运,重新恢复成举人老爷家,自然都是愿意跟她去的。
  及至夏家离开边城那日,送别长亭里站满了人,车子都排得老远。凌氏拉着赵长卿的手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话,又眼睛红红的同夏太太道,“我这女儿,就托给亲家太太了,您多包涵她。”
  夏太太道,“亲家太太只管放心,媳妇再体贴不过,我拿她当亲闺女一般。”
  赵 长卿又叮嘱赵老太太注意腿脚,赵老太太强忍着不落泪罢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离别的话,还是赵勇道,“这就启程吧,到了蜀中给家里来个信。”大家方依依不 舍的作别。其实,赵长卿觉着,这一个多月的琐事处理起来,离愁别绪已被消磨怠尽,何况还有赵长宁、苏白在畔相随。
  山高路远,前世今生四十余载岁月,悲欢喜痛交织着莫测的命运,前方已是新的人生。
  ☆、第191章
  这一次去蜀中,因赵长卿有个诰命身份,镖头赵五叔十分高兴,建议大家走官道,中途歇在驿站,自汉水取水路南下。总之,路程如何走法是夏文同赵五叔商量的,赵长卿只知道下了车,接着换了船,在船上,她一直晕晕沉沉,无他,两辈子头一遭坐船,她晕船了。
  跟赵长卿出来的人,晕船的真不在少数,还好夏文懂医术,开了晕船的药,每日给她针灸,还叫人买了一种新鲜的子姜,赵长卿吃过方好了些。
  夏文笑,“你这晕船并不严重,多坐坐船就好了。”能够再回家乡,夏文眉间尽是喜悦。
  赵长卿有了精神,问夏文,“你会游泳不?”
  “咱们县就临着河,游泳有什么稀奇的。”夏文兴致勃勃,“到时我带你去青城山,山上有松鼠、山鸡、野兔、獐狍,还有各样药草,还有一样别处都没有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不?”
  “有什么东西别处没有的?我不信。就是许多南面儿的东西,边城也都有的,以前我还在太爷的别院里见过孔雀,开屏时可漂亮了。”人们只知江南帝都繁华,觉着边城在西北离着蛮人近便是苦地,其实边城什么都有,如今战时不比先前,那也是鼎鼎繁华的地界儿。
  夏文道,“猫熊,你见过?”
  赵长卿虽没见过,也是知道的,道,“就是一种圆圆滚滚的东西,是不?我在画上见过,书上说猫熊喜欢吃竹子的。难不成竟是真的?”
  “可不是真的。”夏文绘声绘色的比划着讲给妻子听,“两个大黑眼圈儿,胖滚滚的,走路摇摇摆摆,笨乎乎的,天天抱着竹子啃。竹子寻常没东西吃,不然凭狗熊那慢腾劲儿,哪里抢得过别的动物。”
  夏文还学着猫熊抱着竹子的模样,逗得赵长卿直笑,“难不成,蜀中家家养猫熊?”
  夏文笑得肚子疼,半晌方忍了笑道,“可不是么,家家都养,一养养好几窝。”
  赵长卿最是聪明,看夏文这鬼样子就知是笑话她,嗔道,“你又哄我。”
  夏文笑道,“我的奶奶,那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又做不得活,反是一天到晚的要啃竹子,养他做甚?猫熊都是在山里,我以前在山上念书时遇到过。”
  赵长卿问,“你怎么在山上念书?咱家又不在山上。”
  夏文笑,“山上道观清静,气侯也好,尤其暑天,若住在山上,半丝暑气皆无。咱们青城县也有小小官学,官学就在山上。我中了秀才后依旧喜欢去山上念书,也是在山上遇着阿让的。”
  赵长卿道,“你跟我说说家里的事吧,老太太、二叔,还有两位姑妈。”
  夏 文温声道,“夏家在当地也算有些名望,整个青城县,半数上的人都姓夏,都是同族。咱们夏家在青城住了近千年,还有在成都府的,只是族大人多,许多也不记 得。咱们这支是旁支,属于六房,到父亲这里,更是旁支的旁支。族长家的二伯在帝都做着大理寺少卿,算是阖族最高的官了。二伯年纪也有五十几岁,年纪不小 了。咱们家人口简单,祖母生了父亲、二叔、大姑妈、小姑妈三个,二叔家里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们都嫁了人,弟弟年纪比小玉还小,叫夏敬,正是念书的年 纪。大姑妈命就苦一些,早年嫁的本县阮家,姑丈早早过逝,后来嫁了赵家,生下表妹后,赵家姑丈也过逝了。姑妈带着表妹又嫁了峨嵋孙家,孙家男人不留神跌了 一跤,就此没醒过来。姑妈就带着表妹回了娘家过日子。”
  赵长卿道,“姑妈实在命苦。”
  “是啊。”夏文 道,“先时父亲在县里说得上话,还弄了间铺子给姑妈,日子过得也还使得。小姑妈嫁的是成都府付家子弟,小姑丈在帝都做过三年翰林,不耐烦做官,便辞官回了 老家。小姑妈生了三个儿子,都在念书。当初在成都府打点父亲的官司,小姑丈没少帮忙。咱家的宅子跟岳父的宅子差不离,老宅是三进,后来又买了邻家两进的宅 子,那两进原是给祖母、姑妈住,三进的自家住,打通了,住在一处,热闹些。”
  赵长卿看夏文这话颇是言不由衷,便道,“咱俩是什么人,你有事可不许瞒我。再说,这转眼就到家,你不与我说,难道我不会自己听、自己看?这世上,百人百脾性,你与我具体说说长辈们的脾性,我心里有数,彼此就好相处。”
  夏文干笑两声,先辩白一句,“我哪里会瞒你呢,这不是还没说到么。”
  赵长卿只管听他说来,夏文道,“祖母快六十的人了,对孙子孙女的也和气,尤其喜欢二叔家的敬弟。就是老人家年纪大了,便有些别个脾气。”
  赵长卿见夏文吱吱唔唔,便问,“到底是什么别个脾气,你倒说个明白。”
  “喜欢吹牛。”夏文低声道,“祖母有些傲气,你只管拍她马屁,她就高兴的。”
  这脾气可真是……
  “我知道了。”赵长卿道,“祖父老人家是什么时候过身的?”
  “小 姑妈小时候祖父就过逝了,祖母拉扯着父亲、二叔、两位姑妈长大。”夏文笑,“我以前就寻思过,祖母的傲气,大约是父亲中了举人,二叔也是秀才的原因,老人 家颇是以此为荣。后来家里出了事,祖母把积年攒的体己都给了我,叫我去打点父亲的官司。当初要不是祖母拦着,宅子也得卖了。”
  赵长卿笑,“难怪公公提起祖母总是思念的模样。”
  夏文温声道,“人皆是如此,有优点,自然有缺点。以往我总嫌祖母偏心二叔家,后来想想,父亲之前有举人功名在身,咱家日子比二叔家强一些是有的。都是祖母的儿子,哪个儿子过得差些,做母亲的自然会担心哪一个。其实也不用计较太多。”
  赵长卿笑,“二叔做什么营生?”
  夏文道,“二叔是秀才功名,有分家的田产,县里也有两处店铺。”
  赵长卿问,“咱家可还有产业?”
  夏文叹,“当初父亲的事,都是去成都府打点,家里的田产、铺子都卖了,连母亲的嫁妆也不剩什么。要不是有阿让和小姑丈帮忙,还不知要怎么着呢。”
  赵长卿笑,“日子都是慢慢过的,少年穷不算穷。咱们一条心的过日子,不怕过不好。”
  夏文笑,“是。”
  夏文又与赵长卿商量,“前些天,父亲说了叫我念书准备明年秋闱的事。”
  赵长卿道,“你的意思呢?”
  “我是想开药堂的,就像咱们在边城一样,一起坐诊,多好。”夏文叹口气,“只是父亲说的也在理,长卿,当时家里遭官司时,真是上头一句话,咱们一家子都心肝胆颤。若无功名靠山,恐怕平安二字都难。”
  赵 长卿倒没有一直要夏文做大夫的意思,夏家先时颇经磨难,夏文身为家中长子,能有如今的心境已算心胸宽阔了。赵长卿道,“不为良医,便为良相。张仲景还做过 长沙太守,也没耽搁他一代医圣之名。不管你想怎么着,我都跟着你、伴着你。现今读书人,大多是考科举考功名,有考不上的,做大夫的也多。你并非不能科举之 人,想考科举就考。阿宁能中秀才,还多亏你给他押题,我看你在这上头很有天分。”
  夏文心里暖暖的,道,“不敢说有天分,是有规律可徇。”
  赵长卿笑,“安心吧,日子不就是这样慢慢过的吗?”
  夏文握住赵长卿的手,是啊,日子就是这样慢慢过的。
  在到青城县之前,赵长卿将夏家上下三代都打听了清楚,连带着夏文外家都问的一清二楚。
  及至青城县,早有仆从在县门口望着,见着这一行威风的车马队,真不似赦罪归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夏家这是锦衣还乡呢。其实车马都是在码头租的,这年头儿,人们都要个面儿,本就是赦罪归乡,若再一幅贫苦交加、破衣烂衫的样子,定要被人小瞧的。
  两个男仆见了礼,激动的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老爷、太太、大爷、二爷都是锦衣簇簇,还有两位公子,这样的干净俊俏,尤其其中一个,相貌品格简直难以形容,这是天上下来的神仙吧。另外十数个锦衣大汉,皆身壮体健,彪悍的很。
  两个男仆激动的请安,一个说,“自接到大老爷的信儿,老太太每日差小的来城门守着,二老爷、姑太太都盼着大老爷、大太太、大爷、二爷、三姑娘回来呢。”夏玉在堂姐妹中排行第三,故此都叫她三姑娘。
  另一个说,“家里老爷知道姑太太、姑爷、表少爷、姑娘平安,心里高兴的紧,着小的在这儿侯着。姑太太、姑爷歇了乏,还请过去相见。”这是夏太太的娘家男仆。
  夏老爷点点头,夏文指着赵长宁、苏白道,“这是两位内弟,你们叫赵大爷、苏大爷就是了。”
  两人又给赵长宁、苏白见了礼,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往老宅赶去。夏家在青城县是大族,路上便有相熟的族人同夏家父子说话,于是,走走停停,原本不远的路倒走了大半个时辰。
  夏玉同赵长卿同车,七月风软,夏玉卷起车窗竹帘,笑道,“嫂子看,咱们巴蜀人都是大大方方的,女眷出门并无妨碍,就是出门要打扮的精细些,不然,谁家小女娘若是邋遢了,要给人笑话的。”
  赵长卿浅笑,“这里的风真暖,要是在边城,都该预备厚衣裳了。”路上有许多卖花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怪道蜀人皮肤细腻呢。
  夏玉笑,“是啊。”
  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店铺,街上人也不少,有穿红戴绿、皮肤娇嫩的小女娘结伴游玩,还有男女青年一道出来的,他们的车队引得路人驻足,认识的纷纷打着招呼,夏玉还从车窗里与人摆手。
  及至到了夏家老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已腰杆笔直的待在门口,夏老爷见到自己老娘眼泪都下来了,连忙下马,扑过去就要跪,老太太一把扶住自己儿子,眼泪刷刷的流,想细看清儿子的脸却都被泪水模糊了视线,嘴上却是笑的,“好,好,回来就好。”
  夏二老爷也是眼眶微红,还有夏二太太带着儿子夏敬,夏姑妈带着女儿赵莲,都高兴的很。
  女 眷都是坐车,且在后面,好在赵长卿夏手脚灵便,下了车瞧一眼赵长宁、苏白,就赶往夏太太身畔,扶着夏太太也过去了。夏姑妈一见大嫂身边站着个俏生生的小媳 妇,顿时笑道,“这是文哥儿媳妇吧?唉哟,生的也真是俊俏,这肉皮儿细的,不似西北那沿子的人,倒似咱们蜀人。”
  赵长卿深觉好笑,难道夏家姑妈以为西北是大漠不成?如同夏姑妈认出赵长卿,赵长卿也认出夏姑妈,无他,眉眼同夏老太太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夏太太笑,“媳妇头一遭回来,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老太太,咱们还是屋里说话吧。”
  夏老太太一时悲喜忘情,此方道,“很是很是,屋里去屋里去。”
  一家子这才进屋,夏文交待永福与小厮平安看着卸东西,又对镖头赵五叔道,“五叔一路护送,委实辛苦,还请先去客房歇息。”
  赵五叔笑,“我们看着卸了东西再歇吧。”
  夏文客气几句,便先去堂屋一家子团聚去了。
  一 家子见礼后,夏文又引荐了赵长宁、苏白二人,夏老太太瞧着赵长宁、苏白皆是干净俊俏的男孩子,一个挺拔,一个俊秀,又听说一个是秀才,一个是举人,夏老太 太那叫一个热情,她老人家就喜欢会念书的孩子,笑道,“都是出息的孩子,快坐快坐,比你们姐夫还出息。你们姐夫原也是会念书的人,就是运道不济,家里忽遭 了难,耽搁了他的前程……”说着红了眼眶。
  夏文笑劝道,“若不是去着边城,我也见不着媳妇,得不了这么大的福气。”
  夏 二太太笑道,“阿文出去这一趟,行事越发的有章法了,人也会说话。”长房这一家真不像发配西北边城的,先不说赵长卿一身的锦绣,这也不稀奇,新媳妇头一遭 回老家,原就要盛妆打扮。可就是夏太太、夏玉母女两个,头上插戴的都是金首饰,身上穿的也是上好的绸衣罗裙。爷们儿三个俱都一身体面,可见真是娶了个好媳 妇。
  夏太太笑,“这原是实心话。”
  夏姑妈张罗着拿鲜果茶点给赵长宁、苏白吃,还当他们是小孩儿呢。
  因 有赵长宁苏白在,他们是亲家来人,夏老太太极是客气,大家说了一巡话,夏老太太对夏太太道,“我接了你们要回来的信儿,高兴的三天没睡觉,这宅子重又收拾 了一遍,以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孙媳妇和阿文的屋子依旧在东厢,我想着,孙媳妇肯定有陪嫁过来,只是打扫了一下,余者你们小夫妻自己收拾吧。阿玉跟我 在后头住,同莲姐儿做个伴儿。阿武住你们东耳房便好,西厢是给两位亲家哥儿预备的,还有送你们回来的同族兄弟,南边一溜儿屋子,只是委屈两人一间了。”
  赵长宁笑,“我们来的人多,都不是外人,哪里说到委屈了。老太太千万莫如此,叫我心里不安。”
  夏老太太笑的慈爱,“你们这千里迢迢的过来,又是这样的年纪,我一见就心疼。让你们姐夫带你们去歇一歇吧,晚上咱们一道吃饭,你们也尝尝咱们蜀中的风味儿。”
  大家说了几句话,夏老太太便让儿孙们自去休息。
  夏老爷夏太太带着儿子媳妇的告退,夏太太对赵长卿道,“先去你们屋吧,也歇一歇。”又跟长子道,“好生看顾阿宁阿白,他们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