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柳姨娘心头装了事儿,没回了寝院。
  她往花园而去。
  柳姨娘走后不久,那梅兰、月兰两位姨娘,也是往花园而言。
  三人在花园里巧遇上了。不过,倒也不算巧,毕竟,春天里哪处儿花景最美,这不是赏景的好去嘛。
  散散心,作为女眷而言,这也是消遣之一。
  “妾见过柳姐姐。”梅兰、月半二位姨娘对柳映雪行了平辈礼节。
  柳映寻笑了一笑,还是假意轻扶了一把二人。柳姨娘说道:“不必如此多礼。以前归以前,如今梅兰妹妹、月兰妹妹可都是二爷的枕边人了。往后,咱们少不得多打交道。”
  “今日姐妹们巧遇上,也是一场缘分。”
  柳映雪是明眼说了瞎话。
  梅兰、月兰听了,也是捂嘴笑了一回。
  一群女人的事情,在燕王府的后宅发生。
  燕王府的前院书房内。
  朱高孜与侄儿朱瞻元皆在读书。
  不过,这是上午时分。
  晌午后。
  朱瞻元则是与三叔分开了。毕竟,他三叔年纪大了,这是到了成婚的年纪,这晌午后,倒是得了自由,也能去衙门里观摩一翻。
  朱瞻元上午是由得儒士教导。
  这晌午后,就是道衍和尚给朱瞻元讲课。
  这老和尚,最爱给朱瞻元讲的,呵呵,倒是颇意外的玩意儿。单日是那佞臣的传记一则。双日则是那名臣的传记一则。
  然后……
  然后,自然就是第三日,温故而知新,再是回忆头一天前的佞臣故事。那是磨开了讲解。
  接着,第四日,又是加忆了那头一天前的名臣故事。
  总之,一个小故事,道衍和尚总要给朱瞻元讲了三回。三回后。这一则小故事,朱瞻元彻底的记下了,才算儿完事了。
  “世孙,可有何等志向?”
  道衍和尚在这一日查阅了朱瞻元的功课后,似乎随意的问了一句。
  “瞻元尚小,不敢立志。”
  朱瞻元躬身而立,在小桌前,正是摆开了纸张。
  他准备练字呢。
  这时候,回答了道衍和尚的话,也是小心谨慎几分。毕竟,他年纪再小,那也是活了一回。知道这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等道理,太实在了。
  朱瞻元哪会不知晓?
  所以,道衍和尚虽然是他的师傅,奈何……
  朱瞻元不是一个乐于信任别人的。哪怕是他自己培养的八个小书童,朱瞻元给予的,也不过是有限的信任。
  信任别人的操守,呵呵,对于帝王而言,那不压于把性命搁于别人手中。
  对于帝王而言,还是信任制度的好。
  毕竟,人心易变。
  而制度啊,那是相互制约的。
  忠臣,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
  以上这一句话,是朱瞻元前一世里,从他娘那里得来的至理名言。
  至少,这一句名言,朱瞻元前一世,在他二叔身上用过好些回,回回都成功了。打那以后,朱瞻元对于心腹这个词,就换了一种理解。
  心腹?
  还不如说是心腹之患也。
  “你是燕王府的世孙,可以有大志向。”道衍和尚不轻不重的说了这么一句话道。
  “君子立长志,小人长立志。我当以君子为目标,待寻得长久志向后,方才谈论。如今,不过努力读书,希望能搏长辈们的欢笑,就满足了。”
  朱瞻元在道衍和尚的面前,滴水不露。
  但是,又实则是什么都漏了。
  因为,有时候,有些东西,不用讲得太明白。
  聪明人,都有默契的。
  朱瞻元想用聪明人的态度,对待了他的这位师傅。
  道衍和尚哈哈笑了。
  “世孙的态度,贫僧明白了。”
  道衍和尚这般回道。
  “在师傅面前,我尚多有不足,望师傅一直多多指正。”朱瞻元的态度很谦恭。
  对于教导自己学问的人,朱瞻元一直以为,他应该保持足够的尊敬。毕竟,这对别人的尊敬,同时,亦是对他自己的尊敬。
  “王爷既然让世孙在贫僧之处学习,贫僧必然竭尽所能。”道衍和尚没有推脱之意。
  “世孙,今日所讲的隋朝炀帝一说,您有何等的解读?”道衍和尚随口问了一句,然后,状似无意的笑道:“若世孙一事回答不上来,不妨慢慢想一想。再通透后,再回答回妨。”
  “诺。”
  朱瞻元平音的回了一声。
  然后,他是的思量了。
  “南灭陈国有奇功,北定胡疆混一统。”
  “三征之前身先死,定叹明君太匆匆。”
  朱瞻元不语,提笔在纸上,就是书了这么一首小诗。
  一首他觉得,陏炀帝可惜了的四言之诗。
  道衍和尚一看后,感叹了一回。然后,目光炯然的望着世孙朱瞻元。道衍和尚沉吟良久后,问道:“此诗是世孙此时此刻之感想?”
  道衍和尚对于世孙的聪慧,真是感叹感叹啊。
  世间果不然,早慧如斯吗?
  “是。”
  朱瞻元回道:“我读了陏唐书后,总觉得在炀帝未定三征高丽之策前,大陏的国力可谓是寰宇的霸主,万国来朝来贺。”
  “可叹可叹……”
  “最终,一个皇朝的一切,付之流水。”
  朱瞻元读陏唐之书时,真的挺为那位炀帝感叹的。
  想青史之上,那是一位不错的帝王。按前一世他娘的教导,就是这位帝王迈步子太快了,嗯,动作太大,太急切,一心想吃了热豆腐。
  最终,落一个鸡飞蛋打,一无所有。
  有时候,缓缓,未必不是好事。
  就像是三国志中。曹操对袁绍儿子们的做法,缓一缓,搁一搁,让故人在内斗中,露出了最要命的破绽。
  忍耐,是一门学问。
  忍耐,是一种品德。
  忍耐,更是帝王最需要的能力。
  因为,没有忍耐力的帝王,是不合格的。
  天下之在,治国如烹小鲜。急了,就是生的,缓一缓,温水慢炖的,才会成为了美味。
  治国,治国,治国……
  朱瞻元清楚他自己的野望。他的目标,从始至终,皆未曾的变过。他呀,要当明君。在青史之上,笔笔留下的,皆是英明仁德。
  只不过,有些远大的志向,不用讲出来。
  一步一步,踏实去做出来,实现它们就足矣。
  第110章
  浴佛节, 福娘的生辰, 也是夫君朱高熙的生辰。
  虽然是老夫老妻, 儿子也有了三个。但是,福娘表示,她还是跟夫君感情深厚,彼此之间颇是有些情趣的。
  这不,福娘给夫君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辰礼。
  当然, 这份礼物,是朝食后,福娘送给夫君朱高熙的。
  “我就是想着,许是你会喜欢的。”
  福娘那一幅画卷递给了夫君朱高熙后, 脸上浓浓的温馨之色。朱高熙接过了,打开一看,看着上面二人泛舟的画卷。一时间, 也似乎陷入了回忆。
  这是去年的夏日,夫妻二人游湖时,那一翻的景象。
  朱高熙在小船之上小憩, 福娘在采摘了莲子。那时候,可没有旁人在边上。这一切,不过是福娘的回忆之作。
  福娘与夫君是老夫老妻, 需要情趣。
  福娘觉得, 有时候这情趣,各花入各眼。
  “画了多久?才画成了这么一幅。”朱高熙对妻子问道。问话时,语气是带上了一些浅浅的笑意。
  福娘笑回道:“画坏了好些呢。这一幅, 是我最喜欢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