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82冠军将呼太史慈(四)

82冠军将呼太史慈(四)

  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在沙场上取胜,而是敌我两方在各个方面的角力,包括国力、政治、外交等,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言诚然,荀贞遣张飞率部袭扰山阳,从表面上看,是军事上的一次行动,但实际上,其中包含了政治上的进攻。
  这个政治上的进攻,便是军议时张观等人的表现,以及袁遗半天之内的三次求救。
  可以说,荀贞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个阳谋,即便曹操、程立等看出了荀贞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与兖州兴起州战,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会於此时大举攻略山阳,可政治上的压力,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被荀贞牵着鼻子走,只能分兵去援助山阳。
  当然,曹操分的兵不多,没有达成荀贞预期的目的,但至少荀贞的此策算是成功了三分之一,首先,分出了李乾部,其次,使山阳郡的郡兵收缩自守,退出了任城县的战场。
  曹操的部队现可分为三类,一个是他的嫡系,一个是州兵,一个是各郡派出给他暂用的郡兵。
  他的嫡系当下分在三地,一部驻守东郡,一部由夏侯惇统带,已经对任城县发起了进攻,一部便是曹洪、曹纯营。曹纯去了泗水东岸,曹洪於今在定陶大营,跟在他的身边,换言之,他的嫡系部队,能够调动的,现下只剩下了曹洪部数百人。
  州兵多在东平国,分屯两地,一部在须昌,一部在寿张,在寿张的是主力,暂由鲍信统带。郡兵也是分在两地,主力在夏侯惇的帐下,余下的在定陶营中。
  此三类之外,又有李乾、蒋奇、朱灵三部。
  李乾这一被分出去,曹操能亲自掌握的兵马,亦就是他可用的预备队,也就只余曹洪、蒋奇、朱灵和少部分的各郡兵了,总数不到七千。不到七千,六千余步骑,看起来还是有不少,但问题是这六千余的步骑构成太复杂,蒋奇、朱灵是客军,各郡兵也是“客军”,战斗力姑且先不说,只说在服从命令上、肯否为曹操/死战上,明显就信不过。
  曹操因此而产生了焦虑。
  他知道,他必须立即对荀贞这次政治与军事上、两管齐下的合力进攻做出反击。
  否则,随由荀贞如此逼迫的话,任城县不能攻下事小,他才掌兖州,在州中尚无多少威望,万一大败,必会导致州中的士族对他失望,想那公孙瓒兵强气盛、进侵冀州之时,有多少冀州的郡县长吏、地方豪强与他暗通款曲,乃至明面迎降的?前车之鉴,真的是为时不远,如果不对此高度重视,设法化解,那他以后还能不能坐稳兖州刺史这个位置都将存疑。
  曹操想出的化解之策,就是檄鲍信进攻江鹄、李瓒,自带兵赴任城,亲自指挥战斗。
  听他说了此应对之策,程立、陈宫俱皆说道:“明公此高策也!”
  程立摸着花白的胡须,连连称赞,表示佩服,说道:“明公此策,反守为攻,定可使镇东挠头。”
  遣援兵去山阳郡,这是被动的守,荀贞的攻势如此咄咄,只守当然不行,既是必须要做出反击,那就干脆搞一个大的,荀贞为抓住战场的主动而开辟山阳战场,曹操便报之以李,为夺回主动权而再开辟一个东平战场。
  此战未开前,荀贞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济北,曹操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任城,而今仗才开打,以眼下的形势而言之,最重要的却已既不是济北,也不是任城,而是东平国了。
  东平国在济北和任城的中间,北接济北,南邻任城,鲍信如是能在这个战场上取得大胜,把江禽、李瓒击败或者索性逐走,那么他就可以北上济北国,南下任城县,曹操由此也就能进退自如,攻守从心,战场的主动权将完全落入其手,这场仗,他就有六分的全胜把握了。
  这是一步不错的棋,但鲍信能否取胜是一说,即使取胜也只有六分全胜的把握,故此,曹操以为还不够,仍需再加上一点东西,所以他又决定亲自带兵去任城前线。
  他去任城前线,可以一举两得。
  加强夏侯惇的兵力,增大对任城县的攻势,这是其一。设若鲍信在东平国作战不利,他随时可以提兵往助,这是其二。
  曹操的这两招确是大胆,也正因大胆,而才犀利,不愧程立称赞,言说会使荀贞挠头。
  陈宫说道:“鲍济北如攻李瓒、江禽,镇东会有何应策?”
  他一边思虑,一边慢慢地自问自答,接着说道:“想来不外乎援或不援。如果援,我山阳、任城县所面临之压力就会大为减小;如果不援,东平一旦为我所得,济北率部南下,与明公合兵,任城县也就随之攻复易也。”赞道,“明公此真妙计也!”
  程立笑道:“明公,立有一策,可使镇东更加挠头。”
  曹操喜道:“公有何良策?快快言来!”
  “明公何不传州檄一道,述以贼乱过后,民生维艰,李、郭凌辱天子,王室凌迟,质问镇东当此之际,不思为民、为国,却怎反而侵犯我州?”
  荀贞打了一套军事与政治的组合拳,曹操也可以一样用此回敬。
  一道檄文,几句话,可能起不到什么实质上的作用,但兵法也有云“攻心为上”,能攻心者反侧自消,此法用得得当,可以消灭的不只是反叛,敌军亦可。战场上打仗的是兵士,要是能让敌方的兵士觉得这仗打得不对,自家理亏,那么斗志自就不会昂扬,敌国的百姓也会因此而产生民怨,粮秣军械都是百姓生产、制造的,他们也就没有干劲。兵法又云,“哀兵必胜”,这是为何?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故也,对敌人“仇”不起来,没有愤怒,取胜则难。
  曹操哈哈大笑,说道:“公此策,正与吾所思同!”
  面临这么危急的形势,曹操应对镇定,言笑自如,这使得程立、陈宫不觉心折。
  曹操的檄文传到徐州州府时,荀贞正在看乐进刚遣人送来的军报。
  乐进已经攻入济北,打下了肥城,他在军报上备述太史慈之勇,形容他“功劳冠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