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106忠壮引来海内重张纮迎愿献绵薄

106忠壮引来海内重张纮迎愿献绵薄

  张纮身为广陵地方执牛耳的名士,荀贞对他是很重视的,早在初到广陵时,荀贞就拜访过他,后来也一直联系不断,但张纮对荀贞却一直都不是很亲近,而今荀贞讨董归来,张纮却主动前来迎接,这使得荀贞不由感叹:也许从今天开始,他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所谓名士的认可。
  “岂敢劳张公来迎?”荀贞没和姚昇、陈褒等人说话,先向张纮行了一礼。
  张纮今年三十七八岁,比荀贞大不了几岁,但为了表示尊重,故荀贞尊称他为“张公”。
  张纮说道:“将军奋威德,击董讨逆,一扫洛阳污秽,名动海内。纮来迎之,自是应该。”
  荀贞叹道:“董卓虽败未亡,天子仍在西京,吾此番讨董,无功而返,张公此赞,愧不敢当。”
  张纮正色说道:“年初兴兵,袁本初号令於冀州,袁公路屯驻鲁阳,群雄相聚於酸枣,一时山东俱动,义军何其盛也!而至如今,二袁无功,酸枣兵散,数之忠壮有功业於汉家、天下者,唯将军与孙侯。将军此回击董,董卓虽然未亡,其力已衰,苟延残喘罢了,稍待时日,以将军神威,毕功业於长安焉是难事?必能迎得天子东归!……将军何其谦也!”
  有了对比,才能显出谁是真英雄、真忠臣。
  年初群雄兴兵时,诸路军马共奉袁绍为盟主,想那袁绍,和董卓是既有国恨、又有家仇,便是张纮,也曾以为袁绍必会奋勇直前,务以诛董为任,却不意袁绍、袁术兄弟竟是坐视国仇家恨不理,只顾私利,到得头来,反而是荀贞、孙坚、曹操这几人不顾生死,与董卓血战。
  只此一事,就大大地提升了荀贞在张纮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荀贞心道:“观张公神色,闻他言辞,他却似是有出仕辅我之意?”
  如无出仕辅佐荀贞之意,张纮似不可能会说出“稍待时日……”这样的话来。
  荀贞遂说道:“我无功而返,归还郡中,固是心有遗恨,存得有再出兵击董、毕其功於长安之念,只是奈何我智短才浅,恐难成此事,张公如不嫌我鄙陋,敢问可愿出仕郡中?”
  张纮说道:“纮本低劣,将军如不弃,愿献绵薄之力。”
  荀贞大喜,说道:“今得张公相助,大事成矣!”
  说是邀请张纮“出仕郡中”,郡府里实是没有合适的职位来安排他,郡主簿、郡功曹、郡五官掾等职都有人了,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把人家撤职,所以最终荀贞还是委任张纮了一个军职。
  却是在回到郡府后,荀贞上表朝中,表张纮为“正议校尉”。
  说到这个“正议校尉”,却还有个小小的插曲,荀贞本是想表张纮为“军议校尉”的,荀彧建议说:“张公德高望重,清名远播,‘军议’二字难符其称,不如改为‘正议’”。“军议”,只是对军事的议论,“正议”者,公正的言论,要比“军议”为高,包括了军事和政治。
  荀贞从善如流,因而便改了“军议”,表了张纮为“正议校尉”。
  荀贞却是不知,在原本的历史中,张纮投了孙策后,孙策给他的官职便正是“正议校尉”。
  却说姚昇、袁绥、陈褒、张纮等人迎了荀贞归到郡府。
  还没到广陵县城,荀贞就归心似箭,极想立刻就能到达郡府,见到陈芷和陈芷给他生的儿子,可他现今位高,有些事却是身不由己,比起军政之事来,家事只能往后放了,因而,入到郡府,他只是简短地和陈芷见了一面,连儿子都只抱了片刻,便就回到前院,召集荀攸、戏志才等人,商议对有功将士的论功行赏,并及听姚昇、袁绥等汇报这些月广陵、徐州的情况。
  这几个月里,广陵的局势很安稳,陶谦那里虽有些动静,但也没有特别大的异状。
  姚昇说道:“这几个月,陶恭祖除逼压彭城外,我闻之,他在郯县整顿州兵,裁撤老弱,又招兵买马,募集壮勇,较之此前,现今州兵应是颇多了些精猛。”
  “现在州兵有多少人马?”
  “具体数目不好查知,但从糜竺等人处探得,总有三万上下。”
  听姚昇说起糜竺,荀贞问道:“我不在广陵的这几个月,郡中和糜竺、陈登、臧霸诸人的来往多么?”
  “和糜竺的来往多些,和陈登、臧霸等的来往少些,但联系都没有断。”
  广陵和糜竺做的有生意,两边的来往肯定会多些,而和陈登、臧霸等人既没有什么公务上的联系、也没有什么私事上的联系,来往难免就会少点。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和薛彭城近日可有联系?”
  说到彭城相薛礼,姚昇撇了撇嘴,意带不满,又有些不屑,说道:“不知恩义、鼠目寸光说得就是薛礼这种人。他自恃有彭城为资,却是一点都不感念君侯对他的相助之恩,旬日前,郡中遣了一使去彭城见他,想问他买些铁,他推三阻四,到最后只卖给咱们了五千斤。”
  彭城产铁,以荀贞对薛礼的相助之恩来说,薛礼怎么着也不能只卖给广陵五千斤铁,可他偏就这么做了,确是令人可恨。
  姚昇又道:“薛礼对我广陵吝啬,对陶恭祖倒是大方,陶恭祖也去买铁,成车成车得从彭城往外拉,也不知薛礼到底卖给他了多少!这竖子却也不怕陶恭祖再谋他彭城?”
  荀贞笑道:“薛彭城知我定不会坐视陶恭祖吞并彭城,可又怕我取了彭城,所以想要左右逢源,他打得这是欲以陶恭祖制我、又以我制陶恭祖的如意算盘。”
  姚昇撇嘴说道:“以我看来,他不是左右逢源,却是在玩火,早晚自焚。”
  荀贞早就看透了薛礼的心思,对他并不十分重视,闻得姚昇之言,一笑罢了,不再说彭城之事,转而问起广陵的内政,问道:“郡中农事如何?”
  “比去年好得多了。”
  “以今观之,到得明年,郡中能养兵几何?”
  姚昇是早就算过了的,答道:“今年的农事虽有恢复、发展,可民力少,以现下形势观之,明年最多可养兵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人,还是得勒紧了裤腰带才能行。
  荀贞转对戏志才、荀攸、荀彧等人说道:“我带回郡中的兵马有近三万之众,郡中养不了这么多兵马,说不得,只能裁撤一些了。”
  荀贞先是和孙坚吞掉了一部分豫州兵,后连败董卓,又收纳了不少董军的俘虏,到了颍川,虽在颍川待的时日不长,可又有不少人来投军,现下他麾下的人马约有三万之数,——这还是除掉了跟从他击董的谢容、刘秉、丁猛等这些豫州诸郡国兵之后的数字,谢容等带的陈国、汝南、鲁国兵,在荀贞、孙坚一路巡行诸郡国时已经各自归郡了。
  戏志才问道:“君侯打算裁撤多少?”
  “明年郡中可养兵万五千人,那我就留下万五千人,多出来的都裁撤掉。”
  “只留下万五千人?”
  荀贞知道戏志才这是在担忧一万五千人不足以击败陶谦,攻取徐州全境,他说道:“兵在精,不在众,万五千精卒足够使用了。”顿了顿,他又说道,“况且裁撤掉的那些兵卒,我又不是放之归乡,而是准备用为屯田,将来万一有需,这些兵卒召之即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补充。”
  戏志才点头说道:“君侯言之甚是,那便按此行事吧。”
  对广陵、徐州的近况,听姚昇说,只是一个大略的了解,具体的东西,荀贞还得从案宗上来看,他离郡大半年,郡中积累了很多的案牍文件,他用了两天的时间将之浏览完毕,对广陵的现状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不复再有隔膜之感。
  这两天的功夫,军中也整理好了功劳簿,奉给了荀贞。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的细节,荀贞已和戏志才等人商议妥当,现下只需颁布命令即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