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军事>汉鼎> 第457章 (1)

第457章 (1)

  第457章 (1)
  龙歌和马跃的战斗力很强,带领的海军陆战队也是鹰扬军的一把尖刀,但是在复杂的局势中,同样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俩的特点都是比较年轻,比较单纯,在宋州这么势力犬牙交错,敌我错综复杂的地方,同样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和当地的宣武军打交道方面,两人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宣武军对手。
  而且,刘鼎当初成立海军陆战队的初衷,是要进行海上登陆作战的,不是用来进行单纯的陆战的。如果让海军陆战队长期逗留在宋州,那就完全浪费了他们之前的训练了。雷洛等人带领的海军,抓紧时间训练,现在已经可以航行到杭州湾。海军陆战队从江南调来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不尽快的回去参加训练,恐怕很多科目又要变得生疏了。
  宋州是鹰扬军和宣武军势力交错的前线,鹰扬军总部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案,下面的人才能够放手执行。但是,宋州当地的局势千变万化,想要搞个一刀切的方案,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在鹰扬军的总部,必须有人十二个时辰值班,随时对宋州的局势作出恰当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李怡禾做不到这一点,张铎、崔绾、高郁、史光璧、关任杰等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以前这项复杂的工作,都是艾飞雨一力承担起来的。现在艾飞雨去了陈州,这项工作自然就落到了朱有泪的肩头上。这不但是朱有泪的责任,同时也是鹰扬军对他的考验。如果他处理不了宋州的复杂事务,恐怕是取代不了艾飞雨的位置的,别人也不会服气。
  其次,是有关洛阳地区的防务。
  李罕之是被杀死了,河阳节度使军队也不敢有什么动作,洛阳地区暂时是稳定下来了。东都留守兼河南府尹张全义,也可以放心的展开自己的洛阳复兴计划。在鹰扬军骑兵的帮助宣传下,河南府的告示贴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难民,开始向洛阳的各个县集中,在张全义的指导下开战生产。这对于鹰扬军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然而,洛阳依然是四战之地,是天下人人关注的焦点。北方的突厥人,还有西面的关中各大势力,都可以威胁到洛阳地区的安全。目前的威胁主要是来自西方的潼关。在鹰扬军占领洛阳以后,朱玫指挥的邠宁军,在潼关加强了防务。根据三眼都的最新情报,邠宁军在潼关驻守的兵力,从原来的一万人左右,增加到了三万人,虽然里面很大部分都是临时抓来的壮丁,不过兵员的数量的确是增加了。
  考虑到三年之后,鹰扬军和突厥人极有可能重新开战,洛阳的总体防务设计,显得非常的重要。萧骞迪在把握总体大势方面,还是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刘夏作为协助萧骞迪的参谋,同样经验不足。鹰扬军总部同样需要给洛阳地区足够的战略指导,才能确保洛阳的长治久安。
  再次,是有关对付朱温的长远谋略。
  刘鼎恢复记忆以后,对以前的事情,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有对于朱温的了解,都是来自三眼都提供的各种情报,又或者是身边人员的回忆,和朱温之间完全是生分了。上次短时间的接触,还不能让刘鼎对朱温有最深层次的了解。鹰扬军的各个参谋,出身类似朱温这样的,暂时好像还没有。
  想要消灭朱温,首先要对朱温本人有最深刻的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朱有泪,才会对朱温这样的人,是深刻了解的,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最了解朱温可能采取的动作,可能做出的反应。艾飞雨之所以要将朱有泪拉过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能够对付朱温。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朱温都是刘鼎主要的对手。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数年,鹰扬军和宣武军之间,依然是纠缠不清的联系。鹰扬军控制了中原地区,宣武军控制了山东等地。鹰扬军从突厥人那里取得了部分的战马,宣武军同样有可能从契丹人那里取得战马。宣武军既然已经出卖了幽云十六州,不在乎再将整个河北地区都卖出去,契丹人很乐意用战马来获得这块广袤的土地。
  刘鼎的基本目的,是要将葛从周等人争取过来,充实鹰扬军的实力。现在的鹰扬军,严重缺乏有经验的,有才华的高级指挥官,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指挥官。刘鼎麾下的高级将领,除了韦国勇、杨鹭飒、杨行密之外,其他人在独当一面方面,还存在不足。葛从周等人战斗经验丰富,和刘鼎又有密切的联系,正是鹰扬军急需的。
  但是,很明显,朱温对于刘鼎的这一点动机,也是把握得非常清楚的,不动声色的采取了反击措施。他想办法将葛从周等人支走,不给他们和刘鼎接触的机会。他派遣葛从周去进攻时溥,让战斗将葛从周拖得无法脱身。庞师古、孟绝海等人同样如此,他们同样被频繁的战斗缠住了,不可能有时间来和刘鼎取得联系。
  同时,朱温开始有意识的调整葛从周等人的兵力,重新培育一批和起义军完全没有关系的将领。尤其是在降服了平卢军、天平军和泰宁军以后,这些军队原来的将领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了重用,他们统帅的兵力,逐渐的超过了葛从周等人统帅的兵力,而且这些兵力都被部署在和鹰扬军接触的位置。
  背后有契丹人撑腰的宣武军,极有可能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和鹰扬军对抗。在平坦的中原大地,骑兵乃是战争的主宰。以前中原地区的战斗,是以步兵为主,但是从现在开始,骑兵将成为战斗的骨干力量。猛冲猛打,速战速战,将成为鹰扬军和宣武军比拼的主流。
  不到最后一刻,朱温是绝对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的。同样的,不彻底的消灭朱温,刘鼎也是绝对不会罢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鹰扬军和宣武军之间,未来应该还有好几场大战。濮州、宋州、徐州等地,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双方肯定要动用全部的主力。
  再再次,乃是对付淮西军的事情。
  光启五年鹰扬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苟延残喘的淮西军,给兴元府的皇帝一个交代,给广大的鹰扬军将士一个交代,给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一个交代。光启元年,朝廷就颁布诏令,要消灭秦宗权。结果整整五年的时间过去,这个诏令才终于看到了被实现的曙光。
  现在淮西军盘踞的蔡州,已经被鹰扬军团团包围起来,他们已经没有了突围的可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延续自己灭亡的时间。周围的鹰扬军,正在韦国勇的统一部署下,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对淮西军的控制区域,进行一步一步的压缩,蚕食淮西军的控制区域。
  只要消灭了淮西军,鹰扬军控制的区域,就可以全部联系到一起,构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巨大圆形区域。这对于鹰扬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鹰扬军从此再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后方起火,从此获得一个广袤的核心区域,可以利用这个核心区域飞快的壮大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目前鹰扬军控制的区域里面,土地最肥沃的地方,依然是邓州、唐州、蔡州、颖州等地,只要将这些地方发展起来,鹰扬军的势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由于控制区域的扩大,各种资源的丰富,鹰扬军也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战争动力。
  再再再次,乃是准备进行的淮南攻略。
  淮南攻略,鹰扬军已经提出了至少三年,从杨行密加入鹰扬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计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无法实施。现在的淮南地区,局势固然是千变万化,可是依然是掌握在秦彦、毕师铎和吕用之三人的手中,加上近期南下的时溥,淮南地区变成了四方争夺,如果加上鹰扬军,就是五方势力巧取豪夺了。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杨行密带领的千牛军,实力还是比较弱小,到目前为止,总兵力依然只有万人左右,而且严重缺乏火字营这样的攻坚单位。鹰扬军如果下决心要解决淮南,就必须将主力部队腾出来。别的部队不说,火字营是肯定要腾出来的,鹤字营也要腾出来,江南的超义军也必须参与进攻。
  再再再再次,是江南地区的局势。
  目前的江南地区,表面上暂时是稳定的,可是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鹰扬军如果不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话,极有可能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事实上,鹰扬军一直是在走钢丝,未雨绸缪,多种手段齐下,才终于渡过了这艰难的两三年。对于鹰扬军来说,江南的某些势力,依然存在一定的威胁。
  浙东方面,刘汉宏已经被董昌打压的奄奄一息,应该是没有办法撑过光启五年了。一旦董昌消灭了刘汉宏,统一了整个浙东地区,对鹰扬军的威胁,将会倍数的增长。到目前为止,鹰扬军还不清楚董昌到底准备如何处理和鹰扬军的关系,他完全关闭了鹰扬军谈判的大门,而且看他的排兵布阵,将钱鏐一直安排在湖州地面,明显是对鹰扬军有敌意的。
  董昌麾下的钱鏐,乃是一员虎将,不可小觑。鹰扬军高层最担心的,就是钱鏐和苏州的丁从实联合起来,共同对鹰扬军发难。丁从实本身没有太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他熟悉镇海地区的一切,如果有他为钱鏐指点的,钱鏐肯定会如虎添翼的。
  再再再再再次……
  兴元府那边、长安那边、归义军那边、突厥人那边、契丹人那边……无穷无尽的事情需要处理,每天光是收到的三眼都情报,就有三十份以上,什么类型的都有。有各个敌人的,也有自己内部的。这些情报完全敞开,固然是表示对朱有泪的信任,可是也是将一条沉重的绳索勒在他的脖子上。
  他已经知悉了鹰扬军的所有机密,还能脱身么?
  看了半个下午的情报,朱有泪只觉得自己的头比平常至少大了五倍。
  说实在,以前帮鹰扬军解决难题的时候,感觉是蛮轻松的,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他根本不需要知道。但是现在不同了,尽管那些小事他不需要处理,却必须知道。如果他不知道的话,是无法判断整个局势的,甚至可能导致危险出现。因为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背后就可以隐藏着大阴谋。
  例如朱温让高季昌来替换霍存,背后就隐藏着巨大的杀机。要是他不注意到这一点,就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机会。要从一个个的细节中,敏锐的察觉到可能存在的杀机,这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的。艾飞雨常常将自己关在小黑屋里面寻思,就是在黑暗中捕捉这一点点若隐若现的杀机。
  非但如此,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光启五年鹰扬军的攻略计划。
  在光启五年,鹰扬军有两个目标是必须实现的,一个是消灭淮西军,另外一个则是进攻长安。消灭淮西军问题是不大了,现在的淮西军,已经陷入了重重围困当中,外面又没有任何的援兵,只能是坐以待毙。就算秦宗权有天大的本事,他都不可能还支撑一年的时间。韦国勇是打正规战的高手,鹰扬军又有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完成这项目标的难度不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